香港,再塑亞洲文化之都
位處南海之濱的香港,古往今來就是航海者的登陸點、貿易往來的必經之地,也是思想與文化交流的熱土,日積月累而成東西方文化脈動的匯聚之所。

對於近年造訪香港的人而言,三、四年前相繼正式開放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M+和以之為旗艦機構的西九文化區,無疑扮演著重塑這座城市藝文新貌的關鍵角色,在由活躍的一、二級藝術市場所領銜的香港藝術界,進一步激激盪出的,是奠基於其本就豐沛的國際視域之下的博物館活力和野心。去年,西九文化區首度舉辦「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2024」,其宏大視野和觀念激盪,銜接了一段時間以來香港博物館界對於跨越東西的文化記憶保存、活化與再創造的理想。西九文化區更與多家世界頂尖藝文機構簽訂合作意向書,為香港博物館界撒下更多大型國際合作的種子。


西九文化區的發展,代表了香港近年來結合東西方文化、進一步塑造其國際性文化樞紐新形象的重心和導向;而香港作為金融和商貿中心的地位,依舊支持著一個充滿活力的藝術市場,無論是藝術博覽會、本地和國際畫廊,還是國際拍賣行和日漸蓬勃的藝術顧問產業,都在整體環境之中施展轉型和發展的多元策略。與此同時,深入街頭巷尾的在地文化及社群交織,也持續於香港藝文地景的變化歷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我們為本冊專書進行採訪調研的過程中,不少深耕香港多年的藝文界重要人士,都表達了對於在地藝文生態日漸多元、豐富而健全的欣喜,多樣而靈活的民間機構、組織形態乃至合作方式,逐漸打破商業與非商業、菁英與市井等二元對立的刻板印象,展現一座城市在文化層面的韌性與縱深。


即便早已是受高度關注的國際性商貿與文化樞紐,香港始終在東方與西方、全球與在地語境之間拓展自身的文化光譜,為往來這座城市的舊雨新知帶來許多值得深究細品的細節與內涵。在又一個充滿濃郁藝術氣息的三月,我們懷揣著這樣一份探究的好奇心和分享的渴望企劃製作了這本別冊,既以三篇專文爬梳香港藝文生活的不同面向,也循這座都會的不同區域來介紹今春的精彩藝術活動,邀請讀者與一同前往香港旅行,潛入香港的文化新地景。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