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西格瑪爾.波爾克,無法歸類的藝術市場巨匠

西格瑪爾.波爾克,無法歸類的藝術市場巨匠

Sigmar Polke, An Uncategorizable Colossus of the Art Market

波爾克拒絕讓自己侷限於一種風格或技法。他的作品混合了普普藝術、抽象藝術和攝影等多種影響。他引入非典型的材料來打破藝術慣例,例如紡織品、化學物質。這種不斷實驗的精神反映出對自由的追求,而這在他的藝術手法中至關重要。1970年代,他進一步發揮實驗精神,採用光反應塗料或不穩定的顏料等物質。這種故意挑戰收藏家期待的選擇,使得某些作品變得脆弱或只能存在很短暫的時間。然而,正是這種對規範的抗拒,吸引了他的崇拜者,並強化了他在市場上的光環。

大膽、難以捉摸的西格瑪爾.波爾克(Sigmar Polke,1941-2010)以無法歸類的風格和對唯物主義的尖銳批判徹底改變了當代藝術。透過他的作品,他持續吸引收藏家並點燃西方市場。

西格瑪爾.波爾克是德國與國際當代藝術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打破傳統又有遠見,無法歸類且超越了人們的期望。他以有趣且具實驗性質的手法探索當代社會的矛盾,留下了難以捉摸且迷人的藝術遺產。

資本寫實主義的核心反諷特徵

自1963年起,波爾克與葛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及康拉德.呂格(Konrad Lueg,未來將成為一位具影響力的畫廊老闆)共同創建了「資本寫實主義」(Capitalist Realism)這個團體,奠定了他在藝術界的地位。這個運動仿效東方的社會主義,批判西方消費主義的過渡行為。波爾克與其同伴透過廣告圖像和日常物件,揭示了一個萬物皆商品化的社會的各種矛盾。然而,波爾克並不只是單純的揭露。他以幽默和諷刺的手法,將這些符號轉變成既具批判性又看似在慶祝的作品。例如,他那些受大眾文化啟發的繪畫在玩弄廣告視覺代碼的同時,也在顛覆這些代碼,不斷地模糊界限。

無法歸類的風格與意想不到的材料

波爾克拒絕讓自己侷限於一種風格或技法。他的作品混合了普普藝術、抽象藝術和攝影等多種影響。他引入非典型的材料來打破藝術慣例,例如紡織品、化學物質。這種不斷實驗的精神反映出對自由的追求,而這在他的藝術手法中至關重要。1970年代,他進一步發揮實驗精神,採用光反應塗料或不穩定的顏料等物質。這種故意挑戰收藏家期待的選擇,使得某些作品變得脆弱或只能存在很短暫的時間。然而,正是這種對規範的抗拒,吸引了他的崇拜者,並強化了他在市場上的光環。

西格瑪.波爾克,《畫廊之窗–柏林窗口》,1975,,柏林辛克爾館展覽現場。(Photo: Frank Sperling; VG Bild-Kunst, Bonn 2024,圖片來源:Pavillon Schinkel

以幽默為基礎的社會批判

不同於社會寫實主義的嚴峻,波爾克喜歡輕鬆且有挑釁意味的風格。他的作品在社會批判和自嘲之間擺盪,化解了所有的嚴肅感。這種不斷捉弄期待的行為經常使人感到困惑,但也讓波爾克能顛覆他那個時代的美學傳統。他的創作與其同時代人的創作之間有著鮮明的對比,其他人尋求的是精緻的形式或明確的信息,但波爾克模糊了嚴肅與嘲弄、高雅藝術與流行文化之間的界限。這種雙重性不是一種障礙,而是已經成為他的創作標誌。

西格瑪.波爾克,《無題(安全拘留)》,1979年,法國土倫藝術博物館收藏,柏林辛克爾館展覽現場。(Photo: Frank Sperling; VG Bild-Kunst, Bonn 2024,圖片來源:Pavillon Schinkel

在藝術市場上崛起

自1980年代起,波爾克在國際藝術舞台確立了自己的地位。1984年,他獲得聖保羅雙年展的國際獎,1986年獲得著名的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這些獎項吸引了重要收藏者的注意,例如哈利.麥克羅威(Harry Macklowe)和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他們很快就意識到他的潛力。1980年代末期,他的一些畫作價格已經達到10萬、甚至20萬美元。這些數字在今日看來雖然不顯眼,卻證明了他的才華很早就獲得認可。30年後,他的主要作品價格翻漲了百倍,有時甚至可以高達數百萬美元。

驚人的拍賣記錄

波爾克的市場曾有過鼎盛時期,這些時期通常與重大事件有關。他於2010年去世後,紐約現代美術館規劃,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在泰德現代美術館和路德維希現代美術館(Ludwig Museum)為他舉辦了回顧展,這讓他的市場出現顯著的復甦,一年之內,拍賣總額從1,400萬美元躍升至5,200萬美元。2015年,紐約蘇富比以2,710萬美元售出他的《叢林〉(Jungle,1967),不但讓這股熱潮達到頂峰,更創下藝術家的新記錄,然而這幅畫在2011年時的成交價只有900萬美元。此一成功說明了重量級展覽對這名藝術家行情的放大效應。另一個關鍵時刻是2021年拍賣麥克羅威收藏的時候。在主要的拍賣作品中,哈利.麥克羅威從查爾斯.薩奇那裡取得的《棕櫚樹點陣圖》(Rasterbild mit Palmen,1966)引起了轟動。這幅畫的創新技巧受到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網點畫法啟發,吸引了五位熱切的競標者,最後的落槌價為2,520萬美元,是平均估價的兩倍。

西格瑪爾.波爾克的拍賣紀錄演變。(Artprice.com提供)

藝術遺產的管理

波爾克過世後,他的遺產一直由卓納畫廊精心管理。這樣的合作模式讓世界各地得以舉辦大型展覽,尤其是在法蘭索瓦.皮諾(François Pinault)的支持下,於威尼斯的格拉西宮(Palazzo Grassi)舉辦展覽。這些舉措強化了藝術家的知名度,同時鞏固了他的市場行情。目前,柏林的辛克爾館(Pavillon Schinkel)正在為他舉行一場新的回顧展,主要介紹他圍繞著政治主題的作品。這場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2月2日,為重新探索波爾克既大膽又具深刻批判性的世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柏林辛克爾館舉辦西格瑪爾.波爾克回顧展「The Native Forest Floor. Higher Powers Command: Show Polke!」。(圖片來源:Pavillon Schinkel

持久的影響

波爾克留下了巨大的遺產,其特點是他的實驗精神和挑釁手法。他的作品充滿了對自由的熱愛,持續鼓舞著新一代的藝術家。今日,他被視為突破當代藝術界限的先驅。

波爾克透過他的創作,體現了一種迷人的二元性,這是一位非常關注其時代問題的藝術家,但他的視野遠遠超越他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5年1月號388期

Artprice.com( 28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