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34年誠品生涯劃句點,功成身退自在做自己:誠品畫廊執行總監趙琍退休在即

34年誠品生涯劃句點,功成身退自在做自己:誠品畫廊執行總監趙琍退休在即

退休,對趙琍來說,不是動能的結束,而是人生的取捨與轉向。縱使能活出百歲,年過六旬,剩下的時間,總是在倒數計時,趙琍曾開玩笑說,她曾想過寫一本《藝術饒了我》,抒發藝術與她的愛恨情仇、不解之緣。

誠品畫廊執行總監趙琍(1961-)要退休了,而且選擇的是切割一乾二淨的「裸退」,因為她要專心遊山玩水、尋幽訪勝去了。這是藝術產業界的大消息,也意味著「後吳清友時代」的誠品,在少主吳旻潔掌握下,自信上路,開啓新紀元。

誠品畫廊執行總監趙琍。(誠品畫廊提供)

趙琍在誠品集團服務總共34年又4個月,超過1/3的世紀,趙琍大半生只做一個工作,以藝術專業經理人的單一角色,不但成就了個人傳奇,對誠品集團、或對整個藝術生態,她都扮演建制型的要角,既不隨波逐流,更擅長闢建蹊徑,扮演洞察時局變化、引領蛻變潮流的關鍵強人,她的職場生涯,何嘗不也是臺灣藝術產業的縮影,而誠品畫廊「一品牌、兩空間」的佈局,更為兩岸藝術發展,預鋪了無限想像空間。

3月29日,趙琍低調以簡訊,告知相關藝術家及收藏家,她將於4月30日正式退休。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尊敬器重老臣,邀聘趙琍擔任退而不休的顧問職,趙琍誠懇婉謝,因為她真想要解甲歸田,全心全意做自己。

對於該訊息,認識趙琍的人無不給予祝福,除了感謝趙琍長時間以來對當代藝術的推廣與貢獻外,也對臺灣藝術產業發展中重要戰將的退休賦予特別意涵,意味著世代的終結,馬拉松式的漫長路程中,一代傳一代,棒棒相傳,活絡了生態,彌足珍貴。

趙琍分別給合作過的藝術家、收藏家傳去簡訊,言簡意賅,讀來倍感溫馨,「信任」的核心智慧與價值,特別珍貴。前不久趙琍返臺,主持臺北誠品畫廊舉行的劉小東「媽祖遶境」展覽,之後又飛返北京。因為北京的藝術家張安個展也等著她去主持開幕,「一品牌兩空間」的夢想完全落實,趙琍匆匆去來,拍板出爐,也見證成果,都將被烙印在誠品畫廊的經營史上,也是台灣藝術產業絕無僅有的亮麗篇章。

我們於3月31日上午線上訪談,趙琍是個健談的人,話夾子打開,一談就接近兩個小時,談退休後的未來,也共同緬懷斑燦往事,藝光熠熠,點點滴滴在心頭。

「是該交棒給年輕人了,放手過自己的生活,好多地方想去,好多事想做,畢竟歲月不等人啊!」趙琍開門見山地說。

趙琍放在WeChat的來電音樂是《烏蘭巴托的夜晚》,非常動聽,那是首蒙古流行歌,很受中國文青歡迎,傳唱大街小巷,多位往返兩岸的朋友,介紹給我聽,果然會黏耳朶的,一聽就喜歡上。趙琍入境隨俗,輕鬆接受並欣賞起大陸流行音樂,快逸自在。

「藝術,本無疆界,只要是好的東西,就是會感動人⋯!」

「我對老東西越來越感興趣,包括大漠邊疆、歷史古蹟、希望給自己留點時間去走走,去探尋⋯!」

提起趙琍,臺灣藝術界曾津津樂道於「三莉」風采:從臻品畫廊的張麗莉、龍門畫廊李亞俐到誠品趙琍,三位都是外型佼好、內蘊深厚、最具知性美的傑出女性。隨著張麗莉投身建築與公益、李亞俐長居海外,如今趙琍也宣告要退休,預示著美麗「三莉」時代的終結,要徹底翻頁迎新人了。

64歲的趙琍彷彿回到文青年代,語氣中有著濃烈的好奇心,渴盼重新充電自己,讀歷史、訪古蹟、看世界。她提及日前與兒子去英國旅行,團員都往熱鬧市區跑追潮流去,唯有她和兒子脫隊,徜徉在老舊教堂中。面對斑駁建築與陳年聖樂,不是教徒的她竟也淚流滿面。年歲漸大,易傷易感,越來越喜歡老的東西。如果能徹底放空自己,回歸大自然,心嚮往之的踩踏與旅遊,是趙琍退休後的立即行動計劃。

趙琍是一個會過度工作的人,只要有事情在身上,總是繃緊神經,把整個人鑽了進去,不做完絕不罷休。吳旻潔董事長力邀趙琍在退休後轉任顧問職,但趙琍知道自己改不了拼命三郎、勢必躬親的個性,不會只出嘴巴叫別人做而已的。所以,選擇完完全全的退休(裸退),才能真正沒有牽掛,認真做她自己。

1996年10月司徒強個展開幕,左:趙琍,右: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先生。(誠品畫廊提供)

不過,漫長的34年又4個月,趙琍在情感上很難割捨,尤其提及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的知遇之恩,精神性極高的誠品文化、現代主義的藝術信仰,都已讓趙琍內化成個人修為,自信又充實的人生價值,她深以「誠品人」為榮。

2017年中,識才伯樂吳清友驟逝後,女兒吳旻潔銜哀接班。元老級的趙琍傷痛不亞於吳家人,對於少主給予全力全力的守護與支助,而愛烏及屋、敬重長輩的吳旻潔,早熟懂事,予以老臣趙琍至高的尊重與信任,在藝術圈內成為美談,也自然上演了「老臣捨命護少主」的溫馨戲碼。趙琍毅然挺住健康,延後八年退休,並請纓上前線,親自坐鎭北京,在798附近賃居,為誠品北京畫廊監工、草擬發展計畫,落實吳清友父女共同屬意的「一個誠品品牌,兩個畫廊空間」的願望。

2024年3月8日,誠品畫廊北京正式揭幕,左: 趙琍,右: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誠品畫廊提供)

原來,2017年初,趙琍察覺自己健康微恙,就曾向公司提出當年年底退休的計畫,公司上下頗能體恤趙琍的辛勞與壓力,勉力允應。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氣色神采都很正常的吳清友,竟在辦公桌簽書時突然趴下,就沒有再清醒過來。驚天霹靂的驟逝噩耗,來不及擦乾眼淚,吳旻潔就得忍悲銜痛,挺立在接班隊伍的最前頭。趙琍忖時度勢,何等不忍,她默然收回退休計畫,堅定地加入治喪與後事隊伍中,也更嚴肅地籌佈「沒有吳清友坐鎭」的新局,讓吳旻潔順利挑起集團內的藝術版塊,完全無縫接軌。

首先,趙琍重新檢視誠品畫廊,在整個誠品集團的角色與位置,精算部門成本,從信義誠品六樓的浩大空間,搬遷到松菸大樓B1新空間,面積只是原來的1/3,成本也只少了一半。

接著,調整藝術家陣容,融入國際化、年輕化、卡漫圖騰化、科技虛擬藝術等元素,送舊迎新,堅實陣容。

第三,落實「一品牌、兩空間」計畫,重啓因疫情延宕多年的北京798租約談判,在確定誠意、善意不變的優惠條件下,簽下合約,進行内裝,延續誠品在臺灣的亮麗品牌與獨特品味,規劃「鑠-誠品35年收藏展」,並以三梯次展現收藏的豐饒,與分批分類的專業度與精緻感,形塑試品畫廊有著鮮明藝術信仰、豐富藝術品收藏,以及多元藝術家代理及合作團隊,讓誠品畫廊持續立於頂流畫廊之巔。

趙琍於誠品畫廊北京開幕展現場。(誠品畫廊提供)

延後八年退休,是報答吳清友知遇、重用之恩,也是掏心掏肺、以老臣扶少主,讓吳旻潔平穩渡過難關,而且以她大半生的專業經驗、人脈關係,親自到北京展店,扎實打下誠品畫廊第一次走出臺灣本島,以「一品牌、兩空間」的模式,在海峽兩岸定錨,為藝術國際化做出最精實的佈局。

已逝藝術學者兼評論家倪再沁(1955-2015)生前曾說,對島國臺灣藝術家界來說,從北京出發,是連結國際,最短的距離。誠品畫廊在吳清友與吳旻潔父母長時間的咀嚼思考之餘,覺得可行,而趙琍付諸行動,為誠品畫廊開起營運新模式,也為箭拔弩張的兩岸關係,找到破冰語𢑥與捷徑。

近期中國大陸經濟明顯下修,產業榮枯變化很大,然而誠品北京畫廊在2024年春開張啓用,三階段開館收藏展反應熱烈,接續個展也受矚目,精彩展覧不只賣作品,也賣門票。門票收入抵平租金與經常性開支,而在財經大環境不佳下,依然可以賣出大價格的明星作品,年度結算以盈餘作收,不但沒有成為集團包袱,反而增加了兩岸藝術溶冰的新話題。

藝術產業需要明星,臺灣藝術產業發展、尤其官方文化政策,過分強調齊頭式平等、雨露均霑,降低了明星出線的可能,對進軍國際化的視角來說,藝術家始終形單影孤,非常辛苦。

21世紀以來,全世界資金和機會湧入中國,藝術產業界也跟著坐上西進大潮的列車,20多年的時間過去,北京藝術產業落地生根,也贏來歐美大美術館、大博物館與機構、甚至國際一線畫廊的青睞,縱使多年泡沫累累、危機四伏,眼前又迎來全世界對中國政經產業的掣肘,關稅報復,但是當代藝術種苗已在北京生根,第二波「去泡沫後的西進風」還是會再起,誠品畫廊成為第二波風潮的先知,在多位國際級藝術家的加持下,不但可以創造高總價下的營收與利潤,而且可以直接接軌國際,特別是以中國明星藝術家當前導,帶著兩岸藝術家前進,未嘗不是一個有力路徑,此時此刻的誠品畫廊,水到渠成,成為可貴利基。

誠品畫廊早在2009年就曾受邀進入瑞士巴塞爾藝術展(Basel Basel Art Fair),當年畫廊只有臺北單一空間,趙琍談到臺灣藝術產業的國際化,心有戚戚焉,當時由她帶著團隊花了30個小時輾轉遠飛,到了瑞士巴塞爾的藝博會現場,發現被安排在展場二樓年輕畫廊區的四個隅角之一。趙琍印象深刻的是,當她下樓查看主展區,發現她帶出去的藝術家與作品一點都不遜色,但還是沒有辦法真正進入主流區域,國際化對台灣畫廊與藝術家來說,都是非戰之罪,成為次等公民,長久以來難以翻身。

中國大陸目前依舊吸引比較多的國際博物館、美術館,甚至國際畫廊在內地落腳或舉辦國際巡展,與國際互動機會相對增多。以誠品畫廊代理或合作的藝術家,包括劉小東、展望、徐冰、蔡國強等,都具備國際盤,成立誠品北京畫廊,也是順水推舟的必要之舉,至少與中國大陸一線藝術家,建立密切友好關係,也在取得國際流通的畫源上,立於不敗之地,讓營收獲利更趨穩健。

2024年誠品畫廊北京展出「鑠:誠品畫廊35週年收藏展II」時,趙琍向訪客介紹展望作品。(誠品畫廊提供)

去(2024)年誠品畫廊正式在北京舉辦「鑠-誠品35週年收藏展」,那是該集團第一次跨出臺灣,設立的全新空間,除了作為支持具有前瞻眼光和毅力的藝術家,也作為「致敬現代,走向當代」的嶄新藝術交流場域。果然以北京的匯聚之地,為愛好藝術的朋友,帶來前瞻多元的藝術思維與精粹展覧,也算是誠品集團開枝散葉,迎向更寬廣與浩瀚未來。

誠品的合作藝術家頗多,30多年來也有不少變化,有些凋零,有些作調整,但仍然維持品牌的聖潔,從誠品北京畫廊的三梯次展覽可見端倪,足見吳清友、吳旻潔,長年收藏累積的畫作、人脈與社會關係,還有趙琍藝術張羅能力與驚人跨度,從1909年的王攀元到1996年的龔寶棱,洋洋灑灑,彌足珍貴。

2024年1月,趙琍與劉小東於北京的劉小東工作室交談。左:劉小東,右:趙琍。(誠品畫廊)

畫廊,是一個比氣長的行業,做久很重要,因為只有時間拉長,才能有足夠的累積。邁向第36歲的誠品畫廊,擁有整齊的藝術家隊伍,而且星光閃閃。

退休,對趙琍來說,不是動能的結束,而是人生的取捨與轉向。縱使能活出百歲,年過六旬,剩下的時間,總是在倒數計時,趙琍曾開玩笑說,她曾想過寫一本《藝術饒了我》,抒發藝術與她的愛恨情仇、不解之緣。

趙琍深知自己工作狂的個性,會過度工作,因此選擇裸退,連「顧問」的機會也不作考慮。退休,就是徹底離開,把位置讓給別人做,把棒子真正由新人來指揮。在誠品的數十年,她自忖遇見非常多的貴人提供助力和慧見,讓她深深感謝,願以深深一鞠躬致意。

據了解,吳旻潔董事長一如既往地尊重趙琍尊重,完全了解她的心情,也接受她的退休計畫,目前吳旻潔正馬不停蹄面試、挑選新藝術總監中。

趙琍說,未來誠品畫廊的藝術總監,同時掌握臺北與北京的兩個畫廊的運作,讓兩畫廊空間及資源並用,藝術展覧互通有無,或臺北展完移北京、北京展完移台北,增加爆光與能見度,擴大接觸面,把藝術大餅越做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間誠品畫廊轉移到線上展覧,經營路線也由經典現當代藝術擴增到卡漫、NFT,迅速開發與擁抱年輕族群。趙琍也認爲,臺北與北京兩畫廊的工作團隊都已能穩定、熟練運作,未來的藝術總監,想必也更年輕化,更適合用年輕視頻角及語𢑥,帶領誠品畫廊的既有團隊,迎向「後吳清友」、也是「後趙琍」的AI新時代,她非常有信心,同時樂觀其成。

趙琍於2021年誠品畫廊「動漫未來」展覽現場。(誠品畫廊提供)

悠悠歲月,一晃就超過1/3個世紀,趙琍說,與其慨嘆歲月無情,不如抓牢餘生,快逸做自己想做而未做的許多事。

擁有溫馨的四口之家,趙琍的夫婿高重黎(1958-)是傑出的獨立影像創作者,兩個兒子已投入職場,卓然有成,已無需她牽掛。去年為了北京誠品畫廊的展店,她在離798畫廊附近賃居,經歷過北京最嚴重的30多小時連續暴風雪,也撐過天寒地凍的大北方生活,她證明自己可以在北方存活,也可以流浪四方,征服遠方。

「除了天氣較冷,比較不習慣,我還是滿喜歡北京生活的,相對單純,退休之後,我會在臺北、北京,來來去去。想要遊山玩水,從北京出發,看山看水,探索古蹟、走訪老城,都很方便。」

身為資深的藝術產業中人,趙琍保持赤誠簡約心緒,不受兩岸意識形態綁架,始終扮演恰得其分、自由自在的單純角色。屈指一算,不到一個月時間,趙琍的職場人生將正式終結,期待未來,在某一個教堂寺廟古蹟面前,在某一個名勝景點深處,再與無職一身輕的趙琍相遇,說不定可以一起哼唱《烏蘭巴托的夜晚》,享受無拘無束、輕鬆自在的另一種退休生活!

簡秀枝 (Katy Shiu-Chih Chieh)( 311篇 )

典藏藝術家庭社長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