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薄荷薄荷】文化機構在公共AI時代的定位——導讀《未來藝術生態系4:藝術與公共AI》

【薄荷薄荷】文化機構在公共AI時代的定位——導讀《未來藝術生態系4:藝術與公共AI》

【Minting】Cultural Institutions’ Position in the Public AI Era——A Guided Reading on “Future Art Ecosystems 4: Art x Public AI”

新興科技在成熟的過程中必然引發社會變革,而社會型態也正影響著一地科技發展的模式。(註1)當人工智慧(AI)的發展路徑使資料驅動的數位經濟偏向資源集中式的新圈地運動(Enclosure)時,文化機構如何引導公民討論「公共AI」(Public AI)?蛇形藝廊的《未來藝術生態系4:藝術與公共AI》為我們帶來新觀點。
在AI為媒體所稱道的時代,AI儼然成為了博取眼球的工具,產官學研無不往AI靠齊,各式補助方案、施政口號、商業服務紛紛懼怕落伍(Fear of Becoming Obsolete, FOBO),深怕不添上這兩個字母就拿不到資源,急就章的分配制度配上湊合著用的新科技(so-so tech),無法使科技發展路徑鞏固民主,也無法抵銷社會上的既有權力結構。同一時間,極權國度的大模型(台譯為大型語言模型,此為...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黃豆泥( 25篇 )

分散自治與數位主權探求者,白天於公部門服務,晚上為FAB DAO與Volume DAO成員,曾以《百岳計畫》(Project %)參與2022年林茲電子藝術節,並規劃北師美術館《Kng DAO》(2022)、台北國際藝術村《鏈上駐村》(2022, 2023)。嚮往制度設計與新興科技的撞擊,正在尋找有別於電馭極權與財閥亂鬥的第三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