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的創辦者烏利.希克高度推薦,朱朱所著《灰色的狂歡節》

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的創辦者烏利.希克高度推薦,朱朱所著《灰色的狂歡節》

《灰色的狂歡節: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

烏利.希克評:「這本書充分佐證了設立CCAA評論家獎的原因:中國藝術雖呈現一派富有生氣的景象,但仍極度缺乏如此類型的獨立藝術評論。」

「這本書充分佐證了設立CCAA評論家獎的原因:中國藝術雖呈現一派富有生氣的景象,但仍極度缺乏如此類型的獨立藝術評論。」

朱朱帶給我們的《灰色的狂歡節——2000 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內容詳實,該書基於他提交給中國當代藝術獎2011 評論獎(CCAA)國際評審團的寫作提案,他憑此成為當之無愧的獲獎者。2000 到2009 年這十年是中國內外重新審視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時期,朱朱對此作出新穎而深刻的分析,比提案所承諾的更加精彩。這本書的出版非常及時,正值關於中國當代藝術正典受到熱議——誰受矚目?誰正淡出?誰塑就了這種藝術?在何時以何種方式?……

CCAA中國當代藝術獎的創辦者烏利·希克高度推薦朱朱所著《灰色的狂歡節》

這本書充分佐證了設立CCAA評論家獎的原因:中國藝術雖呈現一派富有生氣的景象,但仍極度缺乏如此類型的獨立藝術評論。在早年,這種匱乏是由於當時不夠細化的藝術運作機制——文化領域裡沒有獨立的媒體,這些媒體也沒有獨立性。這種情況下,真正的獨立撰稿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物質回報以維持一份職業。然而,現今的藝術市場飛速發展,有大量的藝術媒體出版物、藝術書籍和展覽條目,物質條件已大為改善。不過大多數評論性寫作必須迎合市場的需要—畢竟,市場幾乎是唯一可以證實藝術好壞的方式。這是由於仍然缺乏能夠與市場力量抗衡的強大資源—比如有影響力的博物館機構,它們願意並有能力在其運作中參與藝術討論,特別是獨立的分析與批評,其目的都在於指導關注視覺藝術並有意向投資的受眾群,這一群體正飛速成長。除此之外,針對那些意欲從事藝術批評的學生,中國學術界遲遲沒有設置專門的課程。

評論家獎希望從兩方面應對這些問題:1. 就獨立藝術批評提出廣泛的討論,這一話題對推動中國藝術創作至關重要,同時也鼓勵獨立寫作;2. 資助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深度研究專案,這種專案很可能無法從其他途徑獲得資金。最後,我衷心感謝所有CCAA 評審團的成員,他們熱烈的討論和敏銳的評判催生了這一極具關注度的結果。評審團由五位成員組成:龔彥(《藝術世界》主編,復旦大學上海零時藝術中心主任);李立偉(Lars Nittve,香港九龍M+ 視覺文化博物館館長);田霏宇(Philip Tinari,《藝術界》總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王璜生(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烏利.希克(CCAA 中國當代藝術獎創辦人)。

同時要感謝香港九龍M+ 視覺文化博物館對我們活動的資金贊助。我特別要感謝CCAA總監劉栗溧,她和她的團隊高效而富於魅力地組織了評審團會議、評審流程及媒體溝通,所有這一切促成了這本書的成功出版。


關於本書

《灰色的狂歡節:200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

藝術史上第一本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經典文集,全面記錄2000年起中國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潮發展歷程!


烏利.希克(Uli Sigg)( 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