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又謙卑又自信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頒獎典禮側記

又謙卑又自信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頒獎典禮側記

Humble yet Confident Sidelights: The 19th Taishin Arts Award Virtual Ceremony

第19屆台新藝術獎(以下簡稱台新獎)於7月10日登場,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首次以網路直播取代實體的頒獎典禮。在15組入圍作品中,由王大閎建築劇場×葉名樺《牆後的院宅》獲得獎金150萬的「年度大獎」;張碩尹、鄭先喻、廖銘和「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及陳武康×傑宏.貝爾(Jérôme Bel)《攏是為著.陳武康》分別獲得獎金100萬的「視覺藝術獎」與「表演藝術獎」。

第19屆台新藝術獎(以下簡稱台新獎)於7月10日登場,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首次以網路直播取代實體的頒獎典禮。在15組入圍作品中,由王大閎建築劇場×葉名樺《牆後的院宅》獲得獎金150萬的「年度大獎」;張碩尹、鄭先喻、廖銘和「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及陳武康×傑宏.貝爾(Jérôme Bel)《攏是為著.陳武康》分別獲得獎金100萬的「視覺藝術獎」與「表演藝術獎」。本屆揭獎典禮由劇場導演李銘宸統籌,以閉門方式舉行,盡可能降低現場人員數量,入圍者、評審及觀眾皆同步收看直播。典禮一開始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台新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首先致辭,認為台新獎是「台灣當代藝術多元能量的記錄與見證」、「推進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同時也開啟了對話的平台,鼓勵各界跨界交流」。

台新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中)、執行長鄭雅麗(左)、決選主席黎煥雄於揭獎現場合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台新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鄭雅麗首先揭曉視覺藝術獎,由張碩尹、鄭先喻、廖銘和的展覽「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獲得。藝術家結合典型及非典型的展覽場所,在傳統市場透過濕氣、氣味、燈光,改造既有的視覺印象。決選委員認為:「作品探討網路現象、電子廢料與空間記憶之間彼此的循環與再生。創作者對當代議題高度敏感,以藝術創作的能動性,揭露了爆炸性訊息的煽動力,以及在不知盡頭的疫情蔓延時刻下,人的赤裸處境。」得獎人張碩尹致辭時也談到這件作品與疫情直接相關,且來自對於人的交流與資訊傳播深刻關注。

表演藝術獎由陳武康×傑宏.貝爾《攏是為著.陳武康》獲得,作品由貝爾指定段落命題,陳武康擔任編、導並獨角演出。評選團提到:「(作品)從探問『何謂舞蹈』出發,直抵演出者的生命核心,……演出不僅未被特定的概念架構所束縛,反而以深具生命厚度的表演,凸顯了演出者的藝術養成與生涯發展在身體所留下的軌跡,充分展現了「表演」在建構個體獨特性上所具有的創造特質。」

在頒發年度大獎前,評審團決選主席黎煥雄代表評審團致辭,他說明本屆評審團取得共識的基礎,以及年度大獎的評選標準是「突破現有框架,具有未來發展性」、「啟發更深更廣的社會人文關懷」及「有利於跨界溝通及跨域探索的藝術實踐」。黎煥雄評價年度大獎作品的特質「獨特、強韌、優雅、從容、堅定,帶著探索的好奇及沉思的縝密」,並且認為若談論「又謙卑又自信、又刻苦又富有、又底層又超越、又弱勢又勇敢」則不只是對得獎者的形容,更是對所屬的藝術創作社群的自傲。

本屆台新獎獲獎者以視訊連線方式致辭,圖為年度大獎得主葉名樺。(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最終年度大獎由葉名樺受臺北市立美術館委託製作的《牆後的院宅》獲得,該作品是在王大閎建築劇場的限地製作,將建築師王大閎的生命歷程轉化,並結合舞蹈、戲曲及影像,成為一件成功的跨領域創作。決選委員讚許:「葉名樺層次分明地探問王大閎建築劇場的繁複意義,細膩均衡地處理身體、空間、劇場、表演、生活等多個向度,展開建築、當代舞蹈、戲曲、影像的互涉與刺探,創造了獨特的觀者體驗,深化了跨域探索的藝術實踐。」葉名樺發表感言時感謝王大閎為世人留下的珍貴資產及價值,並提出表演藝術的核心在於人性,肉身是素材,帶著肉身,保持人性地生活是她創作的目標。值得一提的是,陳武康與葉名樺是表演藝術界知名的夫妻檔,此次個別以作品獲得表演藝術獎與年度大獎,也是台新獎19年來首見的佳話。

儘管因為疫情的限制取消了實體頒獎儀式,但台新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認為百萬獎金及入圍者的推廣獎勵金「相信都是藝術家與藝術團隊此刻最需要的及時雨」。典禮最後,執行長鄭雅麗以「2021年我們將共同面對更大的挑戰,但是相信任何狀況都值得去經歷,藝術就是在限制中與艱困中更見力量」鼓舞創作者們。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1年8月號347期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更多今藝術&投資最新消息】

Facebook

林芷筠( 2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