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善禧的彩墨視界最大規模、最完整展覽
2017年初,公布第36屆行政院文化獎,鄭善禧為得主之一。在4月27日正式頒獎典禮前,4月15日至6月11日於中正紀念堂舉辦「鄭善禧的彩墨視界邀請展」,傾鄭善禧家屬及20餘位藏家珍藏,精選近250件,囊括畫家21歲到86歲,花卉蔬果、金門馬祖、人物、動物、山水、玩偶、布袋戲、文人水墨、書法九大主題系列,為鄭善禧最大規模、最多元、最完整之全面性展覽。該展由文化部指導,中正紀念堂主辦,聞名畫廊合辦,金門縣文化局、典藏古美術、台北市中華花藝協會協辦。
鄭善禧於金門太武山,其2014、2015年間二度造訪金門,創作多幅精彩畫作。圖/聞名畫廊
鄭善禧,1932年生於福建龍溪石碼鎮,1950年來台,就讀台南師範學校第一屆美術科時,即開始於全台各類美術賽事中嶄露頭角,1960年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畫作屢屢獲全省教員美展和台灣全省美展第一名,實是因為當年畫作的發表只有參加選展一途,鄭善禧將之視為一種發表的機會,「是以學生的心懷,應時交出作業。」他的學生曾說:「阿善師是最像學生本分的老師。」在1996年更獲得第一屆國家文藝獎,他的得獎感言只有二句:「我的畫是具象的,感到有情韻就去畫。」
行政院文化獎、國家文藝獎雙料得主九大系列,台灣第一名
4月15日開幕式上,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梁永斐、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文化部前文化資局局長王壽來、台北市政府參事謝小韞、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王秀雄、國立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林柏亭、國立故宮博物院前書畫處長王耀庭、中央大學前文學院院長蔡信發、中華文物學會理事長王水衷、中正紀念堂前處長陳重華、中正紀念堂處長林進盛、聞名畫廊張勝浪、林素蓮,書法家連勝彥、杜忠誥、篆刻家吳金洋等藝壇友人,以及眾多鄭善禧任教於台中師專和師大時之學生,人氣爆棚,場面熱烈。
左起林素蓮、鄭善禧、陳郁秀、張勝浪於「鄭善禧的彩墨視界邀請展」合影。攝影╱藍玉琦。
梁永斐致詞:「一生能得到國家文藝獎和行政院文化獎,沒有幾個人,鄭善禧就是其中之一;能將作品分成九個系列:花卉蔬果、金門馬祖、人物、動物、山水、玩偶、布袋戲、文人水墨、書法系列,全國沒有人,第一名就在這裡。」迎來全場掌聲。陳郁秀致詞:「鄭教授的畫作是台灣美術史的一部分,道盡台灣的歷史。」為鄭善禧定位,是為「台灣之寶」。
鄭善禧一上台:「我很怕開畫展,我都不敢舉行這種大的活動,……也是因為我的年齡八十幾了,我感覺到,那好像要『結帳』似的,所有清光的東西都拿給大家指教,給大家看看。我是很傳統,我是很規矩,老老實實、本本分分,我教小學、教大專、教到研究所,事實上我是跟學生同步學習的,所以從開始的你看到那些布娃娃、布袋戲就是小學跟小孩子玩的,我是感覺到很幸福,我就是喜歡畫畫。跟小朋友玩,玩到研究所的專門學生,我都這樣子交代過去。今天勞動大家來這裡,我非常感激大家來跟我指教。事實上不一定要今天啊,反正這個展覽時間隨時都可以光臨,感謝大家,謝謝!謝謝!」率真中見幽默,謙虛且客氣。
三大展區,集粹250件金門系列新作,和平是福
展覽分為三大區,在進入展廳的長廊空間上是鄭善禧的〈十二生肖〉。2002年到2013年,鄭善禧應台北市立美術館之邀,製作版印年畫。歷時十二年,鄭善禧笑稱自己變成年年赴京趕考的考生,年年考題都不同,年年戰戰兢兢應試,終於功德圓滿的交卷。從這十二年的歷程,看見了鄭善禧創作的堅韌生命力。進入第一展區,映入眼簾的是近二年來新作「金門系列」,戰地海景風光與尋常景色截然不同,輔以題詩內容表述畫家心跡,展現了鄭善禧充沛的藝術能量。
鄭善禧2015年作〈金門候鳥〉,60.5×100公分。圖/聞名畫廊
這系列畫作,因緣於2014年,鄭善禧應金門書院之邀於金門朱子祠演講,當時金門剛開放多處戰地觀光景點,其中多處可眺望廈門,觸發鄭善禧兒時記憶。隔年鄭善禧與張勝浪、林素蓮再遊金門,深入烈嶼與登上大膽島,從烈嶼海岸眺望大陸,廈門獅嶼就在眼前;而大膽島的「大膽擔大擔,島孤人不孤」的磅礡大字,震撼人心。昔日的戰地史蹟,今日的觀光景點,引鄭善禧撫今思昔的歷史情懷,軌條砦、碉堡、古寧頭、大膽島、北山斷崖、蠔埕都入畫。鄭善禧指著〈鷺江樓影〉介紹,「在過去的那個影子,看到廈門,廈門根本灰灰濛濛的一個漁村,沒有看到大樓,現在大樓林立,廈門再進去就是我的故鄉石碼鎮,……」他在〈隔海相望 和樂共榮〉中繪,一人一狗坐於海濱,遠望對岸,海不起浪,寧靜平和,題寫:「昔日兩岸戰爭狀態下,從烈嶼看廈門,只是一抹青山,兩岸三通以來,對岸高樓林立,先後景象大為不同,金門亦以旅遊觀光發展,市面繁榮建設一新,是知和平乃為雙方人民之幸福。」〈金門候鳥〉描繪金門海邊處處豎立之軌條砦,「當年局勢緊張,砲火連天,金門軍民捨命苦撐,才贏得今天兩岸同胞,情誼和平互通往來觀光,鳥兒也因和平而翔聚,悠悠自在一片祥和,兩岸咸蒙」,鄭善禧多幅畫作題詩感念金門軍民,並強調兩岸和平。鄭善禧在家鄉生活不到二十年,在台灣生活超過六十年,隔海面對故鄉,他作畫〈常駐亦故鄉〉「面此金門海,水由龍溪來,家山進在望,長作台灣人,先民闢茲土,鄉音悉相同,莫疑是作客,長駐亦故鄉。」
鄭善禧2013年創作布袋戲偶繪畫。攝影╱藍玉琦。
在第二展區中,有著人物、動物、玩偶、布袋戲偶等主題,策展人林素蓮說明此為多元展區,希冀能老少共賞,藉由擺放鄭善禧老師作畫的玩偶、布袋戲偶「真實模特兒」和畫作比對,可以吸引小朋友興趣欣賞,也可作為美術系學生的教學題材,讓人理解實物和畫作間的呈現關係。〈玩偶 米老鼠與兔寶寶〉「米老鼠八十六果然是位老先生,著飾唐裝瓜皮帽,確信夫子能說道。環球觀眾無數計,打從孩子看到老,至今令人人都說好」見鄭善禧之童心童趣,令人莞爾。〈保庇保庇大家真福氣〉畫民間信仰之三太子,題識:「保庇保庇。臺灣寶島真福氣,阿里山、日月潭、橫貫公路好景緻。民主、自由、安和樂利,人人多才智。上天降福佑寶島,諸天眾神都保庇,老少群眾皆歡喜。顯身太子踩街道,週邊人人都叫好,行遍世界各城市,觀眾見喜感新奇。」鄭善禧對寶島台灣的讚美熱情地投注於畫作中,三太子服裝色彩斑斕,人偶表情歡喜開心,台式文化揚名國際。
鄭善禧1988年作〈一雙狐猴〉,35×68.8公分;2015年作〈白頸狐猴〉,136 ×69.8公分。攝影╱藍玉琦。
第三展區則是以書法為主的文人水墨區,迎面而來是今年的〈大雞大吉〉及隸書對聯「笑盈盈除舊歲,喜滋滋迎新年」。此區書畫布置花藝,營造文雅生活美學空間。在此見鄭善禧現存最早畫作,1952年創作之〈茅亭遠岫〉,為鄭善禧台南師範美術科學生時代之作業,因台南大哥整理畫作才發現。鄭善禧在時隔三十年後,題識:「當日畏書法之難工不敢在塗上題寫,幸留得一片潔淨,畫出倪雲林稿,無法學得清淡雅逸。少年時代以為幾株枯樹,一角茅亭,淡淡遠山,至為易畫,而今方知簡淡者大不容易,筆愈少益難表達。」文中提及書法大不易,〈習字集錦〉透露其學習軌跡,此軸集金文、隸書、章草、行書、黃庭堅、金農、趙之謙、伊秉綬等習書雜紙,記錄了鄭善禧博取眾家之力的習書歷程。對於整體展覽,策展人林素蓮表示:「以自己想看最優質的展覽為出發,希望即使非藝術界同好者也能有一個很享受的感覺,能透過作品了解作家畫歷與風格,更能展現出鄭老師熱愛台灣土地情懷。老師是台灣的國寶,這是最完整、最充實、最精緻,國寶級的展覽。」
鄭善禧書作樸實大氣,隸書對聯為240×60公分×2。攝影╱藍玉琦。
創作65年心法感情是最重要的,有感情有韻味
鄭善禧作畫超過一甲子,創作題材廣泛,墨彩煥發,常取材於本土的現世生活百態,筆下都是對台灣的感受所形成,隨著時移世變,成為重要的社會觀察。如1965年作〈看車者〉「三百六十行之外,猶有幾行,看腳踏車也是一行。」1978年作〈老背老〉「十餘年前在台中之中華路邊曾見一賣藥者扮老背老,自稱謂老阿婆演演唱唱,又介紹他的好藥,近年來已不見此景矣。」只要有畫心,生活俯拾皆景色。鄭善禧在2016年作〈大雞鬪小雞〉寫「日常平白景象,往往是最有意思的畫題。」他說:「我希望我的作品一如白話,開門見山,一清見底,平白易解,所以題材都是眼前所見、生活感受,我即依此思想學來。」王耀庭評述:「並世的畫家,未嘗無人取材於通俗景致,何以先生能獨領風騷?重要的是無人如此之專之博;傳古,筆墨之醇厚磅礡;作新,賦彩之亮麗奪目;題材之無不可入畫。畫出俗而不鄙,化出雅趣橫生,與時通達,入登大堂。」
鄭善禧不論獲獎讚譽多少,他總強調秉持著「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精神,展現眼中的彩墨視界,當問及多年來的創作核心,他說:「我畫畫是有感受的,人家畫抽象畫,我不會畫抽象,我感覺到還是文人畫重要,一定是文學跟繪畫一起結合,因為畫畫是形狀的,文章是表達意思的。」「畫畫要有所感,白話文就是這樣提倡的,有感受再畫,不能無病呻吟。感情是最重要的,有感情有韻味。」
鄭善禧1980年作〈野柳風光〉,70×136公分。圖/聞名畫廊
鄭善禧2004年作〈山河不老 永育群生〉,122×243公分。現存鄭善禧最大作品。圖/聞名畫廊
鄭善禧的彩墨視界邀請展
地點:中正紀念堂
展期:4/15-6/11
座談會 5/20
與談:謝小韞、林柏亭、王壽來、呂坤和
專題講座
5/6 石博進:鄭善禧繪畫色彩抉微
6/10呂坤和:鄭善禧老師的教學與創作
藍玉琦( 25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