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何采柔、李傑 日常假設

何采柔、李傑 日常假設

「展覽從畫廊對面開始喔。我是說,畫廊的外面。」 進畫廊之前收到了這麼一個簡訊,似乎暗示了這檔展覽的作品帶有某種…
「展覽從畫廊對面開始喔。我是說,畫廊的外面。」
進畫廊之前收到了這麼一個簡訊,似乎暗示了這檔展覽的作品帶有某種「逸出」的性格,但訊息中的「外面」卻非指展覽實體空間之外。這檔由何采柔、李傑兩位藝術家作品構成的展覽,由策展人許峰瑞以「日常假設」命名。在尚未進入畫廊、走進電梯上到4樓的TKG+ Projects之前,何采柔的《漫》便已經穿出窗口在風中飛舞。這件靈感來自日常生活中窗簾受風飄起的時刻,被凝縮成彷彿窗簾即將向外逃逸的感性狀態。而在以往經驗中,欲達TKG+ Projects展場前必經的綠色貨梯空間,一直是一個短暫的尷尬夾縫,何采柔以《計算》這件地毯作品上的「COUNT」字樣噴漆,轉換了搭乘電梯者的視線(他們終於得到一個小小的藉口,可以不需盯著樓層計數器,或是共乘者的眼睛)。
何采柔│日常練習 矽膠手套、樹脂、實木 51×35.5x8cm 2016 TKG+提供
進入展場,以往在展覽中被視為光源干擾的牆面窗此次全數打開,空間中除了漫射的日光外,還有李傑錄像作品投影光源在展牆上落下的痕跡。何采柔近期的作品,在描述時間、特定時刻的方法上越顯簡練,如在《日常練習》中,她以樹酯將矽膠手套固定出狀似禱告的手勢,這個姿勢經常出現在她的影像作品中,帶有家庭餐前帶導者角色與複雜心理狀態的隱喻。
而在此,她將這樣的手勢放置於木製鉆板上,在材料的應用下,這項「日常練習」成為了具暴力感的懸念,何采柔另一件以材質做為句構方法的作品,則是一旁以乾衣機長年累積下的毛屑,模塑成另件毛衣形象的《More》,若前者所要描述的時間是日常的反覆,這件便是被擠壓進大量時間的雕塑作品。
李傑│Ok, I Know 數位錄像 5’43” 2016 TKG+提供
而李傑本次展出的影像,維持著他一貫帶有潔癖感的明亮色彩(但作品內容卻是與畫面顏色相反的濃重)。在《Filling up an ashtray》中,他以一小時的定鏡,記錄了煙灰缸從空無到填滿的狀態,而《指尖》則是在一個謎樣的手勢下,反覆播放著「對於一個突然的結束的反應」等文字。李傑的作品向來難以用文字說明,它們一直以來都被置於過程或狀態之間,慣用音樂、殘句、日常物創作的李傑,曾經以歌曲為例,談到「當我們越是對歌曲習以為常,乃至歌詞都被忽視,當歌詞被重新做為文字、印為文宣出現時,它們看起來卻忽然有種令人不安的真實,而它們的矛盾特質此刻再也無法被音樂所掩蓋了」。
李傑與何采柔作品中的對象物不再履行它們的日常功能,這樣的結果也導致了某種認知失調,而創作的詩意也從這個被凝縮的此刻,從觀者的思緒逸出。
林怡秀( 13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