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美術館「2017數位藝術方舟策展案」由策展人陳漢聲、劉星佑,以「人艱不拆」作為展覽概念主軸,邀請藝術家張博傑、邱杰森、莫珊嵐、許家禎、林正偉、馬仁熙、蔡玉庭、王祺展出。展覽概念從:「『人艱不拆』為網路用語,出自林宥嘉《說謊》一曲,原句為「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本展由生活處境/生存方式、日常/非日常兩組對立的姿態切入,輔以面對網路世界時獨白/對話、虛擬/真實兩組對照,以作品為認識與辨識過程的起點與終點,探討數位技術中的諸多身體經驗。」
許家禎│讓我們在一起好嗎? 空間互動裝置 依場地而定 2014 劉星佑提供
站在展場入口處往內看進去,我們能明顯察覺到策展團隊以燈光作為展覽空間與現實環境的區隔,顯著得拉開日常/非日常的空間感受差異。觀眾因身體對於光線感受與進入黑暗環境的微妙感變、行進上的小心翼翼等,放大了對於所在環境觀察。身體及眼睛出於本能感受朝著有光的方向看去及走近,光線在展場裡成為引導我們觀看及行進的指引。入口處的螢幕將作品以輪播影像方式再現 作為揭開觀看本展的第一步。
在以數位訊息作為傳達媒介的當今社會,張博傑《眾人詩》以Google搜尋引擎查詢關鍵字與各種搜尋結果字串排列,並依據熱門搜尋排行得出的結果列出,如詩一般字句,就像是網路使用者與電腦共同編撰而成的「詩」。隨著使用網絡的時間推展,現實中的交談字句不斷被重譯、轉化與誤用,龐雜的生產內容交叉運行,集結了對於日常的疑惑與探索,如同詩的本質一般存在。許家禎則探討文字、影像作為日常互動的媒介性質,作品《讓我們在一起好嗎?》以電話作為通訊基礎,引導觀者探尋在看似日常的溝通中所隱存著人與人的互動關係,亦隔閡、亦親近的詩意狀態。人作為一種明確的主體存在,如同國界在地圖上的實際存有,但相對於在實質空間中,界線則是虛擬的空間狀態;邱杰森作品《阿波羅》以自身作為一個外來客體,在國土邊界登陸,作品中白布如旗幟一般隨風飄蕩,象徵著登陸後插旗的「佔領」行為,轉化為一種空間上的越界與人類競爭姿態的展現,討論著空間中的影像與現實、虛擬與數位演示的觀看方式。
張博傑│眾人詩 google關鍵字、手工定裝書本、66首詩詞 依場地而定 2016 攝影/巫敏瑄
「人艱不拆」作為一種當代日常演繹性的註解,在展覽中帶領觀者討論著虛擬樣態與人作為本體互動的相互關係。
巫敏瑄( 7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