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台灣當代藝術上鏈:李紹榮與TokenBacon的區塊鏈分額化嘗試

台灣當代藝術上鏈:李紹榮與TokenBacon的區塊鏈分額化嘗試

近年來,國際知名視覺藝術業者們皆積極推動區塊鏈於藝術界的應用。舉凡最基礎的藝術品鑑定及證書認證、為瞭解作品資訊而研發的掃描技術、以比特幣進行藝術品交易的數位平台,到區塊鏈藝術拍賣會、各大拍賣行相繼投入區塊鏈技術研究、區塊鏈虛擬攝影作品高價售出,當代藝術家們也開始基於各大區塊鏈創作新的藝術作品或行為藝術計畫,區塊鏈業者們無孔不入,將對藝術圈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與變化?
2008年,區塊鏈(Blockchain)隨著比特幣(Bitcoin)的創造而誕生,本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帳本,由於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開透明、分布式存儲等特性,區塊鏈技術逐漸得到世界各地的認可。在長達10年的發展過程中,區塊鏈已經完成了對比特幣與加密貨幣的脫離,人們發現區塊鏈技術不僅可用於數字貨幣,也就致使區塊鏈運用領域擴展到金融行業之外,涵蓋層面日益增加。近年來,國際知名視覺藝術業者們皆積極推動區塊鏈於藝術界的應用。舉凡最基礎的藝術品鑑定及證書認證、為瞭解作品資訊而研發的掃描技術、以比特幣進行藝術品交易的數位平台,到區塊鏈藝術拍賣會、各大拍賣行相繼投入區塊鏈技術研究、區塊鏈虛擬攝影作品高價售出,當代藝術家們也開始基於各大區塊鏈創作新的藝術作品或行為藝術計畫,區塊鏈業者們無孔不入。藝術圈不僅僅關注區塊鏈的技術應用層面,更對它可能帶來的市場變革抱持高度興趣。在國內拍賣行與藝術電商多半仍在觀望之時,當代藝術家李紹榮攜手台灣區塊鏈團隊TokenBacon,將其代表作《Time for A Drink》放上乙太坊區塊鏈。TokenBacon團隊將作品化為可轉讓區塊鏈交易憑証,意即可交易股份,利用社群媒體作為銷售通路,讓全球買家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在線上共同持有藝術品,企圖實現區塊鏈的商業落地應用。
帶有傳奇色彩的當代藝術家李紹榮於1948年出生於台灣高雄,早年經商,觸角遍及諸多產業,他擅長以當代藝術手法和特有的視角呈現中國文化、歷史與人物,作品充滿寓言式的圖像拼貼,帶有古今融匯的精神和時代掠影。《Time for A Drink》是李紹榮的經典作品,波普風格的畫面描繪毛澤東與蔣介石搭肩共飲金牌台啤,作品以壓克力原料、絲網技法創作,曾在中國的特殊展覽期間供少數藝術鑑賞者新賞、收藏。這幅不存在的合照將兩位改變歷史的領袖置於資本主義的消費媒體中,成為廣告符號的一部分,除了具有時代借位的詼諧感,透過藝術品再次凝視政治聖像,讓觀者思考圖像、複製與再現的意義,也開啟了台灣與中國當代藝術運動中政治普普的對話。李紹榮選擇以更幽默的方式來縫合國共歷史的傷痕,讓兩位不可能和解的人物和解,作品也同時暗喻兩岸政治對台灣日常生活的主宰與滲透。充滿挑戰精神的李紹榮認為,將作品上鏈是符合當代藝術精神的,同時,以具有時代意義的《Time for A Drink》見證藝術與科技的結合,也體現了作品本身充滿包容性的意涵,展現藝術力量的無限與可能。
藝術家李紹榮與其經典代表作《Time for A Drink》。(攝影/萬永婷)
區塊鏈團隊TokenBacon由執行長來智行創辦,作為一名創業家,來智行有著豐富的國際企業從業資歷,並曾有與盧森堡政府合作主持組建歐洲數位貨幣的經驗。與一般區塊鏈業者的固定模式不同,培根鏈(Bacon Chain)是一個跨區塊鏈雲服務性平台,結合了公共側鏈、培根鏈、API雲,提供雙向跨鏈、代幣沙盒等服務,讓參與企業能打造自己的區塊鏈生態,不需要過多的技術或資源來創建區塊鏈協議,同時通過各種虛擬貨幣與培根幣的轉換,達到貨幣快速流通、服務對接的功能。在創建培根鏈時,來智行本著對藝術的愛好,邀請藝術家李紹榮進行將藝術品上鏈的嘗試,並且除了《Time for A Drink》之外,TokenBacon團隊也與藏家黑金城合作,將張大千畫作《紅葉小鳥》區塊鏈化,運用其收藏品溯源證明技術,預期第一波推出100幅複製版畫,探討區塊鏈應用在藝術品版權次級市場的可能性。
多數企圖以區塊鏈技術特性優化藝術市場交易模式的業者,都與來智行有著共同的看法,認為藝術品買賣雙方有投資與兌現的需求,但受限藝術品真偽、來源和流動性等問題困擾而卻步。TokenBacon團隊除了希望培根鏈平台能達到一般區塊鏈的功能,更期望透過智能合約的應用,將藝術品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並使用可轉讓區塊鏈交易憑証,將作品所有權分割成可交易股份,並同時做到區塊鏈拍賣等多元化銷售模式。藝術品區塊鏈化可看作是為每一幅作品完成一個小型的資產代幣發行,以拆分與流轉實現藝術品金融資產化。
藝術品金融化在西方金融界歷史悠久,傳統的金融操作模式諸如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貸、荷蘭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服務系統,下設有專門的藝術銀行部,負責鑒定、估價、收藏、保存、藝術信託、藝術基金等專業金融手段。常規上,藏家將藝術品藏品保單交由銀行保管,以藝術品為擔保從銀行取得資金,作為其他類型投資的槓杆,同時,藏家還可以將藏品租借給銀行舉辦展覽等,獲取額外的收入,藝術銀行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提供服務來獲取利益,達成一種典型的雙贏。藝術品金融的種種創新嘗試,雖然做法多樣,但核心思想顯而易見,即將金融的手段引入到藝術品領域,以分享快速增長的藝術品市場。藝術品與金融的結合並非金融本身的創新,而是金融的對象嶄新化,是現有金融手段在藝術品上的運用,這一點與現今區塊鏈的跨界運用並無二致。
中國在十年前也經歷了藝術基金、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簡稱文交所)的林立與收攏,其中也包括了藝術品份額化的展開、浮濫及監管。2010年前後,中國文交所推出藝術品份額化,將藝術品權益拆分後公開交易,操作方式如同買賣股票,以投資門檻低、證券化及高回報,吸引了大量的投資人。一般藝術市場中,藝術品的物權交易是以實物為交易,購買者能擁有實際的物權,然而出售藝術品股票份額,卻不可能把該藝術品所切割的分額移交給投資者,而是將其留在市場上繼續升值獲利,所以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是虛擬的,藝術品在份額化交易中失去了其作為藝術品特有的審美價值,成為與所有金融標的物毫無區別的投資標的。因為不會擁有藝術品的所有權,甚至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都不會見到藝術品本體,故進行此類交易的投資者不在意藝術品本身藝術價值的高低,僅想利用此一機制獲取高額利潤,而被交易份額化的藝術品本身,因為不會發生所有權的交割,則一直被留在文交所的機構中,不見天日。在此過程中,諸多投資者從未理解過他們的投資標的,更不清楚許多藝術品無論在學術界或是市場都沒有價值,只是因為人炒作而將價格提升到荒謬的數額,等進場後購買後,經常發生作品價格崩盤或交易所惡性關閉的情況,固然此時政府出手制止干預,但惡性炒作已使不少投資者血本無歸,不僅坑殺了投資人,也連帶影響了藝術市場。區塊鏈預計進行的可轉讓區塊鏈交易憑証,與份額化具有較高的同質性,並且都在法律尚未完善的情況下便開始運行,投資人與從業者不可不考慮法律上可能發生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藝術品份額化風波數年後,文交所捲土重來,推出份額化2.0版,將藝術品打包成組合產權接受投資者認購,繼續以有低於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及預期年化15%的收益率再加上部分超額收益,再次擄獲投資者的心。雖然不像藝術品信託有剛性兌付,但為了保證收益率,專案方(藝術品提供方)會向文交所提供價值數百萬人民幣的作品作為抵押,作品則通過展賣、拍賣等方式退出,即便算上各項費用,對專案方而言,通過文交所進行的交易與市場價相比仍有較大優勢。一般作品組合產權最長管理期限為兩年,但若作品在專案運作後短期內就以拍賣的方式售出,其間的收益率即便只有8%,因期間較短,折算成年化收益率高達32.4%。從專案方角度來看,組合產權產品更像是將藝術品作為抵押物向投資者借款,收益率就是投資者的借款利率,由於藝術品投資並不具備很強的流動性,在大環境不景氣,銀行不願意做藝術品抵押貸款時,組合產權就提供了一個新的變現方式。相比分額化的標的混亂,組合產權具有較高的篩選標準,多數文交所僅進行有針對性的業務,並且不敢過於放大組合產權的規模,一般都在數百萬元人民幣左右,而且選擇市場表現較佳的標的物,或者像玉石之類的稀缺資源藝術品。文交所專注於控制風險,專案方則評估獲益率。在與文交所的合作中,除了支付預期收益,專案方還需要向文交所支付各項費用,舉例來說,若專案預期年化收益率是15%,運營期限達到兩年,需要支付超過8%的費用,再算上投資藝術品的資金成本,則與文交所商議的最低退出價必須要比成本高出30%,換言之,倘若沒有30%的價格空間,這一專案的最終收益率很難拿到15%,因此也大大降低了被炒作風險。
在藝術品區塊鏈化的生態中,授權主體是藝術品的資產產權法定擁有者,參與方有藝術品交易鏈、藝術品擁有者或藝術家本人、藝術品經紀人、律師和鑒定師,有時會有拍賣業者與金融專業人士的加入。收益將依照實際合約行使,收益多數是歸藝術品擁有者或藝術家本人,比起組合產權等金融模式,是較為單線的運作。在複製畫實際商業應用上,由於培根鏈具有將數字資產跨鏈、映像後產生通證型智能合約的功能(Cross-Chain to Smart Contract),當持有一定數額的令牌(Token),可以選擇提前實現合約(Active Contract)來擁有一幅複製作品,團隊預計這可能是能落地的一種應用。當前的線上藝術交易平台中,年輕買家與區塊鏈投資者年齡層相符,並且由於股權化的低門檻,預期能以區塊鏈創造新形勢的藝術品金融。然而透過多方嘗試,秉持做平台的想法,TokenBacon預計開放一套藝術品上鏈工具和平台給全球的藝術創作者、持有人、經紀人和藝廊使用。同時,培根鏈的錢包到錢包 (W2W; Wallet to Wallet) 代幣交換是一個點對點(P2P; Point to Point)代幣交易系統,系統收取跨鏈交換手續費10%的培根幣作為穩定的營運獲利。
李紹榮與培根鏈團隊代表在作品前合照。(攝影/萬永婷)
儘管藝術品電子化、金融化、資本化都是未來的趨勢,區塊鏈作為新載體還處於有待完善的階段,遊資、基金參與份額化炒作卻已層出不窮,許多從業者自身系統運作也漏洞百出。股權化作為一種公募手段,在區塊鏈應用場境中的可行性評估,以及股權化之後的相關保障等相關研究目前都較為缺失。基於前車之鑑,投資人在投資時應具備區塊鏈技術、Token、Coins與真實貨幣間轉換的基礎知識,以利後續的收益兌現。《Time for A Drink》上鏈後,TokenBacon團隊在搭建安全交易平台的同時,預計結合現有藝術銀行的功能,規劃出通過賦予持有區塊鏈交易憑証的收藏家不同程度的與原作互動的可能性,體現出金融交易之外的當代藝術品的審美價值,以保有藝術品的獨特性,並創造實體交易前額外的收益。
萬永婷( 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