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東博顏真卿特展爆紅,到底憑什麼?

東博顏真卿特展爆紅,到底憑什麼?

2月24日,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別展落幕,總參觀人數達19.9萬人。這不是日本第一次辦中國書法展,但此次展覽除了引發《祭姪文稿》的國寶外借爭議外,是否有其餘的風采是我們遺漏的?本文將梳理國寶外借的始末以及各方的回應,而風波輿論停息,國寶離開鎂光燈,這份熱情是否仍會延續?
2月24日,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別展落幕,總參觀人數達19.9萬人。這不是日本第一次辦中國書法展,但這回引發關注的程度,超乎預期。
2013年,國立東京博物館(簡稱東博)首次推出「書聖 王羲之」中國書法大展,在書法學者暨學藝企劃部長富田淳策劃下,以163件展品鋪陳中國書法發展史;2019年,富田淳則以唐代書家顏真卿為主軸,談述今日熟知的楷書起源,見它如何脫胎自傳統、蛻變於未來,推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別展(簡稱顏真卿特展)。
《顔真卿 王羲之を超えた名筆》特別展圖錄。(本刊資料室)
但當展品清單公布,即便有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日本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三井紀念美術館、大阪市立美術館及九州國立博物館等地的書畫,但顏真卿《祭姪文稿》及李公麟《五馬圖》引爆之話題,卻遮掩其餘精品風采。
顏真卿《祭姪文稿》:國寶出借,該由誰作主
唐代顏真卿《祭姪文稿》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收藏,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二」,東博為了顏真卿特別展,特向台灣商借。此卷為顏真卿聽聞其堂兄杲卿與姪兒季明噩耗後所作,顏杲卿為常山郡太守,安史之亂期間未獲王承業援兵而獨守孤城,不敵叛軍攻擊最終遭擒。性格剛烈的他怒罵安祿山亂賊,身受割舌斷腿之刑,與子季明一同喪命。亂事平定,即便朝廷「嘉其死節之誠,未備飾終之禮」,追封他為太子太保,但怎能撫平顏真卿失去親人之悲?顏真卿下筆起草追祭亡姪,思緒翻騰不已,提及至親慘死始末多次反覆塗改,文末書「撫念摧切,震悼心顏」,令觀者不禁鼻酸。其筆法圓健流暢,精神一氣呵成,書寫有提按頓挫、墨色有濃黑枯灰之變化,通篇讀來令人淚潸動容。
「如此重要的國寶外借,到底是誰決定的?」這回《祭姪文稿》赴日展覽,台灣方出現反對意見,不滿故宮為何出借,如國民黨立法委員柯志恩2018年11月28日的質詢內容。她表示紙質文物脆弱易損,赴外展出有毀壞及調包之危險性,認為「故宮對日本太大方。」與此同時,故宮正規畫「正館整修,文物南移嘉義」的整修計畫,因此被進一步懷疑,政府是否為了觀光及政治因素,任意搬動國寶。針對珍貴國寶出借的問題,故宮回應:「因應特定展覽主題出借典藏文物,並於展期內限期展出,屬國際博物館間常見的館際合作形式。」根據故宮聲明稿及策展人受訪內容,二者同指顏真卿特展3年前已規劃。因此協商出借的行政程序及決策應橫跨了三任院長——馮明珠、林正儀及陳其南。從簽核同意、正式簽約至展出,該如何責任歸屬,外界大眾各持論點難有定論。這段風波也在喧鬧之後,無疾而終。
唐代顏真卿《祭姪文稿》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專區)
然而2019年展覽前夕,借展爭議再次掀起波瀾。1月12日,中國網路社群瘋傳一條微博訊息,內容是東博顏真卿特展海報的相片及充滿怒氣的指責文字:「祭姪文稿也能外借?」引起中國網友憤慨轉發,有網友更找出於2011年日本篆刻聯盟副會長內藤富卿借展《西冷八家印存》而丟失的事件,指責日本有背信前科,不可輕意外借。媒體亦爭相報導,認為文化交流重要,但未必要出借國寶等級文物,表示「未曾見過或聽聞法國羅浮宮將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的微笑》出借。」(延伸閱讀:文化特使《祭姪文稿》與《蒙娜麗莎》——談東西方國寶出巡的褒與貶)即便故宮亦出借唐代懷素《自敘帖》、《小草千字文》及褚遂良《褚黃絹本蘭亭》,但中國將焦點放在《祭姪文稿》,激動情緒更甚台灣,《觀察者網》下了重標:「這是把天底下第一等象徵『氣節』的珍貴文物,用來做天底下最下等沒有『氣節』的獻媚之舉。」
中國社會這波反對輿論來得突然,有人不以為然。微信公眾號「民國畫事」認為顏真卿特別展集結顏唐代重要書家的經典之作,《祭姪文稿》讓展覽更完備有何不可:「文化交流就是文化交流,扯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緒做什麼?」更言:「那些莫名憤怒的人,連這個展的名字恐怕都不知道。人家是『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別展,不是『顏真卿祭姪文稿特展』。展品除了這一件天下第二行書《祭侄稿》之外,還有很多重量級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日本收藏的。」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凌利中接受《磅礴新聞》採訪,亦稱「實在看不出有責難的必要」,認為東博為世界前列的博物館之一,有豐富專業的保護展陳經驗,況且古代書畫無論展出或收藏都會耗損,但展出的教育意義極為重要。
東博展覽現場管制嚴謹,僅日本帝室博物館舊藏《紀泰山銘》拓本允許參觀者拍攝。(攝影/黃睿文)
《紀泰山銘》現存於山東泰山,為唐玄宗封禪後親寫之書法作品。(攝影/張筠)
即便湧入大量的負面輿論,顏真卿特別展卻也獲得高曝光率,吸引多人參觀。從1月16日開幕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入場參觀者就超過10萬人。2月24日閉展統計,總參觀人數達19.9萬人,其中不乏遠道而來的海外觀眾。
李公麟《五馬圖》:神品再現,將重建歷史
有別於顏真卿《祭姪文稿》因借展爭議聲名大噪,宋代李公麟《五馬圖》則因首度曝光而話題性十足(延伸閱讀:夢幻逸品重現——藏身在顏真卿後面的李公麟)。《五馬圖》,描繪五匹西域各國進貢給北宋的馬,色澤體態各具特色,畫上有畫家友人、宋代書法大家黃庭堅的「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馬名題記之外,卷後亦有題跋:「余嘗評伯時人物,似南朝諸謝中有邊幅者,然朝中士大夫多歎息伯時久當在台閣,僅為書畫所累。餘告之曰:伯時丘壑中人,暫熱之聲名,儻來之軒冕,殊不汲汲也。此馬駔駿,頗似吾友張文潛筆力,瞿曇所謂識鞭影者也。黃魯直書。」黃庭堅書風受蘇軾影響,而蘇軾為推崇及追隨唐代顏真卿的主要關鍵人物,曾言:「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唐代書家重視法度,顏真卿書風渾厚雄壯、筆力強勁;宋代書家奠基顏真卿創立的楷書傳統,卻又創新風格,如《五馬圖》上的黃庭堅題字,呈現截然不同的宋人書法面貌。然而《五馬圖》之所以引起關注,不僅是黃庭堅書法風範,更因這件消失近百年的宋代李公麟作品,將重建學界對中國宋代繪畫藝術的看法。
宋代李公麟作品傳世不多,圖為其《孝經圖》(局部),收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官網)
李公麟,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考取北宋熙寧年間進士,任參軍、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等職,官至朝奉郎。家學淵博、聰明早慧的他善畫,傳世繪畫數量不多,有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孝經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免冑圖》等作。他以繪馬聞名,蘇軾讚許「龍眠胸中有千駟,不獨畫肉兼畫骨。」此件《五馬圖》為李公麟馬畫經典,著錄於元代周密《雲煙過眼錄》、汪珂玉《珊瑚網》、《石渠寶笈續編》等書。它原為清宮收藏,二戰期間從清宮流出,傳入日本收藏家手中。根據日本學者鈴木敬《中國繪畫史》記載《五馬圖》曾為「末延家舊藏」,所指藏家應是實業家末延道成(1855-1932)。二次大戰之後,這件作品流落至何處無人知曉,因此大多人認為毀於戰火當中。
東博展覽之前,學者僅能看見黑白柯羅版複製的《五馬圖》。(翻攝自《中國美術全集(兩宋繪畫 上集)》)
多年以來,藝術史學者僅能依賴20世紀初翻拍複製的《五馬圖》黑白珂羅版作研究,因此對宋代繪畫及李公麟畫風了解有限,仍有許多疑惑待解決,對於畫中第五匹為何沒有題寫馬名更有許多猜測。有人根據卷後的南宋文人曾紆題跋寫的內容,推斷此匹為「滿川花」——傳言李公麟寫生過於逼真,因此被奪去精魄而亡的名駒。但也有學者質疑,最後一匹為後人所添,並非李公麟真跡。這次2019年東博書法特別展中首度公開《五馬圖》真跡,讓藝術同好雀躍不已,不僅能看見黑白珂羅版所欠缺的色彩,更可細觀勾勒人物馬匹的線條筆觸,重新辨識了解李公麟的風格。日本學者板倉聖哲更出版圖錄並撰〈李公麟《五馬圖卷》的歷史意義〉,勢必為中國藝術史研究翻開新的一頁。
鎂光燈之外:「國寶」熱情是否持續?
2月24日,顏真卿特展的最後一天。博物館門口排起長長人龍,即便立牌標示還需「70分鐘」入場,晴空下每個人耐著性子等待著,為了下一回不知何時展出的國寶。無論是國寶真愛或衝著爭議,顏真卿之筆的親情私事變成國際公事,確實讓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為關注焦點。
2月24日特展最後一天,外頭的排隊人潮。(攝影/黃心怡)
展出結束之後,故宮粉絲頁更有許多民眾留言,紛紛擔心國寶安危,有人想了解為何回來必須休養三年(延伸閱讀:專訪故宮書畫處長劉芳如 說國寶與文物分級),也有人想知道何時能在台灣看見國寶級文物,「想要看國寶」彷彿是全民共同心聲。但有趣的是,從故宮歷年來參觀人數的統計來看,國寶不見得是票房萬靈丹。
圖表資料來自故宮官網開放的政府資訊,統計未細分特展及常設展之參觀人數。(國立故宮博物院官網)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故宮南院舉辦「日本美術之最」特展,展出151件日本文物,其中包含平安時代《孔雀明王像》等18件國寶,然參觀人次僅有10萬人,未超過同時期北院參觀人數。而2017、2018年舉辦「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及「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其中不少珍貴限展藏品如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唐人《宮樂圖》、宋人《冬日嬰戲圖》、《宋仁宗后坐像》等,除了好評如潮,應也帶動部分參觀人潮。
2017、2018年10至12月舉辦「國寶的形成——書畫菁華特展」及「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圖片資料來自故宮官網開放的政府資訊,統計未細分特展及常設展之參觀人數。(國立故宮博物院官網)
這回顏真卿風波,再度喚起大眾對國寶關注。但當風波輿論停息,國寶離開鎂光燈,這份熱情是否仍會延續?似乎得等時間來證實了。
唐人《宮樂圖》(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專區)
張筠( 7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