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軍械庫藝術展與紐約藝術金秋

軍械庫藝術展與紐約藝術金秋

新冠疫情的陰影,籠罩了紐約將近兩年,軍械庫藝術展也不例外,雖然不曾因為疫情中斷過舉辦,但直到今年,大家才真正有了「Armory Show回來了」的感覺。邁入第28屆的軍械庫藝術展今年共有來自30個國家超過254家畫廊參展,和去年相比多了50家參展畫廊,歐洲人到美國的旅行禁令在去年底剛取消,今年的軍械庫藝博會明顯有了更多的活力和參觀人潮。

紐約軍械庫藝術展(Armory Show)始於1994年,由四名藝術經紀人科林.德.蘭德(Colin de Land)、帕特.赫恩(Pat Hearn)、馬修.馬克斯(Matthew Marks)和保羅.莫里斯(Paul Morris)共同創辦,展會最早的地點在著名的格拉梅西公園酒店(Gramercy Park Hotel),名為「格拉梅西國際藝術博覽會」( The Gramercy International Art Fair),邀請紐約和國際畫廊參與展出。這個飯店博覽會在推出後引起很大的迴響,五年之後,博覽會就轉移到在萊辛頓大道(Lexington)上的第69軍械庫(the 69th Regiment Armory)舉辦,並正式更名為軍械庫藝術展,以此向1913年於同一地點舉行的同名展覽致敬。(註)

紐約軍械庫藝術展現場。(攝影/Casey Kelbaugh,courtesy The Armory Show)

2001年,軍械庫藝術博覽會又再搬到曼哈頓的西邊碼頭區,到了2009年,正式確立展會最著名的92和94號碼頭的展會位置:現代藝術在92號碼頭,當代藝術在94號碼頭展區。軍械庫從2010年起積極拓展其全球視野與連結,每年邀請不同地區的策展人專門策畫以區域為主題的展區,連續六年,軍械庫藝術博覽會分別探討展出了從歐洲、拉美、北歐、中國、中東、柏林等不同地區的當代藝術作品。

2021年,以往一直都在三月舉行的軍械庫藝術展正式從紐約的春季改到最宜人的九月初,搶佔紐約秋季大展的首發位置,地點也從53街往南移到35街,移師賈維茨會議中心(Javits Center),更加靠近雀兒喜(Chlesea)的畫廊區,還有這幾年最紅火的翠貝卡(Tribeca)區。

新冠疫情的陰影,籠罩了紐約將近兩年,軍械庫藝術展也不例外,雖然不曾因為疫情中斷過舉辦,但直到今年,大家才真正有了「Armory Show回來了」的感覺。邁入第28屆的軍械庫藝術展今年共有來自30個國家超過254家畫廊參展,和去年相比多了50家參展畫廊,歐洲人到美國的旅行禁令在去年底剛取消,今年的軍械庫藝博會明顯有了更多的活力和參觀人潮。

在VIP開幕日,軍械庫藝博會的來訪貴賓絡繹不絕,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帶來曾在大都會美術館屋頂花園展出的亞裔藝術家胡瑪.芭芭(Huma Bhabha)及非裔藝術家克里斯.奧菲利(Chris Ofili)的作品,奧菲利的兩幅繪畫作品各以60萬美金售出,芭芭的作品則是以35萬售出。西蒙.李畫廊(Simon Lee Gallery)展出弗蘭絲–莉絲.麥古恩(France-Lise McGurn)的個展,整個展位以女性肖像呈現藝術家完整作品脈絡。

紐約軍械庫藝術展西蒙.李畫廊展位現場。(攝影/王維薇)

空間位於上海的BANK畫廊創辦人馬修(Mathieu Borysevicz),這次帶來兩位亞洲藝術家林明弘和鄭慶和的作品,林明弘在大都會的裝置項目甫開幕,卓納畫廊剛好正在展出鄭慶和的作品,這為BANK畫廊的銷售都帶來很好的暖身。作為軍械庫藝博會僅有的亞洲畫廊的另一家畫廊香格納,這次展出藝術家李山的個展,從1990年代即開始關注生物藝術的李山,這兩年因為疫情常住紐約,他的作品在碩大的博覽會上獨樹一格。

維多利亞.米羅畫廊今年帶來了多倫.朗貝里(Dorn Langber),伊德里斯.汗(Idris Khan),米爾頓.艾弗瑞(Milton Avery)還有草間彌生等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從一萬八起到三百多萬美金不等,草間彌生的百萬南瓜繪畫在VIP日就早早售出。藝術家沃恩.斯潘(Vaughn Spann)的作品在阿爾敏.萊希畫廊(Almine Rech)的展位上銷售一空,價格介於十萬到三十萬美金之間。尚凱利畫廊(Sean Kelly Gallery)帶來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卡勒姆.英尼斯(Callum Innes)、朱利安.夏理耶(Julian Charrière)、荷西.達維拉(Jose Dávila)、吳季璁等藝術家的作品,其中達維拉的雕塑作品也配合展會今年和美網公開賽的合作,在美國網球協會的國家網球中心同步展出。

紐約軍械庫藝術展阿爾敏.萊希畫廊展位現場。(攝影/王維薇)

軍械庫藝博會被業界認為是「繪畫博覽會」,的確在展會中,除了公共藝術展區,很少看到繪畫以外的作品。除了寫實和抽象的繪畫以外,今年看到許多織品(Tapstry)類的作品,或許是疫情讓人對於作品的溫度有了更大的需求。

雖然因為股市下跌、通膨、還有美國即將到來的期中選舉,讓市場有著許多的不確定性,但今年紐約軍械庫藝術展的銷售仍然很成功,許多畫廊在貴賓預展日即幾乎售罄作品。有許多畫廊的工作人員剛從首爾回來,尚感疲憊,但這種趕藝博會的疲憊,在新冠之後,顯得如此珍貴。

九月是紐約藝術圈的大展期,所有的畫廊都卯足全力,希望推出最吸引眼球的展覽。安卓藝術代理的藝術家傅饒在弗格斯.麥卡弗雷畫廊(Fergus McCaffrey Gallery)展出個展,受到很好的評價。菲律賓銀鏡畫廊(Silverlens)在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的隔壁開了新的空間,開幕展推出瑪莎.阿蒂恩扎(Martha Atienza)和于一蘭的雙個展,銀鏡畫廊買下畫廊空間,計劃用自己的步調來推廣菲律賓以及東南亞藝術家。

和軍械庫藝博會同期開幕的,還有Independent 20世紀博覽會,以及Art on Paper藝博會。其中Independent 20世紀是由Independent藝術博覽會團隊策畫展覽,分別在五月以及九月兩個大展期推出藝博會。Independent 20世紀展出現代藝術大師,只有32家畫廊參展,在曼哈頓最南端的巴特里海事大廈(Battery Maritime Building),推出精品式的精緻博覽會。

作為紐約最資深的藝博會,軍械庫藝術展在過去的28年歷史中經歷了多次遷移與變動,從2021年改到秋季,並移師到更頂級的展館賈維茨會議中心,這個老牌藝博會在疫後重新華麗登場,站上帶動藝術潮流和風氣的風口浪尖。在同一週,全城美術館的年度大展開幕,參加不完的畫廊開幕在雀兒喜和翠貝卡區接連上場,人潮從畫廊延伸湧到街上,即使過了畫廊打烊的時間,每個人還是拿著酒杯繼續交談,不想離開,那種被社交、新的連結、疲憊所充滿的藝博會週感覺,又再次回到了紐約。軍械庫藝術展不只是一個藝博會,那些以它為中心而展開的展覽,所有圍繞藝術而生的商業、社交、活力、激盪、連結,還有只能用粉底蓋住的疲憊與黑眼圈,恰恰是紐約生活方式的迷人所在。

 軍械庫展覽1913年由美國畫家與雕刻家協會組織,正式名稱為「現代藝術國際展」(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Modern Art),因為在紐約一個廢棄的軍械庫舉行,因此名為「軍械庫藝術展」。這場展會在美國現代藝術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當時歐洲新興的野獸派、立體派和未來派等藝術,首次在美國大規模展出,這讓當時習慣於現實主義繪畫的美國民衆有了極大的震撼。儘管當時的報業媒體對此展予以猛烈的抨擊,但這次展覽對美國人的藝術認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藝術機構開始更樂意展出當時具實驗性的作品。儘管大部分的觀眾們尚未能理解,但現代藝術讓當時的美國藝術圈感到新的可能性,許多當年和歐洲現代藝術一起展出的美國藝術家們,後來都被視為美國現代主義的先驅,美國藝術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自由實驗時期。

王維薇( 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