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簡稱當代館)在去年以一系列20週年的主題策劃展與空間升級完成重要的里程碑,在今年將透過五檔主題策劃展、一檔城北街區藝術展、國際交流合作、國內外藝術家參與,接續20週年的累積,持續解讀當代社會的議題,書寫下當代藝術的未來路徑。
一、 2022年度主展覽:
20週年系列策展壓軸展覽:「蓋婭:基因、演算、智能設計與自動機_幻我;它境」
因疫情延展至今,當代館20週年系列策展的壓軸展覽,由策展人沈伯丞擔綱策劃,從「科技」與「科學」的新演化視角切入,提出建立在基因工程、演算法、智能設計與自動機之上的「新創世」母體蓋婭,邀請14位國內外藝術家共同展出,作品橫跨生物基因科技、數位科幻情境、NFT藝術創作與生態演化系統等跨域創作,推演出生命及環境未來的樣貌輪廓,邀請觀眾深刻地去凝視與思考這個超乎想像的新世界。
策展人|沈柏丞
參展藝術家|王新仁(阿亂)、艾美.卡爾(Amy Karle)、陳乂、克雷格.布洛斯(Craig P. Burrows)、鄭先喻、黃新、黃裕雄、黃贊倫、胡安・薩摩拉(Juan Zamora)、麥特・德洛里耶(Matt DesLauriers)、保羅.汎諾斯(Paul Vanouse)、勞夫.貝克爾(Ralf Baecker)、吳梓寧、于軒
展期|2022.02.12-04.24
相關閱讀|當代科技藝術的歷史化與關係辯證:「蓋婭:基因、演算、智能設計與自動機_幻我;它境」
跨時代與國界的民眾歌謠展演歷史:「非遊記」
誰在那邊唱民謠呢?長期關注跨國音樂、影像文化的策展人鍾適芳,將從湄公河流域出發,以跨時代與國界的民眾歌謠展演歷史為軸,串聯臺灣及泰國策展與製作團隊,試圖從歌謠的歷史探討泰國「摩蘭」歌謠史,與臺灣原住民「林班歌」,剖析亞洲冷戰及經濟發展下,處於政治與經濟弱勢的族群,如何透過新創摩蘭歌樂提出當代身分認同的政治議題。
策展人:鍾適芳
協同策展人:廖雲章、張正、格拉西亞.卡威旺( Gridthiya Gaweewong)、塔農.恰帕迪 (Thanom Chapakdee)、阿堤.穆桑( Arthit Mulsarn)
參展藝術家:阿迪薩.普帕( Adisak Phupa)、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燦爛時光、兩條人 & 高峰議程宣言(Collective of Seen Song Ton & Manifesto Agenda Summit)、施永德(DJ Hatfield)、迴谷(Huegu)、張碩尹、大大樹音樂圖像、幽法、你哥影視社(蘇育賢、廖修慧、田倧源)
生物演化的機制再詮釋:「轉接器」
策展單位: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參展藝術家:石晉華、彭弘智、張碩尹、李明學、劉玗、許家維、鄭先喻、張永達、黃翊、朱駿騰、林沛瑩
展期:2022.08.02-10.09
「轉接器」展覽由當代館與長期支持當代藝術的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共同策劃推出,展覽概念源自美國微生物學家深信「共生」是生物演化的機制,從百萬年前經過不斷衍序發展、能量轉移持續在動物、植物,甚至微生物間循環傳遞,儼然如一座巨大的地球能量工廠。「轉接器」(Adapter)作為啟動因子,比喻一種跨領域的能量轉移,無論可見不可見的物種或是無形的數據訊號都能被嫁接,產出一種重新分配的新流動,也正是統合能量轉換的質介。本展期待透過作品觀察生態系中能量製造、人類體系的社會文化漸變,反思人類群體與自然生態的無限可能,創造未來跨物種互利共生的新能量型態。
新生代的時代觀點:兩大「青年策展計劃」
孫以臻策展「共識覺」
王韓芳策展「主題樂園幻想工程挑戰賽」(展名暫訂)
展期:2022.10.26-2023.01.01
2021年當代館首度推出三位新生代策展人聯展「為了明天的進行式」,不僅展呈新生代的時代觀點,同時策展理念也獲得台新獎的提名肯定,為持續支持青年策展人理念的實踐,今年當代館持續以培育「青年策展計劃」精神,推出新銳策展人孫以臻與王韓芳兩檔主題展。
孫以臻提出的「共識覺」展覽,回應21世紀中,當多重的世界劇烈變化,人與人的同在與隔閡也不同以往,因此,展覽在知識、技術與意識的並進下,視「共識覺」為一種覺知的能力,或者一種促使共同覺知發生的技術,藉此重新思考此刻的我們如何與為何同在。由王韓芳策展「主題樂園幻想工程挑戰賽」(展名暫訂)展覽,從主題性的情境塑造中,思考其「去脈絡」及「再脈絡」的能力,並探究各種歡樂、高強度且過載的刺激,如何改造真實及與虛幻中都市生活的問題與真相。
二、 2022城北街區藝術展「尋找我們原本的亮光」
策展人:曾令理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周邊街區及合作空間
展期:202209.24-2022.11.13
城市有著許多隱藏的光體,突如其來的疫情漫長壟罩,過去被忽略的逐漸顯現,適應黑暗的雙眼如今能看見堅定的微光。「2022城北街區藝術展」將邀請藝術家們以獨到觀點發掘街區中本有的光亮,並以此發展成帶有希望的作品,讓往來的人們得到小小的鼓舞,進而更多發現我們所擁有的文化力量。
三、 MoCA Studio 當代實驗展場
MoCA Studio實驗展場每年公開徵選展覽提案,今年將展出四檔展覽,首先是來自英國藝術家鄧肯.蒙特弗(Duncan Mountford)「秘術之所」展覽,借鑒了博物館實景模擬、木偶劇、電影佈景的視覺語彙,將展間裝置成一座可供探索的空間,一切取決於觀看視角。「帝国南方無理心中:陳飛豪個展」以日治台灣的異國遺產與跨文化文本為引,結合地域的歷史敘事,賦予觀者對過去曾屬帝國南方城市嶄新的文化想像。「宅內――許進源個展」重返澎湖家族的遷移史,修復咕咾石砌成的石牆菜圃與古厝,敘事出1950年代澎湖人移居臺灣本島打拼的過往。「王仲堃聲音裝置展」預計展出以風的姿態為名系列聲音雕塑作品,試圖以擅長的機械動力裝置,碰撞出與觀眾及環境互動的多重想像。
四、MoCA Video當代影像劇場
為推動影像藝術創作及觀賞新視野,MOCA Video是當代館在廣場上設置的播映平台,今年經公開徵選後將展出四檔展覽,依序是洪鈞元「縫」,試圖回應白恐政治犯與國家權力間兩面的矛盾關係。趙書榕「Trans」藉由不同層次的聲音與影像,引導觀眾歷經一場內心與外在世界不斷探索的奇異旅行。孫知行「螢幕上的迷你個展」運用廣場播映象徵的公共推廣特徵,「自我選片」出帶有「謬論」色彩的知識性敘事影片。黃迦「無水之河」紀錄當代原住民生活樣態的聲音作品,呈現原住民音樂家最草根原始的聲響。
五、國際交流合作
「Queer as German Folk」
「Queer as German Folk」是由紐約歌德學院、柏林同性戀博物館、柏林聯邦政治教育中心共同策劃國際巡迴展,由策展人Birgit Bosold、Carina Klugbauer為紀念50年前性別弱勢群體反抗政府迫害的「石墻事件」所策劃,透過100多件關於酷兒歷史的展品,生動地展現德國過去50年至今的酷兒發展史。
「BLEED: Biennial Live Event in the Everyday Digital」
2022年的「BLEED: Biennial Live Event in the Everyday Digital」是由坎貝爾市議會(Campbelltown City Council)的坎貝爾鎮藝術中心(Campbelltown Arts Centre)、墨爾本市(City of Melbourne)的Arts House、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及當代館共同策劃,今年展覽主題為「邊境」及「科技」,預計邀請國內外9組藝術家探索多重數位空間與媒介。本屆BLEED受文化部與駐雪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支持贊助。
「LOOP巴塞隆納錄像藝術製作獎」(Loop Barcelona Video Art Award Production)
由哈恩內夫肯影像收藏基金會(Han Nefkens Foundation)與米羅基金會合辦(Fundació Joan Miró)之「LOOP巴塞隆納錄像藝術製作獎」(Loop Barcelona Video Art Award Production)。該獎項志於推廣亞洲當代錄像藝術家,藉由獎金與巡迴展演機會提高藝術家能見度,並贊助得獎者創作新作品之費用。台北當代藝術館受邀擔任評審,並提供獲獎者創作作品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