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

駱麗真轉任北美館館長,蔡詩萍揭文化局未來藍圖
駱麗真從台北當代藝術館轉任臺北市立美術館的背後,文化局的臺北文化品牌未來願景為何?
駱麗真出任北美館第十屆新任館長
駱麗真為美國紐約大學藝術創作碩士、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專長為當代藝術策展與評論、新媒體藝術研究與創作、美術館...
創造矛盾感知的「安全室」:被忽略的日常與災難的真實
我更想從中得知,當代藝術是否得以突破災難治理的制式框架,並揭露其結構的內部,如展覽所欲說明的,國家與社會背後的權力,及社...
都市/山林,我所談論的是它們的融合而不是對比—— 「山/市—彼得.庫克個展」及座談側記
現正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展出的「『山/市』—彼得.庫克個展」(以下簡稱山/市),提供了臺灣觀眾一個穿越想像...
那種不必言說的創作悸動,你是否還在?懂得就會懂——「No Language」
「No Language」展覽由策展人黃彥穎策劃,於臺北當代藝術館展出,集結14位臺灣藝術家的作品,嘗試鬆動當代藝術中長...
【表演藝術的界線重構】當幕後成為關鍵現場:表演藝術的界線重構
或許有人認為#MeToo是受害者的集體反噬,其力量之大,早已將性暴力與性騷擾驅逐於眾人視野。事實是,#MeToo仍是一頭...
【24/25】2025全球藝術展覽趨勢前瞻:臺灣
本文彙整了2025年全臺美術館與藝文機構的展覽計畫,包括聚焦於不同年代的臺灣藝術家之回顧、臺灣及全球現當代藝術,多元觀點...
探索多元視角,連結世界新動能:台北當代藝術館 公布2025年度展覽計畫
2025年當代館將以多元視角策劃年度展覽,探尋藝術純粹的力量、災難與環境共存、人與非人物種之間的感官差異,到當代社會的文...
館舍開放與城市失落空間再現—藝術介入下「打開空間」的社會想像
日治時期作為臺灣初識現代性與「摩登生活」的起始,後來歷經政權更,遺留下來的建築資產,則在文資意識慢慢覺醒之際,慢慢地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