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在城與家之間開創新局,2021台灣設計展在嘉義市

在城與家之間開創新局,2021台灣設計展在嘉義市

近年隨著地方政府促進觀光與展會經濟,台灣設計展也從設計專業展會,逐漸擴散成為形塑城市品牌,與推動城市改造的工具之一。中央與執行單位每年鼓勵各地方政府投入高額預算,逐年為各地進行城市升級。

自2020年3月台灣設計展宣布由嘉義市取得主辦權,不僅是嘉義市第一次舉辦,也是彰雲嘉嘉首次舉辦台灣設計展,除了成為城市進步指標象徵之外,社會各界更期待「設計導入城市治理」,透過這個一年一度的全國大型展會舉辦,讓設計滲透進百年古城DNA,開起創意諸羅的新頁。

嘉義市政府主責設計展單位為嘉義市政府文化局,礙於組織規模與展會經驗,決定委外成立專案辦公室(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CM),協助市府統籌規劃本屆設計展相關內容展務、行銷推廣、行政協調三大工作。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與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合組團隊,順利承作本屆設計展專案辦公室,本人擔任辦公室總監,由文化局長盧怡君為主策展人,與眾多跨領域顧問協助,共同在市府首長督導下,快速推動展務籌備與執行。

2021台灣設計展。(有家攝影工作室提供)

盤整面對城市痛點

面對首次舉辦設計展會,PCM與文化局研議採取前期產業調查,與展開產業共識會議併行,除真實了解並掌握當下城市產業動向外,更希望聆聽產業心聲,把握難能可貴的展覽平台,設計一檔給城市未來的大型展會。

首先從爬梳不同研究報告中,或進入各城市現場田野調查,還是在共識會議討論中,發現嘉義市受限於空間尺度與產業結構,相較於台灣其他城市,設計產業並不活躍。因此必須藉由其他的攪動方式,透過各種機制招喚旅外嘉義設計從業人員回流,以及串接城市內跨域生活產業,重新嫁接與結構出本屆展會的產業陣容。

其次,因應缺乏大型室內展演空間,如何在這6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尋覓適切的展館將是一大挑戰。所幸市府團隊在爭取設計展主辦權時,早已整合「文化新絲路」上相關空間,運用文創園區、歷史現場、藝文館所與其他戶外場域,採用帶狀群落展覽形式,取代大型展覽空間的不足,並藉此將人潮帶入鄰里街區,與近年來透過舊屋力,及老屋卸妝等計畫還原美化之房舍相遇,發現嘉義市區的各種精彩角落。

城美館之地藏庵現場。(大象設計提供)

消弭場域定位,設計調合

順應近年來台灣設計展呼籲的「設計導入城市治理」,並與嘉義市市政發展脈絡進行疊合,重新歸納並梳理展覽總體結構與層次,並依據各展館空間特性,陸續設定展覽主題與內容。

本次文化新絲路動線設計三大展區群落,起始點以嘉義車站周邊為主,涵蓋嘉義車站本身、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嘉義市立美術館,與願景館等,以「明日願景」概念,闡述嘉義市過去、現在與未來之人文政經,於設計發展路徑上的各種節點與動能。中繼為嘉義製材所園區為核心,包含嘉義車庫園區、嘉義市立博物館與檜意森活村等,以「產業重構」討論嘉義林木產業,從運輸、工業與工藝,及近年來振興相關木藝產業成果。最終是嘉義舊監獄、修復完成重新開啟的舊監宿舍群,與嘉義公園兩個奇特的百年場域,擘畫出「城市新生」藍圖,從獄政歷史現場、及地方創生的交融,描繪諸羅小城的遠大企圖。

在參觀主軸線與展區相繼定錨後,為求展會效應擴散,因此突破過往框架,將展覽與活動深入常民生活區域。如將國家一級古蹟「城隍廟」與特色廟宇「地藏庵」納入,以及將在地青年團體自辦活動「東市有青」結合,用設計闖入傳統市集與宗教場所,創造流動人潮與設計創意藝術不期而遇。

嘉義市立美術館─現域。(台灣設計師連線提供,攝影/有家攝影工作室)

挖掘在地精神,吸納各種創意

有鑒於自我設計產業的現況,面對本屆多個展館之策展團隊需求,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與PCM決定跳脫傳統,順利招募嘉義原生跨領域創意團隊,如深耕地方文史調查與文化行動之「田野學校」,與北方設計師南流創業的「同心圓設計・影像」,先是延續去年反應熱烈的「讓舊監自由」,再次結合意想不到的材料與手法,進階為整肅狹隘的監獄打造魔幻寫實-「舊監青年旅店」。又或是從林業到木業,從一級產業到創意產業,媒合設計師與傳統工藝、工業結合,開啟木都2.0「ONE WOOD」的下一個動能。

此外,更希冀藉由萬眾矚目的展會平台,找回北漂的嘉義創意青年,響應自己的城市自己設計。由大膽接受挑戰的新生代「平凡編集」,從拿手的文字編輯為底,從家鄉記憶、人物故事與經典美食中,建構「剛剛好的城市」的溫潤人情。本次驚豔各界的「城美館」,堅持尊重傳統信仰與宗教文化的低調設計,「大象設計」帶領各界彎腰抬頭,探究掩埋於香火中的各種經典,體現青創世代考究細膩的一面。

城美館之城隍廟現場。(大象設計提供)

另外美術館與博物館兩個文化館所,則以設計實務與學術研究團隊掛帥。嘉義市立美術館由「台灣設計師連線」領軍,帶領六組跨領域設計團隊,將推測設計、工業設計與通用設計等,透過討論城市中的公共空間,呈現藝術與設計兩者的思辨,帶入當代藝術的「現域」裡。並而嘉義市立博物館的「森林之嘉:現代木造建築特展」,為「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與相關團隊聯合呈現,以極富木建築知識與教育意涵的展覽,帶領各界探索森林到木建築的永續可能,共同思考木都是否能成為全球城市的新生典範。

為了驅使觀眾前進城市巷弄,分別委託在地知名「阮劇團」與活動策辦「地平線文化」團隊,先是以深入常民在地生活圈串連展演的「嘉遊站」,呈現南方小城老新共存的景觀樣貌,與衣食住行的態度。另外搭配結合在地美食文化體驗的城市小旅行,由領路人帶領踏查知名景點與歷史建築,探索隱藏於巷弄中的大小趣事,與隱藏版美食店家。

剛剛好的城市。(眼福映像工作室提供)

開創地方設計學

邁向第19屆的台灣設計展,前身為「台灣設計博覽會」,為經濟部工業局主辦,並由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辦理宗旨為開創台灣設計的能見度,以及提升全民生活美學為主,啟動便以台北出發為指南,十幾年來不辭艱辛巡迴全台各縣市,屢創觀展人數新高,同時締造各種精彩設計實例。

近年隨著地方政府促進觀光與展會經濟,台灣設計展也從設計專業展會,逐漸擴散成為形塑城市品牌,與推動城市改造的工具之一。中央與執行單位每年鼓勵各地方政府投入高額預算,改善閒置空間或既有設施等,並以展會平台吸引創意設計團隊聯合協作,透過行銷推廣機制,逐年為各地進行城市升級。

ONE WOOD。(有家攝影工作室提供)

只是如同爭取國際知名大型賽事或活動一般,地方政府為爭取台灣設計展主辦權,競相加碼增加預算,企圖奪下年度主辦資格,因此形成中央與地方預算失衡現象,衍生中央或地方分工不清或節奏不同等種種問題。因此各屆主辦地方政府,也陸續催生出策辦設計展的各種方法學,如本次新竹市政府採取統一發包,或嘉義市政府委託PCM協助模式,綜觀各屆應可為台灣展會研究之課題。

舊監青年旅店。(有家攝影工作室提供)

振興城市的起點

若期待單一展會翻轉城市,似乎過於不切實際。但此次嘉義市2021台灣設計展,仍可看出多種企圖。第一,尊重文化,讓美學不僅單一形式:從嘉義舊監獄、城隍廟與地藏庵等歷史現場,不採用減法美學,反而尊重文化積累,從常民共同記憶裡擷取脈絡,透過臨時構築與軟性材料,或是低限與輔助設計方式,不拆除任何物件,重新帶領群眾了解設計美學的多種面向。

第二,則是打破疆界,鼓勵跨域創新:設計學門博大精深,但隨著產業界線的模糊與交融,人才流動與專業跨域的推波助瀾,設計理論早已匡入各種創意策劃與表現。本次策動建築研究、當代藝術、博物館學、文史研究、文本編輯、表演藝術,及餐飲廚藝等單位與人士參與,打造在地策展陣線,期待讓城市各界運用設計,散佈設計基因於嘉義市角落之中,埋下驅動產業創新的種子。

剛剛好的城市。(眼福映像工作室提供)

第三,串聯場域,各界響應:如同本文前章所提,嘉義市欠缺大型展演場地,本屆展會將劣勢轉為優勢,籌備執行期間不斷整合,文化新絲路上的場域展館主管機關眾多,中央部會橫跨文化部、法務部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等,齊心協力各自投入資源,與嘉義市政府合作本屆展會。此外,經濟部工業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與設計研究院更投入多重資源,同時改善嘉義車站、傳統夜市等,並媒合專業設計團隊輔導在地產業,進行品牌升級,也率領眾多策展團隊,加入本屆展會陣容,極力讓設計發生在城市各種介面之中。

「家意・以城為家 City as Home」,為嘉義市開創了第一次的台灣設計展,卻也為台灣設計展締造另一個典範,奠定設計城市的多元論述。

陳國政( 3篇 )

長期投身於台灣跨領域文化與創意產業,並先後任職於公私立博物館、法人機構、多媒體與工業設計公司等,如故宮博物院、頑石創意、唐草設計,及商業總會等等。對於創意產業、藝術文化、設計工藝都有所涉獵,曾規劃執行並見證不少文化事件,如故宮Old is New計畫、台灣文博會等。近年來陸續參與文化創意產業寫作出版,如《文化創意產業概論》與《翻轉工藝設計的24個故事》,與陸續擔任〈美印台南〉、〈文化快遞〉專欄作者。現任職於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總管理處總監。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