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戴明德:現代性的製圖機器,後現代性的活脈絡

戴明德:現代性的製圖機器,後現代性的活脈絡

Tai Ming-Te: Modern Drawing Machine, Living Context of Postmodernity

戴明德化身為一部「感性的製圖機器」,以薛西佛斯式(sisyphean)的生命狀態,機器般永無止盡製圖,這般荒謬的努力,到底為何?這是一種懲罰、任務或是一種不尋常的生命態度。用感官知覺時代,用生命製圖,本展透過這部感性的製圖機器的眼睛與雙手,為我們刻畫時代的容顏。

 前言:

戴明德為嘉義極具代表性的創作者,對嘉義有著深刻的情感,在前嘉義鐵道藝術村及現朴子溪畔(民雄)成立了兩個工作室,除了在大學的藝術教學工作之外,他每天的既定行程就是到工作室作畫。如同對宗教狂熱般地面對藝術創作,年近60歲卻有著20歲的創作實踐力,數量龐大的畫作,幾乎將兩個近百坪的大型挑高工廠擺滿。每次造訪戴明德的工作室,都會看到許多新作品產出,都深覺他的實踐力不太尋常,甚至覺得他似乎創作過量,怎麼有人畫圖畫這麼勤奮!在訪談過程中談到了許多他的感性訴求,也同時目睹他孜孜不倦的實踐過程。因此,大約在第五次造訪工作室時,跟戴明德老師提出了「感性的製圖機器」這樣的策展構想,而這構想也與戴老師相當契合,因此,就展開了本展的規劃與研究。

來自全省高中教師參訪戴明德民雄工作室。(藝術家提供)

感性製圖機器的任務

在與戴明德老師討論在畫作之餘,進一步認識作品背後的圖像來源,理解戴明德透過大量的素描手稿來進行圖像上的演繹,但沒想到他竟然表示他的計畫:「我要在十年內完成千本素描手稿筆記」 。若仔細反思戴明德立下「十年完成千本素描手稿筆記」計畫,發現這是相當龐大且艱鉅的任務,換言之,也就是一年要完成百本,平均三至四天要完成一本手稿,而且還要長達延續十年的時間,其中還包括從手稿裡發展而成的眾多大型作品實踐過程。這不是一部製圖機器,什麼是製圖機器?而且是誰給他這樣的任務?他曾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出生就是要來畫畫的」。

戴明德素描手稿,2019。(藝術家提供)

以人性挑戰機器

戴明德曾經於大學時期學過印刷設計,想必曾被印刷機器設備的效能給震驚,進一步思考人類與機器的差異,甚至意圖超越沒有情感的機器。當人類面對圖像的生產與傳播,令我們既愛又憎,而圖像承載訊息卻又扭轉真實,像魔法一般的製圖行為,是人類從史前至今不曾間斷的智能表現,也是所有物種裡所獨有的能力,因此,我們不願輕易將這樣的天賦職能轉由機器代勞。我們需要機器來替代我們製圖嗎?實際上機器沒有智能,即便現在已經出現很初步的人工智能(AI) ,但事實上圖像創造力是人類所獨有,也藉此傳達訊息表達情感。然而機器能做的就僅是更精準的掌握人類給出的設定,以及週而復始的運轉、生產,事實上,目前為止尚未存在能自主進行圖像創造工作的機器。

嘉義市立美術館「感性製圖機器-戴明德個展」展覽現場。(藝術家提供)

從表現內在真實對抗機器,到化身為一部感性製圖機器

很早就接觸現代藝術教育洗禮的戴明德,或許很早就對「再現性的真實」不感興趣,曾學習印刷技藝卻深愛現代美術,掌握影像再現技術能力卻埋首於變形、符號化的繪圖表現形式。從熟悉製圖印刷的機器到「讓自己成為一部製圖機器」。體現了藝術家不願將創造性的部分讓渡給機器,不服輸的個性甚至想要超越機器。機器的輸入需要仰賴操作者,而他想要成為一部「All in one」的製圖機器,輸入及輸出都在知覺流轉之間,不需要插電且不會倦勤,用感性體驗生活,認真勤奮的繪圖。

因此,「感性的製圖機器」剛好是「反機器」製圖的,因為只有人擁有感性,感性即是「人味」。製圖機器的狀態是意指:不斷運轉的繪圖實踐,藝術家自身化身為一部製圖機器。在當代大量影像印刷、3D列印或是AI人工智能圖像演算都威脅藝術家的創造力,但如果藝術家自身化身為一部製圖機器,甚至比機器還勤奮,而且能夠運用自身建立起來的大數據(千本繪圖手稿),當一般的印刷機器遇到這樣具有人性手感的感性製圖機器(藝術家)時,就變得相當冰冷蒼白且無趣。

戴明德《潛隱符碼》,壓克力、畫布,200 X 600 cm,2017。(藝術家提供)

感性製圖機器的圖像世界:X.Y.Z三軸線

戴明德的創作對於某個議題的持續研究,形成了許多不同面向的作品系列,以下乃是幾個反覆探索的系列:「陰陽同體系列」(瑪格麗特公主形象)、「乞丐系列」(對社會底層關懷)、「畫像與對話」(父親畫像、兄長畫像、謝里法畫像、自畫像)、「三千漫遊圖」(三千號巨型繪畫、社會觀察、造形想像與圖像漫遊)、「類史詩系列」(歷史回顧、二二八事件)、「終點之前系列」(兄長臨終前、親情與生命關懷)、「達文西系列」(自身圖像系統與達文西手稿疊影、對話)、「2019自畫像系列」(回顧自身、與同年齡的巴斯奇亞對視、對抗)、「遇見畢卡索」(與畢卡索PK、台灣製圖機器VS西班牙製圖機器),以上九個系列,以相當可觀的製圖數量,質量均佳的不斷探索繪畫的可能,在本展的規劃中將擇選眾多系列裡擇選24件作品,以及同時呈現繪畫作品背後龐大的圖像演繹脈絡(手繪手稿),讓觀展者能一睹孜孜不倦作畫的創作者,如何遨遊於圖像世界,並且以製圖機器般的實踐力去建構個人的圖像王國。

戴明德《自畫像系列-變身派對》,壓克力、畫布,200 X 200 cm,2019。(藝術家提供)

藝術作為一種生命製圖的過程,製圖也作為一種(自我實現)宗教儀式,生命的時間與圖像世界平行交錯。在一個擁有豐沛創作能量的創作者的背後,筆者意圖將戴明德類比於三軸製圖機的X、Y、Z三個象限,在複雜的圖像系統裡,以X、Y、Z試圖解析戴明德的創作脈絡。

X:內省動力(私領域、潛意識、主體詮釋,以感性回應生命)

Y:外查投射(公共性、歷史、社會觀察,理性面對外在世界)

Z:生命技藝(藝術性、藝術家技能,製圖性)手工性(卡典西德切割、覆蓋、形的邊界、滲流、圖層、草稿移寫、大型畫作、平塗、交錯錯位、自由塗鴉、新表現、色彩魔術、在隱蔽與顯現之間的底圖、版畫套色、線條表現性)

「觀看」畫作與「閱讀」圖像

計畫於嘉義市立美術館戴明德個展的規劃中,將有別以往,除了呈現大型畫作之外,將會展呈戴明德的親筆手稿筆記,而其中的數量相當龐大(空間也僅能容納一小部分)。畫作與手稿的同時呈現,方便觀眾深度認識這位創作癡迷的藝術家。除了「觀看」大型繪畫之外,觀眾有機會「閱讀」創作者內心的感性世界及圖像演譯過程(X、Y、Z)。

戴明德的創作程序:

1.在既有的畫冊或圖像書籍上塗繪、覆蓋,以一種接近遊戲性的探索方式展開草圖的製作。

2.於既有的圖像中繪圖,直到線條、色彩覆蓋了大部分的形象,繪圖性的顏料層疊會保留了一部分的圖像,同時保留兩種不同的圖層,體現特殊的繪畫性。

3. 繪製大量的手稿後,並且取出最有「感覺」的手稿精華,手稿畫冊乃是他的「感覺」演練場。

4.製作大型繪畫:將由手稿提煉萃取的圖像搬移至畫布上,透過切割卡典西德作為繪圖的中介材料(形板),並在遮蔽與顯現的圖層中設定色彩與筆觸,產生精準控制形體與邊界滲流色漬的特殊繪畫風格。

畫過大型繪畫的人都知道,在實際繪圖的前作品狀態(手稿製作),有時就正是創作情緒最高昂的時刻,但持久不間斷的在畫冊上塗抹,不斷驅使自己潛在的能量迸發。這樣的製圖模式乃是「感性」先於製圖之前,之後伴隨著理性的製圖實踐,讓由手稿孵育出的造形或想法得以被完整呈現於大型畫作。

根莖狀的超連結:現代性的製圖機器,後現代性的活脈絡

戴明德受過嚴謹現代藝術的脈絡化的傳統訓練,所以很清楚個人藝術風格的呈現與掌握,如何做為「現代的」藝術家,捕捉生活中的特殊時刻。這樣的養成以喬木生長狀態的樹狀結構呈現,宏偉構成一種現代性的宣言與生命技藝。

而另外一種極限,是感性的、甚至可以說是「活脈絡」的,以偶然性、個人感性、充滿奇想與多重敘事、超越機器線性循環。感性的製圖機器乃是一部由血肉所打造的圖像生成系統,企圖跨越人與機器的界線,不斷衍生的進化圖像脈絡(on going)。戴明德雖不屬於網路世代,但圖像脈絡與思維卻經常呈現網路超文本式(Hyper Text)作品脈絡,一種非線性的敘事風格,作者雖然是圖像的創建者,圖像裡也蘊含著創作者的感性選擇。但實質上的敘事性與詮釋權則是交付觀者。即是創作者提供一個豐富且龐大的「圖像資料庫」,涉入此圖像王國的觀者成為參與者或詮釋者。

戴明德《達文西系列-物換星移幾度秋》,壓克力、畫布,259X582cm,2019。(藝術家提供)

戴明德在這樣的「去作者化」的後現代語境中,紮實地將個人圖像王國的現代化基礎工程實踐完成。因為背後的資料庫建構的相當具有規模。速寫紀錄生活中的瑣碎細夾雜歷史、社會觀察、藝術風格演練….等。這樣的圖繪及測量生活的舉動是現代性的身體,去挑戰某種極限,以規律的實踐性去逐步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內涵則像是網路的圖像空間一樣,無限展開、蔓生形成根莖狀的連結狀態。不斷地透過速寫在堆積「未竟事務」,也因此這部製圖機器不會遇到創作上的瓶頸,但也不會有作品終極完成的時刻。甚至可以斷言,他是刻意讓自身的創作狀態處在一種未完成的脈絡,也就是不讓這個系統形成一種封閉脈絡,或是機器關機的狀態。不斷透過製圖的實踐讓自身不斷連結、開展的開放系統,即是「活脈絡」。

活脈絡的圖像系統無法聚焦為單一的敘事脈絡。甚至可以說,這樣的圖像鍊接方式,像是網路世界中超連結的媒體經驗,它可以是什麼,也可以不是什麼。也因為這樣的圖像追尋太過迷人,連創作者自身也深陷其中,處在圖像的漩渦裡,製造漩渦,自己成為漩渦。觀看者也將會被捲入這個漩渦,漩進敞開的脈絡裡,糾纏於纏繞的網,看不到盡頭,只有一種漩進的力量,由製圖機器所形成的動力場。

當筆者與戴老師多次對談,開始要理性的分析他的創作脈絡時,陷入了一種將其脈絡化的困難。其中的難處在於龐雜多元的脈絡,光是他在2014至今就已經發展了十幾個不同的系列,當你要開始捕捉他的身影時,他就已經不斷繪製新手稿朝向下一個地方前進了。然而他並不是以三到五件作品就逕稱為一個系列,而是會花一段完整的時間去完整探討相關的內容,只是這樣的製圖速度與展開方式,讓你產生「來不及跟上」的困窘,因為他像一部似乎不需休息的製圖機器,全速運轉著,脈絡不斷湧現。

也就說,我們根本沒有機會去凝視水流,充其量我們僅能駐足觀看一顆溪石如何被沖刷,並且凝視與思索這顆石頭的紋路與質地是如何形成。

「感性製圖機器:戴明德個展」 Perceptual Drawing Machine: Solo Exhibition of TAI.MING-TE
策展人|莊宗勳
展期|2021.03.06 – 2021.04.25
展點|嘉義市立美術館 – 2樓特展廳
導覽|2021.03.07 (Sun.) PM2:00-2:45
導覽報名連結|http://bit.ly/3klAMuM
座談|2021.03.07 (Sun.) PM3:00-4:30
座談報名連結|https://bit.ly/3utrGkn
地址|嘉義市西區廣寧街101號
開放時間|9:00-17:00 周一休館

莊宗勳( 1篇 )

「感性製圖機器 ─ 戴明德個展」策展人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