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高美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首推聯合典藏展,「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編織綿延史觀

高美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首推聯合典藏展,「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編織綿延史觀

高雄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高美館)30週年年度大展「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Ocean in Us)(以下簡稱「珍珠」展)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共同策畫,精選三方典藏珍品,集結了跨越臺灣與東南亞8個島嶼文化的39位女性藝術家,涵蓋繪畫、攝影、錄像、複合媒材裝置等70件創作。

高雄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高美館)30週年年度大展「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Ocean in Us)(以下簡稱「珍珠」展)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共同策畫,精選三方典藏珍品,集結了跨越臺灣與東南亞8個島嶼文化的39位女性藝術家,涵蓋繪畫、攝影、錄像、複合媒材裝置等70件創作。展覽於10月5日開幕,將在高美館三樓「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展出至明年3月16日,聚焦探討當代女性藝術的多元面貌與深刻議題。

高美館《珍珠》聚焦探討當代女性藝術的多元面貌。(攝影:Studio Millspace)

這是高美館自2019年「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特展以來,再度深入與東南亞的連結;也是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和新加坡美術館首度如此大規模地將國家級典藏送出國展覽,其中也有許多作品是第一次在臺灣展出。本次展覽也從「大南方」主題下的一系列館際交流中發想,最終在由高美館展覽部主任曾芳玲(擔任總策展人),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策展及展覽總監辛友仁、新加坡美術館策展人暨典藏經理丁彦惠、高美館資深策展人吳慧芳和助理策展人吳念澄組成的策展團隊之共同策畫下成型。展覽一方面很難得地得到新加坡駐臺北商務辦事處、新加坡航空和星展銀行的支持和贊助,另一方面也獲在地的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支持。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家興、立法委員林岱樺、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簡美玲、高美館代理館長林羿妏及眾多參展藝術家,與新加坡駐臺北商務辦事處副代表蕭偉雄以及上述公司代表一同出席開幕儀式。

高美館「珍珠」10月5日開展,高市府副秘書長張家興、立法委員林岱樺、高市府文化局副局長簡美玲、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策展及展覽總監辛友仁、新加坡美術館策展人暨典藏經理丁彦惠、新加坡駐臺北商務辦事處副代表蕭偉雄、新加坡航空臺灣分公司總經理關山、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保堯、星展銀行推廣策略暨傳訊處處長蘇怡文到場慶賀展覽開幕,與參展藝術家及高美館團隊共同合影留念。(攝影:林宏龍)

高美館代理館長林羿妏指出,法人化後的高美館重新定位美術館與全球藝術史的連結,2019年在新型態美術館的空間改造下,推出以「大南方South Plus」為核心的策展計畫「大南方多元史觀三部曲」,試圖重新擾動高美館的典藏作品,建構從地方到全球的藝術典藏與研究脈絡,繼首部曲「南方作為相遇之所」與二部曲「南方作為衝撞之所」後,2024年推出最終章「珍珠」,十分榮幸在文化部與高雄市政府的支持下,和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共同交流策展,重新爬梳3館典藏作品的文化底蘊,呈現了過去近30年來臺灣與東南亞具開創性的女性藝術家創作,形塑當代女性藝術多元及繁盛紛陳的創作面貌。

「珍珠」策展人之一、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策展及展覽總監辛友仁為開幕嘉賓導覽菲律賓藝術家Agnes Arellano的作品《三佛母》。(攝影:林宏龍)

辛友仁進一步說明,「珍珠」展是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首度與臺灣合作的共同策展,以「南方」所匯聚的多元背景下代表性的女性藝術家為核心,期盼讓臺灣朋友看到東南亞女性藝術家在關注邊緣化的歷史、性別、地理與藝術實踐,小至個人、大至家國的生命歷程至今仍不斷帶給世人的啟發,並期待藉此引起眾人的共鳴。也透過此次展出,呈現跨越海洋、島嶼邊界的跨族群與文化共同體,響應本展的英文展名「Ocean in Us」。

總策展人曾芳玲為開幕嘉賓導覽薛保瑕作品《轉煥現象》。(本刊資料室)

本次展題「珍珠」靈感源自紀錄文學《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的中譯名,象徵著此次跨越臺灣、新加坡、印尼、菲律賓、越南、緬甸、泰國,以及馬來西亞等國的女性藝術家,如同來自南洋海域群島上的珍珠般閃耀;英文展名則採用了東加詩人艾裴立.浩歐法(Epeli Hauʻofa)提出「海即我心」(Ocean in Us)的概念,以海洋作為整體,展現流動的思惟和多元文化的匯聚。除高美館內的展覽外,「珍珠」展也向館外延伸,將與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高雄電影節合作,延續東南亞女性創作者主題。

四大子題連結女性藝術家與普世議題

總策展人曾芳玲說,「珍珠」展以「身體風景」、「療癒之方」、「遷徙與安棲」與「非人類與生態」四大子題,探索藝術家自在地從身體內在微觀、個人的私密記憶,或來自日常的愛、挫折與希望,批判性地挖掘被忽視的性別視角、生態、遷徙與藝術物質性的重要性,從以人為中心的視角轉向與環境共存的人類世視野。期盼邀請觀眾走入女性藝術家的宇宙,理解她們在仿如大海島嶼的生命境遇中,憑藉勇氣、想像力與開放性,迎接生命的波濤與潮流。

「身體風景」展區作品都聚焦於日常中看似平常、卻值得深思的議題,包括自我意識、族群、性別、政治等不同面向的探討,藉以開啟對身體關係的諸多想像。(攝影:Studio Millspace)

「身體風景」展區作品都聚焦於日常中看似平常、卻值得深思的議題,包括自我意識、族群、性別、政治等不同面向的探討,藉以開啟對身體關係的諸多想像,展區匯集繪畫、影像、編織、雕塑、裝置、多媒體等不同視覺及感官的刺激和融合,試圖從不同觀看視角與切入議題的方式,透過多元形式的創作,開啟當代對身體的諸多思辨。

「療癒之方」子題展出七位高美館典藏的臺灣女性藝術家作品、以及四位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與新加坡美術館典藏的東南亞女性藝術家作品。(攝影:Studio Millspace)

「療癒之方」子題則展出七位高美館典藏的臺灣女性藝術家作品、以及四位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與新加坡美術館典藏的東南亞女性藝術家作品,她們的作品不約而同探討了女性面對各種形式創傷時的轉換途徑。

「遷徙與安棲」展區從女性藝術家的角度重新想像並形塑人類移民遷徙的故事,圖中為侯淑姿作品「越界與認同——亞洲新年之歌」系列。(本刊資料室)

「遷徙與安棲」展區所展出的作品,追憶並認同女性移民的經驗與活動,從女性藝術家的角度重新想像並形塑人類移民遷徙的故事,由移民的身體感貫穿串聯起廣泛議題,例如跨越國境、婚姻、非自願移民、糧食、衝突、家族故事等。

「非人類與生態」子題則探討人類、動物、環境、甚或非俗世生態之間錯綜複雜又常遭忽視的關係。圖為羅懿君作品《》(左)、阮芳伶作品《最後一程》(右前)與賴純純作品《無漏》(右後)。(攝影:Studio Millspace)

「非人類與生態」子題則探討人類、動物、環境、甚或非俗世生態之間錯綜複雜又常遭忽視的關係,著重所有生命形態與其周遭之間的互聯性。展區中的作品提供去人類中心化的思維方式,質疑人類對非人類實體所擅自設定的優越感,同時也闡明植物、動物、靈性族類、神話人物及其他非人類行為者在形塑我們的世界時所具有的作用。

「珍珠」展中最大型的裝置作品,印尼藝術家Arahmaiani以爪夷文字書寫「我愛你」的作品《我愛你(仿約瑟夫·波伊斯之社會雕塑)》。(本刊資料室)

「珍珠」展開幕週末,高美館也於10月6日在演講廳舉辦展覽微論壇,邀請該展策展人辛友仁、丁彦惠,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副教授陳明惠,以及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策展人裴明智(Bae Myungji)等多位學者專家分別就臺灣、東南亞及亞洲的當代女性藝術發展提出觀察及分析。


大南方多元史觀三部曲「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

展期 ︳2024.10.5-2025.3.16,每週二至週日09:30-17:30(週一休館)
地點 ︳高雄市立美術館三樓「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

ARTouch編輯部( 169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