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藝潮.匯流大臺中—走進現代藝術的豐原班特展」重現時代風華與經典創作

「藝潮.匯流大臺中—走進現代藝術的豐原班特展」重現時代風華與經典創作

為迎接「臺中綠美圖」114年落成啟用,在逐年舉辦雕塑、膠彩、學院美術與陳庭詩紀念展等具在地代表性主題後,臺中市立美術館籌備處於今年9月策辦第五檔開館暖身展「藝潮.匯流大臺中—走進現代藝術的豐原班特展」,展出石川欽一郎、李石樵、葉火城及豐原班第一代與第二代藝術家經典作品。展覽以不同題材劃分四個展區,呈現豐原班成員的藝術創作與時代精神,也向民眾重新述說豐原班的歷史緣由,及他們對臺中美術發展的重要意義。

臺中地區的藝術發展除了早期(1900-1920年)前輩藝術家廖繼春、陳慧坤、林之助、廖德政等人外,在豐原地區則有以葉火城校長為首的「豐原班」,也曾絢爛地展露時代特色,在臺中藝術史的脈絡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至國民政府遷臺之初,李石樵曾短暫移居臺中,與他的同窗暨摯友-葉火城共同指導了「豐原班」,成員包含張炳南、林天從、張耀熙、劉國東、張子邦、曾維智、詹益秀及陳石連等人,進而帶動臺中地區油畫創作的風氣。豐原班美術群相互扶持的真摯情誼及對藝術創作的熱衷,在全國美術競賽中屢獲佳績,他們除了積極參與地方美術團體,也持續舉辦展覽發表作品,亦致力於藝術教育推廣,攜手逐步開創臺中美術的新紀元。

1955年卓蘭寫生合影,前排左起曾維智、陳石連、李石樵、葉火城、張炳南,第二排左起廖修平、吳棟材、林天從、詹益秀。(詹曉芬女士提供)

豐原班成員因共同理想而相聚,同時也透過葉火城的推薦,進而向李石樵請益習畫。約於1950至1970年間他們一同旅遊寫生、送件參賽,在省展中斬獲大量獎項,因此打響了「豐原班」的名號。豐原班成員更在與李石樵交流的過程中,將「立體派」、「野獸派」等世界藝術思潮帶入地方,為臺中的油畫發展打下重要根基。他們頻繁地踏查故鄉地景,如實地描寫生活周遭人事物,除了展現當時東西方藝術的豐富樣貌,也同時蘊含了臺灣鄉土紀實的迷人風貌。

1979年首屆葫蘆墩美術研究會畫展,左起林有德、葉火城、李石樵、張炳南、劉國東、曾維智、林天從、詹益秀、張子邦、王鍊登。(張永照先生提供)

在臺灣地方美術史運動的浪潮下,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經過五年的努力,回顧並建構在地藝術史。這次展覽特別邀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莊明中教授擔任策展人,希望重現豐原班過往的藝術成就與創作精神。展覽從豐原班成員的文獻紀錄,深入探究作品所具備的時代性與獨特性,同時以題材、風格劃分「臺灣風景與西洋繪畫的初遇」、「人物寫實與時代內涵的表述」、「走進現代藝術的本土風情」及「靜物寫生的詩性與抒情」等四個子題,除了作品之外,還有葉火城作畫的情境展示、珍貴文史資料及手稿等豐富物件,供民眾欣賞瀏覽。

展場入口-大墩藝廊(五)。(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葉火城畫室情境展示區-大墩藝廊(六)。(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展出珍貴手稿。(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臺灣風景與西洋繪畫的初遇」

當時主流的西洋繪畫媒材、技法與觀念,在日治時期直接或間接由日本帶來。而豐原班美術群承繼印象派、外光派精神,也基於對鄉土的熱愛,曾到卓蘭、谷關、火炎山、埔里等地寫生創作,藉由西洋繪畫與臺灣本土風景的相互碰撞而呈現多樣的面貌。

「臺灣風景與西洋繪畫的初遇」展區照。(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在劉國東的作品《山麓》中,描繪的是臺中苗栗邊界的知名地景「火炎山」。我們可見藝術家在畫面上瀟灑地留下明顯的指印狀筆觸,仔細觀賞可以想像他作畫時畫筆跳動停留的節奏與游移的軌跡。劉國東善於用層次分明、恰如其分的色彩表現該地風景的時節,縱使畫面中僅有粗曠的筆觸,依舊可以一眼瞭解畫中的情境,這是藝術家長年寫生作畫所累積的經驗成果。

劉國東,《山麓》,1999,油彩畫布,72.5×91公分。(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人物寫實與時代內涵的表述」

豐原班美術群的人物肖像展現了寫實主義的樸實與內斂,畫面中的人物多為身邊的親人朋友,也呈現了豐原班成員彼此的真摯友誼。人像畫中的背景環境和穿著打扮反映了時代特徵符合寫實主義的精神,也忠實表露了藝術創作的歷史性意涵。

「人物寫實與時代內涵的表述」展區照。(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本次展出作品中,由豐原班第二代藝術家袁國浩創作的《伯父》,筆觸細緻、用色沉穩內斂,以樸實無華卻蘊含情感的色彩來描繪親人的神韻,如實地將畫中人物純樸、充滿人情溫暖的一面表露無遺。另外第二代藝術家林清波《小憩》,受到曾維智的影響,在人體及人物的線條刻畫具獨到的表現,在部分作品中也帶有後印象派的平面性及野獸派的狂放色彩。此作不論是人物姿態、神情及用色,深具藝術家個人繪畫技法及情感的呈現。

右圖:袁國浩,《伯父》,1983 ,油彩畫布,72.5×60.5公分。(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左圖:林清波,《小憩》,1979 ,油彩木板,100×80公分。(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走進現代藝術的本土風情」

本展區位於大墩藝廊(六),亦是主要重點展區,展出石川欽一郎、李石樵及葉火城等人重要作品,並呈現葉火城的珍貴手稿、畫具與未完成作品。透過展示內容,我們可以發現豐原班美術群在與李石樵和葉火城的請益、互動與學習中,他們接觸並實踐了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野獸派等前衛風格。結合臺灣本土題材,形成有別西方並獨樹一格的畫風。而這些實驗性作品,也為臺灣現代藝術發展注入新的啟發與能量。

「走進現代藝術的本土風情」展區照。(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張炳南的作品是豐原班美術群之中最具明顯立體派風格的一員,如《漁村》一作,此作曾獲得第24屆省展第一名佳績,畫面中以臺灣海港漁村為背景,在耀眼夕陽的照映下,所有景物都因背光而呈現剪影形象。張炳南利用幾何造型簡化了婦女、船隻和海鳥的輪廓,部分構圖也透過塊面重疊切割表現出立體派的特色,另外海面閃爍的波光則轉化成豐富的小色塊,如此富含節奏的浪漫氛圍以及濃烈的色彩情感,猶如德國表現主義的音樂性繪畫精神。

展場呈現豐原班美術群重要紀事年表。(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靜物寫生的詩性與抒情」

靜物是豐原班美術群繪畫的重要題材,如同一首曼妙的樂章,各有不同的技法、情感及表現形式,豐原班成員的靜物畫呈現了豐富的面貌,反映每一位畫家的內在性格和特色,值得深入探究與品味。

「靜物寫生的詩性與抒情」展區照。(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詹益秀也是豐原班成員中表現傑出的一員,他的作品用色單純,不論風景或靜物皆由磚紅色調支配畫面,因此呈現強烈的鄉土主義氛圍。他的創作題材豐富多元,從早期的鄉間、南臺灣風情到世界各地行旅所見之景,都成為他畫布上栩栩如生的豐富生命體驗。他的創作形式受到李石樵及葉火城影響而別具個人風格,也可看見融合了現代主義的繪畫特徵,呈現極具裝飾性風格的繪畫形式。

詹益秀,〈靜物〉,1990,油彩畫布,72.5 x 91 cm。(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展覽自即日起至10月11日在大墩文化中心盛大展出,邀請民眾踴躍前往欣賞豐原班在臺中藝術史中所刻下精彩輝煌的篇章。

※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藝潮.匯流大臺中—走進現代藝術的豐原班特展

策展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莊明中教授
展期|2023.09.16–10.11(9:00-21:00,每週一及中秋節09.29休館)
地點|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五)、(六)

指導單位|文化部、臺中市政府
主辦單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立美術館籌備處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