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笑著笑著就哭了:陳擎耀扮裝劇場中虛幻的政治信仰

笑著笑著就哭了:陳擎耀扮裝劇場中虛幻的政治信仰

今年陳擎耀在双方藝廊的「AK Girls and Panzer」展覽中,各種將自我形象與亞洲政治領袖結合的繪畫,以及諧擬前輩藝術家林玉山與日本畫家原田直次郎(Naojiro Harada)畫作的影像作品,陳擎耀以其創作為觀者揭示了各種當代社會可讓人沉溺其中的虛幻泡沫之所在,沉溺其中卻被戳破時本能反應式的哈哈大笑,但難免也會有笑著笑著就哭了的時候。
「AK Girls and Panzer-陳擎耀個展」展覽入口。(双方藝廊提供)
在藝術家陳擎耀七彩繽紛的創作世界中,真實世界中的鏡花水月一直是他「劇場性圖像」的參照重點,這樣子的迷夢令人感到痛快,卻如同虛幻的泡泡一般,隨時會有著被戳破與幻滅的危機。從前期以台灣1990年代哈日文化為主題的創作開始,這樣的情緒持續地透過場景的架設與藝術家的表演設定,被完整地建立,到了2007年以媒體中東南亞女性移工為主題的《天公開勿》中,這類劇場式的攝影影像,延伸結合了「媒介真實」、刻板印象等元素,揭露了議題設定與勞動結構間的連結。不過有趣的是,今年陳擎耀在双方藝廊的「AK Girls and Panzer」展覽中,各種將自我形象與亞洲政治領袖結合的繪畫,以及諧擬前輩藝術家林玉山與日本畫家原田直次郎(Naojiro Harada)畫作的影像作品,則又推向另一個亞洲文化政治的討論脈絡之中。
悍圖社成員陳擎耀現於關渡美術館「搏擊俱樂部——悍圖20年」展出的《張飛戰岳飛.泡泡滿天飛》,為其詮釋哈日現象的代表作。(攝影/陳飛豪)
「後庭花」系列為陳擎耀以日韓電視劇為文本的創作,其中《後庭花:源氏物語》中亦出現以中正紀念堂為素材的佈景設計。(陳擎耀提供)
當陳擎耀這類建構虛假意識,且等待觀者去理解甚至破解的創作,被帶入議題面向的獨特性通常決定了這類虛假意識代表的意義,若我們將《張飛戰岳飛.泡泡滿天飛》以及《後庭花》歸類為藝術家為自己創建的流行文化樂園與享樂式的虛擬世界,那麼《天公開勿》應是陳擎耀將這份「虛擬」與「真實」界線進而延伸與模糊的轉捩之作。簡單描述這件作品,藝術家邀請了數位在台灣工作的東南亞女性移工,請她們在藝術家建構的世界當中,表演著取材自中國科技經典《天工開物》中所描述的工作狀態,諸如「墾土拾錠」與「雙幡軒轅車圖」等,不過仔細一看,所謂的「墾土拾錠」成了帶狗散步,「雙幡軒轅車圖」成了推嬰兒車等當代圖景,亦是我們對東南亞移工的各種刻板印象。當然我們會有個疑問,為何藝術家會要求這些女性扮演自己的刻板印象,而他的回應與解讀則說明,在拍攝之前皆會與這些被拍攝者深入訪談,了解其在台灣的工作內容後才選擇經典中適合的主題拍攝,亦即她們的工作內容,確實就包含了照顧嬰孩與帶寵物散步,意指她們所在的台灣社會,或者說整個全球化的資本主義結構下,不只能賦予她們如此的刻板印象,也能使其真實地以這形象生活。
若說《天公開勿》指涉且模糊了真實的社會運作與媒介真實間的界線,那麼本次展覽中一系列以亞洲政治領袖為主題的畫作,想必直接戳破了媒體與政經結構塑造的「政治信仰」。在這系列創作中,陳擎耀將自己的臉與多名領導人如金正恩、蔣經國、翁山蘇姬、朴槿惠與蔣方良等人物的臉,以寫實繪畫的形式「合成」,這一系列如同官方形象照的畫作中,藝術家在創作理念中說出了一句有趣的註解:「人處處造神,也創造出政治上的神,這些神容易被創造,也輕易被替換。我想我也可以去替換他們,變成神⋯⋯。」當觀者仔細看著這些肖像畫,慢慢在視覺暫留浮出的藝術家臉龐時,彷彿這些政治神話破滅的瞬間,特別是當觀者看到那些歷史與政治名聲已從高峰跌至谷底,反而從神的地位被打至凡人,甚至罪人的蔣經國、翁山蘇姬、朴槿惠時,想必內心是五味雜陳且難以言喻的心情。
陳擎耀《台灣灑鹽哥 》,2018。(双方藝廊提供)
陳擎耀《翁山蘇姬》,2016。(双方藝廊提供)
此次展出中,另有兩件分別諧擬自林玉山與原田直次郎畫作的《仿林玉山——獻馬圖》以及《仿原田直次郎——騎龍觀音像》。林玉山的《獻馬圖》創作於日治時代末期,真實記錄了當時二戰末期,政府徵集物資的實況軍人馬背上的國旗原為日本國旗,但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風聲鶴唳,作者為免波及而將原作上的日本國旗改畫為中華民國國旗後藏匿,之後1999年藝術家親手修復被蟲蛀壞的右半部時,卻選擇恢復原樣,造成前後半兩國旗相映的狀態,歷史的無常與軌跡不經意地讓林玉山完成了這幅觀念性繪畫。而陳擎耀的介入,與其說是諧擬或顛覆,不如說告訴了觀者,國家機器與政權的轉換,國旗升起與降下後,彷彿就是讓人民開始演著不一樣的戲碼與說著不一樣的語言,現今在這中華劇場生活的台灣人民們,想必也很難相信,在戰前不同的劇本與導演規則下,這座島嶼曾有高達七成的日語普及率。
陳擎耀《仿林玉山獻馬圖》,2019。(双方藝廊提供)
「AK Girls and Panzer-陳擎耀個展」展覽現場。(双方藝廊提供)
《仿原田直次郎——騎龍觀音像》則源自於另一個台灣戰後的歷史插曲,一名未署名者將原田的《騎龍觀音》油畫以攝影翻拍後,莫名在1959年之後流傳於台灣民間信仰,成了佛教、道教、儒教、齋教、一貫道等民間宗教信士膜拜用之觀世音菩薩(慈航觀音)像,並配上了觀音在災難中救治眾生的佳談奇話。但在陳擎耀的仿作之下,彷彿被揭穿為此圖其實根本不是什麼神蹟,而是翻拍自日本畫家的照片時,藝術家那彷彿茫然的眼睛,似乎也像是某個信仰被戳破時的某個尷尬瞬間。我們當然可以繼續相信,不讓無聊的事實破壞集體信仰的美好想像與幻夢,想要沉醉其中或是冷眼旁觀,皆看個人的選擇,畢竟從一開始的哈日文化劇場、東南亞女性的媒體刻板印象,再到現今這戳破各種政治信仰的系列創作,陳擎耀以其創作為觀者揭示了各種當代社會可讓人沉溺其中的虛幻泡沫之所在,沉溺其中卻被戳破時本能反應式的哈哈大笑,但難免也會有笑著笑著就哭了的時候。
陳擎耀《仿原田直次郎騎龍觀音像》, 2019。(双方藝廊提供)
「AK Girls and Panzer-陳擎耀個展」展覽現場,作品為《沙灘上的AK47少女》。(双方藝廊提供)

AK Girls and Panzer-陳擎耀個展

展期:2019.02.23-04.06
地點:双方藝廊
地址:台北市北安路770巷28號

 

陳飛豪( 119篇 )

陳飛豪,生於1985 年。文字寫作上期冀將台灣史與本土想像融入藝術品的詮釋。藝術創作上則運用觀念式的攝影與動態影像詮釋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所衍生出的各種議題,也將影像與各種媒介如裝置、錄像與文學作品等等結合,目前以寫作與創作並行的形式在藝術的世界中打轉。曾參與2016年台北雙年展,2019年台灣當代藝術實驗場之「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2021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及2020/2021東京雙年展。著有《史詩與絕歌:以藝術為途徑的日治台灣文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