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ART TAIPEI 2024台北藝博特色展位推薦!

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ART TAIPEI 2024台北藝博特色展位推薦!

今年的博覽會不僅著眼於交易,更藉由藝術週等活動將藝術融入城市生活,拉近藝術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台北成為國際文化交匯的舞台。在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第二篇報導中,我們將繼續介紹一批特色畫廊,展示它們如何通過策展理念與作品,詮釋當代藝術中的多元文化和情感表達。

隨著ART TAIPEI 2024熱烈展開,臺北藝術界再次忙碌了起來,除了聚焦台灣藝術市場的發展,今年的博覽會也匯集了中國、捷克、法國、日本、韓國、荷蘭等多個國家的展商,創造在地與國際的交織。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周雅菁於開幕致詞中表示,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作為台灣眾多藝術博覽會中的重要旗艦,已深受國際關注。她更讚揚畫廊協會能推出台北藝術週,讓藝術展示能跨出展館,深入市區。

今年的博覽會不僅著眼於交易,更藉由藝術週等活動將藝術融入城市生活,拉近藝術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台北成為國際文化交匯的舞台。

在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第二篇報導中,我們將繼續介紹一批特色畫廊,展示它們如何通過策展理念與作品,詮釋當代藝術中的多元文化和情感表達。

第一篇報導|藝術週重頭戲,ART TAIPEI 2024台北藝博精選展位亮點一睹為快!

2024台北藝博會展場平面圖與19間特色畫廊展位。

日升月鴻畫廊|C04

日升月鴻畫廊以「桃花源記」為題,透過生命如花般的盛開與凋零,鋪陳對無常的深刻體悟。徐永旭運用陶土創作飛花作品,詮釋生命如花在風中綻放,探討時間的流逝,生命片刻的美好。林宏信的作品則是深度探討現今社會觀看方式的改變,以片段線索重新思考「桃花源」的當代意義,描繪 3D掃描後破碎、重疊又模糊的人物。朱芳毅的「字.然」系列,則是結合自然象形符號與立體塊體,模擬內在感知的圖像,企圖激發觀者與自然的對話。吳冠德選用樹葉、石頭等素材創作,將顏料刮在畫布上,彷彿能與森林同步吐納,感受自然脈動與共鳴。蔡芙郡則以細膩筆法描繪白兔與錦鯉,描繪兔子因被錦鯉吸引,最終化為「錦兔」,象徵情感體驗,展示她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

2024台北藝博會 日升月鴻畫廊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白石畫廊|C05

白石畫廊呈現台灣、日本、韓國總共14位藝術家的豐富陣容。即將在年底於白石畫廊舉辦個展的台灣新銳雕塑家黃品彤,採用溫潤的木材刻劃出結合孩童與自然元素的造型以表達生命的靈性,現場的作品更令人期待之後的完整展出。而畫廊首度合作的李雅雯以鮮明直率的創作風格,已在國際間累計許多跨界合作的創作計畫,展出的系列作品探討社會對女性的既定框架,相當發人省思。

Three是來自日本福島的三位藝術家:川崎弘紀、佐佐木周平、小出喜太郎的組合,他們將許多模型解體再加熱塑型成另一個知名角色,吸引觀眾停留拍照。其創作概念使個體皆失去原有的人設與敘事,僅存顏色與重量等基本物質狀態,藉此探討「生產與消費」、「個人與群體」的關係。而有著「彩虹藝術家」之稱的日本藝術家靉嘔(AY-O)也同步在台北藝博會期間迎來「虹ノ舞」的個展開幕。

2024台北藝博會 白石畫廊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科元藝術中心|D07

來自臺中的老牌畫廊科元藝術中心長期支持臺灣本土及年輕藝術家,此次展位呈現陳幸婉、張光琪、林怡芬、王董碩、廖震平這五位藝術家的多元媒材作品。作為陳幸婉最重要的代理畫廊,他們本次展出其作於世紀之交的六件水墨作品及兩件未曝光過的複合媒材創作,簡約勾勒出這位近年來逐漸受到更多關注的女性藝術家的一線創作脈絡。廖震平突出幾何佈局及攝影感的獨特畫面;張光琪以低彩度壓克力描繪夢境般的景致;王董碩沉靜而如冥想的筆觸塑造具體形態、卻如抽象般多義;林怡芬以陶土和顏料為主要材料來塑造心目中與自然共生的樣態,幾位藝術家的作品均呈現內斂、簡約卻深邃的氣質。

2024台北藝博會 科元藝術中心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意識畫廊|D09

意識畫廊以「 穿梭維度——我進來了,我又出去了 」為主題,此段文字出自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中方唐鏡,這句經典對白及電影中滑稽的跳躍動作,在華語影壇留下深刻印象。本次展覽將以幽默、精神性及時間性的作品,來探索平行時空。展覽帶來徐永進、阿咧、徐凡軒三位藝術家作品,並配合台北藝術週的時間開放畫廊,同時展出三位藝術家過往的作品。徐永進一生致力於當代書藝的轉化與變革,將書藝融入文化與生活場域,作品氣勢滂薄,不被文字的筆畫束縛,以高超的抽象能力重新定義筆法。阿咧創作源自於對動漫、機器人和玩具的熱愛,在作品中賦予角色截然不同的情節和故事性,他也透過創造怪奇的怪獸角色 ,挑戰人們對於貌似醜露、又不具價值的存在提出質疑,並打破對立。徐凡軒以天然膠彩為主要創作的顏料,喜愛描繪大自然的景色,以單一的色彩來純化風景。他們的作品不僅是對多維度空間的一種視覺表達,更是對人類存在意義的探討,如同哲學隱喻,引領我們思考自我與宇宙的關係。

2024台北藝博會 意識畫廊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印象畫廊|E02

印象畫廊自1987年創立以來,持續推廣台灣老中青三代藝術家,致力於華人現當代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在2024年台北藝術博覽會,印象畫廊延續歷年參與的策畫方式,以經典大師作品與當代創作形成對照與對話,展現藝術跨時代的張力。此次展覽陣容包含朱德群、朱銘、楊三郎、李石樵等台灣前輩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傑夫.昆斯(Jeff Koons)、鄭麗雲、丹尼爾.阿爾宣(Daniel Arsham)、許唐瑋等當代藝術家的創作並列展示。透過大師經典與當代視角的對話,印象畫廊呈現藝術在歷史與現代之間的延續性與多樣性。

2024台北藝博會 印象畫廊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荷軒新藝空間|E06

荷軒新藝空間帶來藝博會的新面孔張清淵、洪民裕,以及人氣雕塑家梁任宏的作品。張清淵任教於台南藝術大學,早年師從留日陶藝大師林葆家,深受釉藥與日本陶藝的滋養。他以陶土為本,運用漆器之堆疊技法,揉捏成造型特殊的石頭。中國各地的奇石都有名字,如太湖石、靈壁石等等,但台灣的奇石卻無一個命名系統,作品「莫名石」系列即借鑒文人收藏奇石的文化,也是他用來借喻台灣「無名」的主體認同曖昧狀態。洪民裕以膠彩創作為主,透過生活觀察和體會,在傳統媒材中加入當代的語彙,包含漫畫常用的筆觸、厚實堆疊的顏料、以及仙畫會出現的圖像等,不僅是於創作中不斷地尋找自己,也拉近傳統媒材與當代觀眾的距離。梁任宏的作品屢受邀為各地製作大型的戶外裝置,並為多所機構收藏,是重量級的雕塑藝術家,創作以金屬為主,呈現流態的輕盈形式,更打造出互動藝術,讓藝術品不再只是遠觀,而是得以和觀賞者產生互動樂趣的裝置藝術。

2024台北藝博會 荷軒新藝空間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德鴻畫廊|E08

臺南德鴻畫廊帶來的六位藝術家,展現了一家本地資深畫廊邁向國際當代藝術內容的視野與企圖心,此次帶來了六位藝術家,包括山田周平、田島大介、鈴木貴彥、夢裡那兔、法國藝術家弗朗索瓦茲·佩特羅維奇(Pétrovitch Françoise)以及TAMURA Satoru。去年在畫廊展位中帶來大尺幅繪畫而備受注目的佩特羅維奇,此次亦帶來了數件繪畫近作,展現他在大尺幅的繪畫中表現鬆弛、疏朗的著引(drawing)特質。而今年甫於台南新空間「DH Neology」舉辦個展的Satoru,則帶來了數十件著名的《旋轉小鱷魚》作品,以及他經典的機械動力裝置作品,藉由緩慢、規律轉動的機械動力,讓看似理性的機械與工具之美感和趣味,展現出充滿溫度和感性的一面。

2024台北藝博會 德鴻畫廊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双方藝廊|E09

本次參展双方藝廊以「觸動:形式與意象」為主題,透過平面繪畫與雕塑作品,探討藝術形式與象徵之間的關聯,並回應當代社會議題。薩璨如以流動的大理石線條展現東方哲學的靜謐;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結合建築與公共藝術背景,呈現環境與空間的對話。曲德義和顏妤庭則通過抽象繪畫與水墨皴法,交織東西文化的視角和思辨。現正於畫廊個展的黃海欣以慣常的幽默和諧擬,揭示日常生活的荒誕,捕捉大時代下的社會現象。傅寧則聚焦數位時代的零碎化現象,以大膽的色彩與筆觸刻畫資訊過載的瞬間。展覽呈現了藝術家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多樣手法重新詮釋當代生活與文化。

2024台北藝博會 双方藝廊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大雋藝術|F02

大雋藝術這次帶來七位來自歐、亞、美洲的當代藝術家——蔡尉成、林俊彬、白田誉主也(Hakuta Yoshuya)、茲德涅克・康芙娜(Zdenek Konvalina)、艾瑞克・史坦凡奇(Eric Stefanski)、蘿拉・柏克(Laura Burke)、法比恩・麥爾(Fabienne Meyer)的藝術家創作。以「反思之瞬」為主題,匯聚藝術家們的精彩作品,共同探討時間、空間與個人經驗之間微妙的交織與互動。其中蔡尉成帶來全新作品《有心》與《高見》,使用「悟」字來塑造雕塑形象,強調自我省思的過程。白田誉主也以最新個展《旅路9》精選作品隆重登場,每一幅畫作都捕捉生命旅途中稍縱即逝的瞬間,畫面細膩的紋理和色調,充滿寧靜、哲思氛圍。蘿拉的作品巧妙地融合了繪畫與陶瓷元素,她從自然景觀中汲取靈感,將記憶與環境緊密連結,作品中流露出溫暖的懷舊氛圍。

2024台北藝博會 大雋藝術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澡堂畫廊|F04

日本重要的國際畫廊澡堂畫廊重磅回歸臺北藝博,在F04帶來宮島達男(Tatsuo Miyajima)、何翔宇、名和晃平、大庭大介(Daisuke Ohba)、森万里子(Maroko Mori)等藝術家的作品,皆是相當受到國際藏家關注的藝術家,足見畫廊對此次藝博會參展的重視。其中何翔宇的大幅紙上繪畫《口腔18-2-9》,源自於藝術家實踐年的口腔計畫,以複合媒材繪畫的方式重新拆解、重組身體口腔空間中的感知經驗。而名和晃平帶來的大幅尺幅平面近作《白碼#36》,則以別於過往臺灣觀眾所熟知的水晶球體雕塑的方式,以點狀的白色顏料粒子呈現一種訊號波動般的、低限而無垠的視覺空間。此次畫廊也特別為宮島達男兩組經典作品所設置的暗室,亦是此次台北藝博展位中稀少的黑盒子空間。

2024台北藝博會 澡堂畫廊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索卡藝術|F05

索卡藝術此帶來了二十多位藝術家的作品,並區分為「直覺意象」、「非直覺意象」兩個部分展現畫廊品牌的多樣性,包括王小雙、王依雅、吳若昕、李西西、李捷、林葆靈、威廉.赫曼、洪凌、席時斌、閆占城、飯田桐子、橋爪悠也、嚴一能、Kim Sunwoo、NKSIN、Wang Xiaoshuang、Wang Yiya、Wu Ruohsin、Li XX、Li Jie、Lin Baoling、Will Harman、Hong Ling、Hsi Shihpin、Yan Zhancheng、Kiriko Iida、Yuya Hashizume、Yan Yineng等。

縱覽展位作品,可見得當代藝術家在東方與西方、古典到童趣、寫實至抽象的不同經緯中,思考藝術實踐在當下的意義。展位的兩個不同出入口,一個是由李西西引入觀眾以童趣的視角開啟對展位作品一想像,另一個入口所見的洪凌、席時斌等藝術家的作品,則又有細膩、大器且經典的一面。

2024台北藝博會 索卡藝術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朝代畫廊|F07

朝代畫廊在F07展區展示了四位藝術家與一對藝術家組合的精選之作,包括草間彌生、林餘慶與魏杏諭、曾上杰、李翡文、洪郁雯。展出作品涵蓋版畫與立體雕塑等形式。對當代藝術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草間彌生,其作以獨特的藝術語言廣受喜愛。本次展出多件絲網版畫,包括《思考南瓜》、《戀人絮語》等作,同時亦有標誌性的小型南瓜雕塑《無題》(1985)吸引眾多目光。李翡文的抽象作品捕捉了自然中的水氣、雲影與光線交織的瞬間,展現出平靜與和諧的療癒氛圍。共同創作15年的藝術家組合林餘慶與魏杏諭,通過一系列作品中的物件串聯,將長篇故事呈現在整面牆上,讓觀者隨著主角「Wulala」探索細節。曾上杰則帶來最新作品《鏡像雕塑04與雕塑家》,此作與穩定平衡的雕塑有所不同,嘗試突顯藝術家對於打破均衡狀態的深入思考。洪郁雯則使用柔韌且富有流動性的彩漆銅線,勾勒出半透視的立體雕塑,創造輕盈空間感與金屬質感形成鮮明對比,展現充滿張力與動感的藝術語言。

2024台北藝博會 朝代畫廊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也趣藝廊|F08

也趣藝廊以「LAPUTA 天空之島」為佈展概念,將十多位參展藝術家歸類為三個子題:「秩序與解放」、「自由的意義」以及「幻想/烏托邦」展開各自敘事。

展位入口以土屋仁應充滿靈氣的動物木雕作為奇幻之境的守護者,後方主展牆的畫作在色彩表現上較為輕柔明亮,並呈現高低錯落的配置,營造出輕盈飄浮的空間意象,至於兩側的灰色展牆則搭配用色較為鮮豔的作品。而即將在下個月舉辦台灣首次個展的德國藝術家Maja BEHRMANN,從平面設計為基礎拓展對圖紋、造型以及色彩的探討,並透過木製的幾何作品實踐其交互作用,更進一步觸及與空間的整體關係。而荷蘭藝術家Chris BERENS看似古典風格的畫面,其實是藉由繪製多張相同的圖樣,再裁剪局部逐一拼貼而成,以類似數位繪圖的圖層概念鋪展出氤氳的夢幻場景。

2024台北藝博會 也趣藝廊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曙畫廊|F18

曙畫廊於F18展位呈現六位藝術家Ellen Sheidlin、梁洛熙、梁育瑄、劉玹希、羅展鵬、張媛媛的矚目之作。以「吾托邦」為題,探討個體於集體中的精神昇華與現實幻滅。2022年成為首位被日本Hoki美術館典藏作品的臺灣藝術家羅展鵬,本次展出三件以女性為題之作,將達文西《救世主》中的救贖意象與自然植物的純真原始融合。今年他更受邀為義大利「聖斐理伯聖雅各伯堂」創作全新作品。俄羅斯的多媒體藝術家Ellen Sheidlin以其「超虛擬主義」風格廣受矚目,作品融合古典繪畫技術與尖端數位技術,探討女性本質與自我療癒。現場同時展出臺灣藝術家劉玹希的機械裝置,憑藉藝術家的深厚機械學背景,搜集並重組來自世界各地的軍事物品與珍稀古董,以機械美學重新詮釋當代物質文化。另一臺灣藝術家劉育瑄則帶來五件全新作品,以純淨的泡泡為隱喻,構築出近乎私密的精神空間,其看似一觸即滅的特質,也正與主題的昇華與幻滅相呼應。

2024台北藝博會 曙畫廊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阿波羅畫廊|G05

資歷豐厚的阿波羅畫廊以「大家族」作為本次的佈展概念,匯集九位不同世代及文化背景的藝術家:江漢東、劉耿一、冉茂芹、戴璧吟、黃秋月 、林祐如、黃至正,以及德國藝術家無為(Uwe Mertsch)、斯洛伐克女性藝術家加布里埃拉·梅德韋多瓦(Gabriela Medvedova) ,攜手呈現藝術的多面向度。

此脈絡以臺灣現代藝術先驅江漢東鋪展而開,他採用鄉土元素為題,以線條勾勒出人體與建築結構,打造饒富現代性的色彩濃厚的民俗氣息。新生代的林祐如創作靈感來自對自然環境的觀察與關懷,卻捨棄具象的再現,她以漆、金箔和螺鈿等細緻創作技法,抽取自然元素的概念,發展出尺幅不一「瀑布」系列。至於德國藝術家無為(Uwe Mertsch)的創作媒材涵括木雕、油畫與版畫,儘管展品的面貌殊異,但皆體現出藝術家貫徹如一的簡練造型、俐落線條以及強烈用色的風格,令人印象深刻。

2024台北藝博會 阿波羅畫廊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名山藝術|G10

長期經營水墨的名山藝術,以「名山群像展」分三個主題,帶來經典與新秀的創作碰撞。「華人藝術之光」為朱德群與趙無極的原創版畫,透過西方技法展示東方哲思。「當代水墨演進」嘗試水墨的其他可能:李君毅在「魔術方塊」系列以立方結構,立體化水墨山水;鄭月妹以抽象架構山水花鳥,展現對生命的跨度思考;李英皇以盆景和自然為題,以靜謐景物呈現文人雅趣;郭錦屏則以超現實手法體現自我。最後「彩之輕重」,為名山藝術嘗試不同媒材的類型作品:翁明哲以畫刀代筆,堆疊出濃厚的油彩,將生命深刻於畫面之中;吳東龍以低限、簡約的風格構成幾何與空間的對話,呈現沈靜之美;彭禹慈以碎形的筆觸與柔和的色彩筆觸落於白底畫布,帶出虛實相應之逸趣。

2024台北藝博會 名山藝術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臻品藝術中心|H07

臻品藝術中心的展位以「This is Taiwan台灣面向展」為主軸規劃兩個區域,其中之一聚焦去年藝博會上大受歡迎的王興道作品,包括其平面繪畫系列「台灣島風景圖」、「觀景」等,以及首度發表的「蕉遊」系列之立體新作,對面展現王興道的山水觀,他援引傳統山水皴法,以壓克力細緻描繪地景鳥瞰,留白處遠看為大面積色塊,近觀則肌理豐富。另一展區則精選展出了畫廊所藏之楊茂林、梅丁衍、洪天宇早期作品。幾位藝術家跨越時代,各自以獨特的藝術創造關懷台灣的社會與自然環境。

2024台北藝博會 臻品藝術中心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日帝藝術|H08

在本屆台北藝術博覽會上,日帝藝術展出五位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展示多樣媒材與創新視角。馬來西亞藝術家黃國良以夢境蒙太奇般的繪畫風格,探索夢幻與現實的交融。王智斌聚焦文明發展對生態的影響,其最新「動物石化系列」呈現自然與人類價值觀的衝突。尤瑋毅試圖以寫實人物畫深入心理學與哲學層面,挖掘人物內在情感與存在意義。陳廷晉以人類背影為題,透過雕塑探索人類外在形象與內在精神的對比。簡志剛融合考古學與卡漫元素,創作出視覺平面與雕塑作品,其歷來個展與博覽會參展皆受藏家熱烈追捧。此次台北藝博,日帝藝術帶來他四件新作,延續其對時間與空間的探索。

2024台北藝博會 日帝藝術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Hiro Hiro Art Space|H12

Hiro Hiro Art Space呈現五位藝術家包含油畫、陶瓷、木雕等不同媒材在內的作品,清新卻不平庸。年輕藝術家楊宗嘉以脆弱且堅硬的瓷土創作,實驗不同上釉、燒製方式,創造出殊異而獨特的造型。鍾嘉駿的繪畫作品並置種種不同性質之對比,包括炭筆與壓克力顏料、有機流動與整飭對稱等之間所形成的視覺與感知張力。加拿大藝術家梅蘭妮.丹尼爾(Melanie Daniel)透過模糊二元對立的手法反思氣候變遷議題,打破室內擺設與戶外風景、室內動植物與荒野植被的區隔,也打破多變瑰麗的筆觸和色彩,畫面豐富而無凌亂感,異質元素的並存部署令人驚豔。兩位日本藝術家泉啓司、江口綾音的創作充滿巧思,其中泉啓司以奇想甚至帶有魔幻色彩的木雕組合裝置結合具象的人物與抽象的精神特徵,加上精準的造形功力,耐人尋味。

2024台北藝博會 Hiro Hiro Art Space展場一景。(本刊資料室)

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期| 2024.10.25-10.28 (10月25日 公眾展覽時間14:00-19:00)
地點|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展演一館(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五號)

ARTouch編輯部( 1710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