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全球罕見大旱水位下降,河底文物紛紛現身

全球罕見大旱水位下降,河底文物紛紛現身

Rare Global Drought Uncovers Historic Relics as Water Levels Recede

今年受到極端氣候影響,中國與歐洲遭遇連續高溫乾旱,主要河流水位大幅降低,也讓許多水底的文物遺跡一一出現。

今年受到極端氣候影響,中國華中一帶自七月以來,即遭遇連續高溫乾旱的氣候,使長江等主要河流水位大幅降低,原本長年淹沒在水底的文物也露出水面。根據中國媒體報導,因長江流經重慶市的水位大幅下降,在巴南區雙河口鎮五台村附近的「佛爺梁」島礁露出水面,最高處刻有三龕佛教造像石刻。

中國重慶長江河段水位下降,「佛爺梁」島礁露出江面。(圖片來源:中國中央廣播網)

該處三龕石刻中間最大,高有1.4公尺,兩邊較小,高約0.6公尺。中間為一僧人像,坐於蓮座之上,雙手結禪定印。兩旁造像殘損較多,左側人物身著寬袖長袍,頭戴梁冠,右側則為戴烏紗帽的形象。經比對造像風格之後,當地文物考古研究人員認為中央的僧人像可以定為明代,而兩側尺寸較小的石刻下限應晚至清代。由於這樣的造像形象相當罕見,研究人員不排除是雜揉佛道與民間信仰的結果。

「佛爺梁」島礁頂部的佛教造像石刻。(圖片來源:網易)

此外,位於長江在湖北省鄂州段中的著名寺院「觀音閣」,自元代以來已有逾700年的歷史,由於長江水位大幅下降,觀音閣所在的「龍蟠磯」大片露出,宛如冬季枯水期提前出現的景象。

位處湖北省鄂州長江段的「觀音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除了中國之外,歐洲也飽受高溫乾旱之苦,重要河川水位急降,也使長年沉於水中的歷史陳跡浮出水面。塞爾維亞境內的多瑙河因水位降低,在普拉霍沃(Prahovo)附近浮現二戰時期的德國軍艦。過去因軍艦沉沒,導致可通行的航道受到影響,又因為沉船內仍有未使用的彈藥等,對當地環境增添風險。當地政府因應沉船浮出,試圖移除船身與彈藥,但預估經費可能需2,900萬歐元。

因為乾旱而出土二戰遺物的情況也出現在義大利。位於義大利北方曼托亞(Mantua)一帶的波河因水位降低,發現一枚重達450公斤的二戰時期未爆炸彈,後移至附近採石場引爆。同樣區域一艘1943年沉沒的駁船「齊貝洛」號,也因為水位降低而浮出。

2019年所拍攝的瓜達拉佩拉石墓群(Dolmen of Guadalperal)。(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今年的歐洲大旱,甚至讓長期淹沒在水庫底的遺跡重新出現。有西班牙「巨石陣」之稱的瓜達拉佩拉石墓群(Dolmen of Guadalperal),由約150塊長形的花崗岩所組成,岩石上刻有紋飾。該地是由考古學者歐拜邁爾(Hugo Obermaier)於1926年發現,推測可能是崇拜太陽的祭祀場所,或是某種紀念性質的墓地,年代可追溯到西元前2000至3000年。然而1964年,因石墓群所在的塔霍河(Río Tajo)上游興建水壩,石墓群遭到淹沒,致使之後的觀測只能在乾旱的枯水期可以進行。今(2022)年五月份,西班牙官方將其認定為文化遺址。

ARTouch編輯部( 166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