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ECHO 漢聲》雜誌創辦人,臺灣攝影家黃永松辭世,享壽81歲

《ECHO 漢聲》雜誌創辦人,臺灣攝影家黃永松辭世,享壽81歲

《ECHO 漢聲》雜誌創辦人,臺灣攝影家黃永松(1943-2024)於今日凌晨因病辭世,享壽81歲。文化部長史哲公開深表哀悼與敬意,感念黃永松一生致力於保存、傳承臺灣民間文化卓越貢獻,為不同世代的讀者帶來深遠影響。眾多藝文界人士也紛紛表達哀悼,作家楊渡在社群媒體表示:「黃永松是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廟宇建築、古蹟保存、歷史真相等的傳承人,也是守護神。」

黃永松,1943年出生於新竹縣關西鎮。1966年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從實驗電影到觀念藝術,青年時期的黃永松參與了多個前衛藝術創作活動。1962年初夏,他與高中同學、日後曾獲頒「國家文藝獎」的攝影家張照堂,登上新竹五指山拍下一系列裸背入鏡的前衛照片。在1966年的「現代詩展」中,黃永松與黃華成、龍思良、張照堂等人,將自己喜愛的現代詩以意象化方式,在西門町圓環及台大校園傅鐘下戶外展出。黃永松的年輕身影也曾現身於導演陳耀圻紀錄片《上山》(1966)中,並為導演牟敦芾首部作品電影《不敢跟你講》(1969)擔任美術設計指導。

1966年的「現代詩展」,黃永松與黃華成、龍思良、張照堂等人,一起在西門町圓環及台大校園傅鐘下戶外展出作品。(攝影/ 張照堂《現代詩展╱1966》,TIDF提供)

1970年代,黃永松受吳美雲之邀,與姚孟嘉、奚淞共同創辦了《ECHO 漢聲》雜誌,此後被譽為「漢聲四君子」。1971年1月1日,英文版《ECHO》創刊號首先問世,主題從民間信仰延伸至臺灣社會現象,旨在將臺灣介紹給西方世界。在雜誌設計上,60年代的「前衛藝術」也為黃永松帶來靈感滋養,他以創新的平面設計、攝影圖鑑式的大量圖片吸引讀者目光,加上完整的田野調查紀錄,為雜誌注入了新的活力。直到1978年《漢聲》中文版創刊,內容便逐漸固定聚焦於民俗文化上。

1966年陳耀圻的《上山》,以19分鐘短片記錄當時就讀藝專的黃永松、黃貴蓉和牟敦芾爬五指山的過程,被視為台灣影史首部具現代意義的紀錄片。(TIDF提供)

1980年代,出版範圍開始愈發多元,擴展出《漢聲小百科》、《漢聲小小百科》等家喻戶曉的兒童讀物。2006年,《ECHO 漢聲》獲得美國《時代雜誌》(TIME)評選為「最佳行家出版物」。從英文版的《ECHO》到中文版《漢聲》,作為率先推動紀錄臺灣鄉土田野、民俗文化與傳統民藝的報導文學與攝影雜誌,為當時的文化記錄工作擴展了現代視野,時至今日回望仍具有重要的引領性與影響力。

青年時期的黃永松。( TIDF提供)

在編輯工作之外,黃永松也專注於民俗研究與田野踏查,協助古蹟救援運動。熱愛攝影的他,透過鏡頭持續探訪各地民俗活動,採集傳統民藝,作品涵蓋了豐富的田野調查內容,並始終秉持著「銜接傳統和現代」的信念,為民間文化累積了豐碩可觀的攝影紀錄。《眼》(1972)一作的靈感,便來自於他參加廟會的經驗,以特寫取景方式展現了千里眼大仙尪的神態和特徵,呈現出活生生的臨場感。2017年,黃永松獲頒總統文化獎「文化耕耘獎」;2023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出版「《臺灣攝影家》系列叢書」——《黃永松》攝影家專書,也肯定了黃永松幾十年來關注文化風土,透過攝影與文字為臺灣民俗藝術與日常生活留下系統性的珍貴影像紀錄。


ARTouch編輯部( 169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