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C-LAB年度策展計畫結果揭曉,定位支持「非典型策展」區隔其他徵件系統

C-LAB年度策展計畫結果揭曉,定位支持「非典型策展」區隔其他徵件系統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於今年首度推出「2020 C-LAB年度策展計畫」徵件,開放資源及空間邀請各類型的團隊加入策展規劃。本次徵件共收到來自臺灣、巴黎、柏林、香港、紐約等逾30組申請案,評選結果共選出3件計畫,獲選率9.7%,總補助金額為新台幣450萬元整。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於今年首度推出「2020 C-LAB年度策展計畫」徵件,開放資源及空間邀請各類型的團隊加入策展規劃。本次徵件共收到來自臺灣、巴黎、柏林、香港、紐約等逾30組申請案,評選結果共選出3件計畫,獲選率9.7%,總補助金額為新台幣450萬元整。
C-LAB執行長賴香伶表示,目前C-LAB 已經自2018年開始CREATORS的徵件計畫,來支持年輕藝術家、研究者的實驗創作與調研計畫,而這次策展計畫則是針對策展人來徵件,呼應文化部鄭麗君部長之「以軟帶硬」的精神,並不間斷以打造創新文化生態系為任務。目前C-LAB預計今年中面向圍牆拆除後即將開放的場域,文化實驗場將撰變為市民公園,因此在策展面向上也希望提出屬於這個場域、場所精神的發展,「我們的策展計畫會更強調和社會的互動與連結,在空總這樣非典型的空間下,提出參與形式的策展,鼓勵跨領域和年輕的策展人來提案參與,進行策展行動和社會的連結。」
本次策展計畫的評審主席,由文化人張鐵志擔任,也仰賴其橫跨不同文化領域的參與和視野,張鐵志表示「這次入選計畫,強調公眾參與,並非過去單向表述的展覽,非常強調公眾參與的面向,這次三組入選者涉及表演藝術、文學、檔案研究、社會創新、科技藝術、工藝的思考,反射出台灣藝術文化界對於當代處境的思考。」他也提及,目前全球因為疫情而緩慢下來,也許是個時機點思考工作的意義,人和人關係的意義,「沒有一個時刻像這個時刻,讓藝術變得更有意義與啟發性。」
C-LAB執行長賴香伶(右1)、評審主席張鐵志(左2)與三組獲選團隊合照。(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超編碼—地理圖/誌的藝術測量術」策展人邱杰森預計展出作品。(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獲選策展計畫涉及:表演藝術、檔案研究、社會創新等思考
獲選的三件策展計畫分別為邱杰森、蔡士瑋的《超編碼—地理圖/誌的藝術測量術》、原型樂園的《未來相談室 Your Future is Now》,與谷予晴的《Who builds the city?》等。邱杰森、蔡士瑋的《超編碼—地理圖/誌的藝術測量術》計畫,以「地圖」作為創作研究的基礎,質疑人們長久以來對地圖正確性、合理性、合法性的信賴,以當代藝術的創作介入,包括以田野踏查與新媒體、新科技等形式打破疆界的框架,重構與再製地圖或地誌,並且重新探究界線與界限的本質。  
表演團體「原型樂園」則邀請英國藝術家約書亞.沙發兒(Joshua Sofaer)在充滿末世感的當下,共同構思參與式的表演計畫《未來相談室 Your Future is Now》。觀眾將透過一對一的互動,和學有專精的「未來專家」諮詢,他們將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審視觀眾提供的過去與現在,結合對世界趨勢的了解,預言觀眾的未來。本計畫聚焦於個人的日常生活,邀請參與者眺望未來後,再把眼光放回現在,重新審視自己在社會的定位,這個參與式的表演計畫也成為藝術介入真實世界的觸媒。
年輕城市規劃工作者谷予晴所提出的《Who builds the city?》互動建造藝術計畫,將以「臺北」作為研究背景,帶領包括游牧民族、遊客、無家可歸者、孩童、老人等公民,共同討論、收集與學習更廣泛的城市發展脈絡,同時活用參與者來自四面八方的知識,檢視歷史事件對城市景觀發展的影響,並對臺北未來的走向及市民擁有的話語權提出疑問與實驗。本計畫的第一階段將集結城市居民進行一場實際的現場在地研究,第二階段則邀請研究者、都市規劃師針對城市生活的議題討論,並請不同背景的國際設計師和藝術家分享各自的工作實例,參與指導對談活動,深入呈現世界各城市變遷演進的案例。第三階段的計畫將與參與者一同打造「我們的城市遊樂場」,預計建立一座縮小版的城市模型,作為實現想像和都市未來可能性的互動平台,具體呈現市民眼中對城市空間的想像。
谷予晴「Who builds the city 」城市改造工作坊示意照。(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C-LAB如何與其他策展計畫做出區隔
而目前台灣視覺藝術生態已經有多個場館、補助系統有興辦規模差異不等的策展徵件,而C-LAB所提出的策展計畫徵件,在「定位上」、「資源規模上」有何對於策展生態、策展人生涯的嶄新思考?賴香伶表示,國藝會的策展專案補助即是她當時任職國藝會時所規畫,當時整個台灣策展生態剛起步,希望藉由專案的發起讓策展領域被重視,並藉由策展實踐帶動整個生態。
如同當年國藝會策展專案提出的特殊意義,空總的策展徵件也企圖從場域精神─實驗與培力的思考出發,過去空總以文化實驗的精神提供資源,讓創作、研究者有能夠實驗、研發的可能,如同邁入第三屆的CREATORS計畫,但這個計畫支持的多數都以創作者為主,因此空總也接收到許多策展團隊詢問,是否能有針對策展領域的支持。
賴香伶表示當空總給予CREATORS豐厚的平台鼓勵創作研究,也希望鼓勵策展實踐。目前生態,有很多對於策展實踐有興趣,但可能是非典型、比較實驗性的策展計畫,即是空總想要支持的對象,也區隔現在有的策展鼓勵機制,在藝術、科技和空總特有場域的面向下,促進不同跨域協做策展的可能。
執行長賴香伶表示,期待策展人與創作團隊在空總這個非典型、饒富歷史紋脈的展演空間,激盪出更多可能性。(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超編碼—地理圖/誌的藝術測量術」藝術家莫珊嵐(Margot Guillemot)預計展出作品。(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另外,空總在當代藝術生態中,並非大家熟悉的美學空間,C-LAB提供了一個非典型的展演空間,也有非常具歷史紋理的場域功能,希望將這樣的空間提供給策展人來思考能夠激發哪些可能性。另外,徵件計畫也更強調與社會、居民的互動,不再是過去的軍事基地,而逐漸轉向為市民公園。「面對這個場域的轉向,策展人又會如何提出他們與公眾互動的策展實踐?」賴香伶最後總結,希望這個徵件計畫,能刺激跨域、協作、參與式的策展方法,能夠更有資源與系統的被開發出來。
今年獲選團隊至年底前,可專注於計畫內容的研究與深化,明年團隊將實地運用空總園區的建物與空間,包含通信分隊展演空間、聯合餐廳展演空間,以及所有可運用之戶外開放空間,於2021年6月30日前推出各計畫展演,將以C-LAB為基地,共同推動嶄新文化實驗輻射擴散,帶領公眾探索文化實驗場的未來可能。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