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桃美館),以「一機關多場館」的方式發展,除了選址於中壢青埔的大美術館(亦即總館)之外,多場館為位於八德的兒童美術館(八德館)以及同樣位於青埔的橫山書法藝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以下簡稱書藝館)為全臺首座由官方經營之書藝主題館,本次以「未究之境:書法中的客家敘事」展回應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主題,展出41位客籍書藝家、共47組件作品,展覽作品年代呈現百年跨度自1917年迄今,並邀集當代書法家全新創作,呈現客家文學、歷史與書法藝術的世代與跨界對話。
本次「未究之境:書法中的客家敘事」展覽嘗試由客家人口最集中的桃園、新竹地區出發,精選自二十世紀初至當代的書畫作品(1917-2023),包含距今已百年的葉鏡鎔(1876-1950)〈墨蘭〉,首次曝光的中壢秀才吳榮棣(1863-1937)墨跡,《臺灣文藝》雜誌創辦人吳濁流(1900-1976)〈贈葉石濤墨寶〉,桃園在地作家鍾肇政(1925-2020)等文人創作,以及徐永進(1951-2022)捐贈桃美館〈渡台悲歌〉等多件作品,聚焦個人藝術表現繼而綜觀群體,企圖歸納與整理百年來臺灣客家族群的書藝樣貌。在當代委託創作部分,亦透過客籍文學家的小說、新詩、歌曲等文本為靈感,串聯當代書藝家的多元風格,展區更規劃客家聲音元素與作品共同呈現,共同在實驗中突破與創新。
本次展覽分成四項子題,引領觀者探索「客居家園」中客家庄敬天惜字的傳統、先民智慧的結晶;「翰墨書香」裡日治時期客家仕紳如何致力延續傳統文化;「鄉土記憶」呈現戰後藝術家對當權者的合作與批判、也有日常生活的謳歌;「未究之境」則展現當代藝術家突破形式回應客家文本的多重可能,最終對客家身分產生認同的過程。借展作品更來自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美術館等公、私收藏。
「客居家園」展區
十七世紀以來,臺灣的客家移民陸續移墾於北部沿海、高屏六堆、桃竹苗山區等地,形成同鄉、宗族聚落,透過耕地的租權掌握話語權,並藉由語言、祭祀圈的連結,將人與士地緊密結合。書法在客家人敬天惜字的傳統裡,保留於書齋、廟宇與敬字亭中;日常生活的實踐,化為珍貴的兒時記憶,在潛移默化中它既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底蘊,也昇華為藝術作品。
江文也〈台灣舞曲〉題詞原為日文,身為三芝同鄉的江柏萱將〈台灣舞曲〉旋律化作起伏跌宕的線條展開於畫面上,以棉麻布寫成的長幅作品,讓墨色與線條的表現更具戲劇張力。一開始以篆書題名,然後以狂草筆法一路奮筆疾下,音樂的起伏與律動在或徐或疾的線條舒展中得見。我們看見的是雄強與細膩兼得,新的希望與充滿想像力的抒情浪漫,從緩緩舒展開來的敘事畫面,終結於飛白的驚嘆號。
「翰墨書香」展區
本展區闡述二十世紀初,面對新式教育的來臨,客籍仕紳一方面透過擊缽吟社等組織傳承古典詩詞,一方面借新式公共空間舉辦書畫展會活動,與近代洋畫展覽分庭抗禮。於是,中壢地區的以文吟社、苗栗栗社等組織既聯絡情感,書法也在其中成為整合地方認同的載體。而新竹州的書畫前輩,則透過新式獎賽活動,讓劉家驥 (1866-1948)、劉崧生 (1896-1968) 父子、湖口張采香 (1870-1949)、竹塹范耀庚 (1877-1950)等家族享譽全國。
張采香〈醉談笑讀聯〉以行草書寫,逆入平出,用筆藏鋒,亦不吝於表現飛白效果,瀟灑野逸。其「人」字捺筆迅轉提起向上,險中求勢;「天」字末尾多作停頓,更添戲劇張力,均可見個人特色。此件行草書對聯中可見用筆藏鋒,兼以飛白,透露出瀟灑野逸。而行筆、字構受日治時代書風影響、兼得顏體雄強開闊及揚州八怪、鄭板橋奇古之風。
吳榮棣〈楷書曾國藩家訓四條屏〉作品為其相當難得之墨跡,屬晚年長篇鉅作。作品中可見行書用筆從容優雅,深受清代劉墉、何紹基等人一脈傳承顏體的影響。字形外拓、遒勁舒和,見其真性情。全篇字數眾多,以晚清名臣曾國藩之家訓,勸作人要謙遜忍讓,知事物多變而所知有限,遠離自私自滿之見。
「鄉土記憶」展區
二戰後的政權轉移與流動變遷,使有識之士在維護傳統與身分認同中產生掙扎,既有投筆從戎者,也有以筆代劍控訴時政者。書法未受到藝文活動方向改變的波及,仍然是交流情誼、找出政商連結,並看出客籍菁英影響力的媒介。另外,鄉士文學的興起,也喚起創作者書寫更多關於土地的記憶,大河小說的歷史敘述到書寫生活面向的風景小品,越來越多元。
鍾肇政書寫代表作《魯冰花》扉頁的題詞,用筆流暢,與其書寫手稿的習慣相近,結字多左低右高,以拉長的出鋒線條收筆,做出帶點花式的華麗結尾。作者藉由虛構的故事,訴說時代下小人物的命運,並提出核心價值——藝術的本質「到底會留下什麼?」的提問,以及如何面對、爬梳鄉土過往的集體記憶,仍是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世代相襲的命題。
「末究之境」展區
近代教育體系將書法納入藝術領域,時至今日當代書法創作已然跳脫框架,積極與西方當代藝術對話連結。書藝家在本次委託創作的過程中,選擇以何種面貌將客家文學文本介紹給觀眾,既有個人的風格選擇,也可看出世代差異。傳統與創新的火花在此處激盪,有人以大字狂草書寫古典格律,有人以小楷抄寫新詩;更有藝術家打破書法與繪畫的邊界,遊走於實驗性與探索線條的各種可能。
場館裡量體最大的委託創作品,莫過於藝術家黃智陽的〈家・人〉。作品從地面延伸至牆面,一藝術家再三種不同年代的紙張上書寫各式不同書體的「客」、「家」、「人」。單張字體上的變化,最多以篆書大字營造穩重的「家」的意象,牆面上的主體是「家」與「人」,沒有他者,作為「客」的客體散落於地—彰顯出「家人」オ是跨越族群的普世價値。「客家」不應僅限於血緣、包含受此文化脈絡影響而有認同者;居於斯土,你我以此為家,象徵團結穩固的精神。
展覽期間將於9月24日及10月15日舉辦系列專題講座,邀請本次當代書藝創作參展藝術家盧廷清老師從書法與繪畫關係談「畫家書法」的創作;終場邀請策展人暨本館專案研究員巫伊婷講述臺灣書法史中的未究之境。歡迎有興趣之民眾至桃美館活動官網報名。
橫山書法藝術館全票收費100元;桃園市民、18歲以上學生及軍警消享半價優惠;18歲以下65歲以上、持志願榮譽服務卡志工、身心障礙者及陪同人、導遊等資格者免收費。
「未究之境:書法中的客家敘事」A Dimension to be Found: Hakka Narrative in Calligraphy
展期|2023.08.11–10.30 (週三至週一 09:30-17:00 每週二休館。)
策展人|橫山書法藝術館專案研究員 巫伊婷
地點|橫山書法藝術館(桃園市大園區大仁路100號)
主辦單位:客家委員會、桃園市政府
執行單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立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
特別感謝: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文學館、新竹市文化局、新竹縣政府文化局、臺北市立文獻館、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
桃園市立美術館,以「一機關多場館」的方式發展。除了選址於中壢青埔的大美術館(亦即母館)之外,分別為兒童美術館、橫山書法藝術館。桃園市立美術館的建築設計與景觀規劃,呼應桃園「千塘之鄉」的地方紋理,串連水景與綠帶、交匯歷史與人文。美術館也將以其多元功能,連結都心與社區、在地與國際。融合城市底蘊、國際視野與未來想像的桃美館,將不僅作為推展藝術的動力引擎,也將形成創新實驗、文化發展的活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