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敬爐主,高美館舉辦李俊賢追思會

敬爐主,高美館舉辦李俊賢追思會

高美館在3月23日晚間舉辦「323來聚」藝術家聯誼會,適逢3月25日台灣美術節前夕,高美館除邀請藝術圈人士相聚外,更在活動流程中特別追思高美館前館長李俊賢。從李俊賢身上,我們看到的「台」是腳踏實地,站在台灣土地、體受台灣的一切,然後勇敢面向未來。
高美館於南島藝術園區舉辦李俊賢追思會。(攝影/鄭景陽,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雄市立美術館(簡稱高美館)在上周六(23日)晚間舉辦「323來聚」藝術家聯誼會,適逢3月25日台灣美術節前夕,高美館除邀請藝術圈人士相聚外,更在活動流程中特別追思高美館前館長李俊賢,舉辦場地由過往的美術館大廳入口廣場,移至由李俊賢擔任館長時親自選定與整理的南島藝術園區,而這也是高美館首度在南島園區舉辦聯誼會活動。一直以來,美術節活動中的「藝術家聯誼會」都是與高雄獎一起搭配進行,目的就是希望得獎的新科藝術家們能透過聯誼會來增加與藝術圈內互動認識的機會。
高美館於23日舉辦李俊賢追思會。(攝影/鄭景陽,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晚會活動開始前,放映由藝術家盧昱瑞所拍攝的李俊賢紀錄片,便在會場中掀起一股暖暖的思念,而館長李玉玲在致詞時也感性地提到:「對於同時身為一個藝術家、藝評、策展人以及館長的俊賢老師,他對後輩的提攜、同輩的交陪,以及與前輩的交流,一直都讓大家感念於心,他沒有離去,只是換個高度陪伴我們。」在任職高美館館長期間內,李俊賢所策劃的「貨櫃藝術節」,現在已然是高雄文化品牌之一;而其所致力推廣的南島原民文化,更是在台灣當代藝術圈持續的延伸與發酵。李玉玲在上任後也延續李俊賢所提倡的「南島」概念,並提出擴大至「大南方」(South Plus)的想像,也就是全球南方的想法。於此,高美館6月所舉辦的「南・島」論壇以及年底的「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也正是以國際的視野來回應「在地南方」的議題。而今年度與日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合作的「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以及與法國國家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共同策劃的「TATTOO刺青——身之印」兩大特展,也將從台灣的角度出發,系列性地詮釋「大南方」架構下種種的藝術脈絡。
高美館館長李玉玲與眾藝術家共同追思李俊賢。(攝影/鄭景陽,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回到會場,「就讓我們停留在俊賢老師揮棒的這個姿勢。」李玉玲在台上這麼說著。受人敬重同時也擁有好人緣的李俊賢,讓許多藝術圈的朋友在當晚都帶著思念與祝福出現在會場。來自東海岸的原民藝術家伊祐・噶照、撒布・噶照跟古勒勒,身著傳統服飾,以原住民的祭儀及歌聲向記憶中的李俊賢敬酒;原民音樂家達卡鬧也帶來了〈貨櫃創作曲〉向李俊賢致意;而主辦單位高美館更是從臉書上搜集了眾人對李俊賢的感懷片語,向在座的好友至親們送上了慰問;最後,紀錄片持續播放著李俊賢與南島文化藝術家們的交流,與魚刺客們聊藝術聚會的畫面,以及定格在他專注作畫的神情。對李俊賢的創作還有生活而言,「台」就是出自他的身體,就像面對濕熱的熱帶天氣,他選擇以吃檳榔來對抗而不吹冷氣,就像是談藝術不一定要在美術館而是可以在生活中的台式海產店。從李俊賢身上,我們看到的「台」是腳踏實地,站在台灣土地、體受台灣的一切,然後勇敢面向未來。
眾人於追思會中唱出李俊賢最喜歡的〈採藤歌〉,齊聲追念。(攝影/鄭景陽,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活動現場中,紀錄片播著伊佑唱著〈採藤歌〉的畫面,同時這也是李俊賢最喜歡的一首歌,而影像裡的他就如同大家記憶中一般,爽朗地與藝術家朋友們談笑風生。在晚會的尾聲,伊佑・噶照帶著眾人們慢慢合唱起〈太巴塱之歌〉,隨著〈太巴塱之歌〉的旋律,台前的眾人們順勢手拉著手,逐漸圍成前行的圓弧隊伍,穿梭在會場中,牽著更多的人,同時也擁抱更多的朋友。
對李俊賢而言,「台」出自他的身體,就像面對濕熱的熱帶天氣,他選擇以吃檳榔來對抗而不吹冷氣。(攝影/鄭景陽,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崔綵珊( 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