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第二期,16組藝文團體獲1.3億獎助金

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第二期,16組藝文團體獲1.3億獎助金

國藝會昨日(6/15)於臺北文創會所舉辦「Act for the future! 藝術未來行動第二期計畫分享會」,邀請「藝術未來行動專案」第二期獲選之16組藝術家/團隊,分享其計畫的策略與藍圖。

國藝會昨日(6/15)於臺北文創會所舉辦「Act for the future! 藝術未來行動第二期計畫分享會」,邀請「藝術未來行動專案」第二期獲選之16組藝術家/團隊,分享其計畫的策略與藍圖。現場邀請到包括產業界、企業界、藝文場館,以及藝文媒體等逾兩百位嘉賓出席。

藝術未來行動計畫分享會 團隊現場照。(國藝會提供)

「藝術未來行動專案」最高補助金達1500萬

近年,國藝會團隊以部分比率基金作投資,迎來史無前例的大豐收。讓國藝會有機會,帶著盈滿的熱情與資源,協助大家築夢,帶領台灣藝術界,展開藝術未來行動,讓Act for the future的夢想成真。

「藝術未來行動專案」於前(2021)年11月啓動,以突破過往補助框架思維為出發點,在盛夏季節,召喚藝文團體與藝文工作者,以前瞻性思考,提出具備未來競爭力的行動方案。

國藝會董事長林淇瀁(作家向陽)於分享會中致詞,期許每個團隊的行動都能創造未來的無限可能。(國藝會提供)

國藝會董事長林淇瀁(作家向陽)致詞時表示:「過去三年因為疫情,藝文界受到嚴重的衝擊,我們期待透過一個新的專案,協助藝文界,也讓藝術家在疫情困局當中,能夠持續地提出前瞻的思考,於是在2021年底,推出了鼓勵創新的『藝術未來行動專案』。」

延伸閱讀|國藝會公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第一期獎助結果,破億獎助13項中長期計畫

該專案以藝術為核心,向藝術界開啓善門,藝文團體最高達新台幣1500萬元,個別藝術家最高也有新台幣300萬元,同時保有2至3年的操作時間,作為擘劃長期策略藍圖。國藝會提供補助的目標金額為新台幣3億元,目前實質通過審核的補助經費,不到新台幣1.7億元,但已經帶熱話題,令藝文界無比振奮。

國藝會強調,除了資金挹注,將會投入更多協助與陪伴,同時藉由舉辦大型分享活動,向產業、企業、藝文場館及媒體進行引介,以整合資源,發揮最大綜效與能見度。

如何贏得獎助?

高額的補助金額,競爭也熾烈,迎來200多組藝文團體的申請。國藝會特別組織跨域跨界的專業評審委員會,經過書面複審、面談決審的兩階段評比後,由其中的16項計劃,脫穎而出,入選率不到8%,總獎助金額新台幣135,950,000元。

該獎助向度的核心考量包括:
1、申請者自身的精進或轉型計劃
2、深化內涵底蘊的藝術創作計劃
3、具社會性、公共性,或關照生態面的積極計劃。

今年「藝術未來行動計畫」第二期脫穎而出的16組團隊,分別以五分鐘精采的短講說明其計畫藍圖:

藝術家彭弘智、沾沾喜氣文化有限公司、何曉玫MEIMAGE舞團、TAI身體劇場,自傳統文化與常民生活當中提取元素,以當代藝術語彙賦予創新內容。

人物由左至右依序為,藝術家彭弘智、沾沾喜氣文化有限公司 計畫經理張宛瑩、何曉玫MEIMAGE舞團 藝術總監何曉玫、TAI身體劇場 藝術總監瓦旦.督喜。(國藝會提供)

行者影像文化有限公司、明華園戲劇團、故事工場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將創新科技導入藝術計畫,探問新媒材的表現可能,試圖豐富觀眾的藝術感官體驗。

人物由左至右依序為,行者影像文化有限公司 導演陳芯宜、明華園戲劇團 執行長陳昭賢、故事工場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藝術總監黃致凱。(國藝會提供)

吳天章工作室、饒加恩工作室、邱昭財、許震唐等藝術家計畫,則延展個人的創作脈絡,持續深化各自開鑿已久的探問。

人物由左至右依序為,吳天章工作室 導演吳天章、饒加恩工作室 計劃主持人饒加恩、藝術家邱昭財、藝術家許震唐。(國藝會提供)

新勝景掌中劇團、立方計劃空間、翃舞製作三個團隊,則就組織長期營運,思索自我定位及擘劃與時俱進的領航發展計畫。

人物由左至右依序為,新勝景掌中劇團 編導朱祥溥、立方計劃空間 經理羅悅全、翃舞製作 藝術總監賴翃中。(國藝會提供)

非常廟藝文空間及小島大歌影音工作室則以島鏈與海洋的概念翻轉台灣所處位置,以藝術作為行動進行國際串連。

(左)非常廟藝文空間 執行總監 陳文祺;(右)小島大歌影音工作室 共同創辦人暨製作人陳玟臻。(國藝會提供)

企業如何協助文化永續發展?

全國企業投入藝文活動, 納入永續發展實踐範疇,已經上路,如何導該能量於正軌,是當務之急。早在今(2023)年元月,前文化部長李永得就預期2024年企業贊助支持國內藝文發展,規模可達新台幣80億元規模。

文化部當時就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台灣證券交易所取得共識,把「企業促進文化發展」,明確納入我國永續發展實踐範疇。根據該項善意,自今年第10屆公司治理評鑑,上市櫃公司投入資源支持國內文化發展,並於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書中,揭露相關內容,即可於評鑑中得分。

「企業促進文化發展」的贊助內容,相當多元,包含了企業對國內表演團體、藝文組織或藝術家舉辦的展覽或活動,支持經費、場地、設備或技術;或是成立投資基金,參與國片、電視劇、音樂的製作、發行、映展演等;甚至是鼓勵企業員工、國人走入博物館、表演場館,接觸多元文化藝術活動,都是支持文化發展的具體方式。

根據前文化部長李永得所言,2024年企業贊助支持國內藝文發展,規模可達新台幣80億元。企業若能比照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計畫」,繼續根據國內不同藝文團體或個人,量身打造,必能發揮更大成效。

疫後重生,台灣需要被看到,並給予足夠的資源。尤其台灣視覺藝術家缺乏國際舞台,目前迫切需要中間客觀專業機構,挺身組織國家代表隊,讓資源極大化,讓台灣藝術家被國際社會看見。藝術家的展覽履歷,也將隨著更多國內外展演,能真正累積。如果朝野挺藝文是共識,如何將該能量,引發「點火」效果,最後讓善款呈現「野火燎原」的綜效,已迫在眉睫。

延伸閱讀|【文化成年禮金評論】政策資金民間捐贈,懲罰了「臂距原則」,並造成公共資源排擠效應

ARTouch編輯部( 168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