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創建藝術市場新版圖:專訪藝博會新品牌「STAART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推手承億酒店總經理戴淑玲與策展人顏寧志

創建藝術市場新版圖:專訪藝博會新品牌「STAART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推手承億酒店總經理戴淑玲與策展人顏寧志

Building a New Frontier for the Art Market: Interview with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STAART Illustration Art Fair”, Chanyee Hotelday General Manager Dai Shu-Ling and Curator Andy Yen

策展人顏寧志表示自己關注插畫藝術很多年了,他認為插畫核心概念是「敘述性視覺」,插畫拉丁文illustraio有「照亮、點亮」的意思,現階段很容易被大家運用在書封、繪本,來幫助文字傳導。然而,台灣的學院體制沒有「插畫系」,於是插畫要進入當代藝術的討論脈絡中變得很困難。但對他來說,插畫就是一種藝術創作的媒材、一種表現形式,像是版畫、錄像藝術的出現,一開始是因為藝術家使用這類媒材創作,它們現在都被放在當代藝術的討論脈絡裡。這次插畫藝術博覽會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機會來跟台灣傳統藝術圈溝通。

華人最大文創設計旅店品牌龍頭「承億集團」與台北插畫藝術節策展人顏寧志共同創建之「2022 STAART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Illustration Art Fair」。首屆展會在12月22日至25日舉辦,展覽期間共規劃7個樓層、40個藝術客房的策展空間,邀請90位來自亞洲各國及台灣的專業插畫藝術家、呈獻超過500件作品,並推出5場由專業插畫創作者與新手藏家的論壇。

這次「STAART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除了是台灣藝術博覽會(藝博會)的新品牌之外,也是首次由飯店共同主辦的藝博會,更是首次鎖定單一媒材「插畫」為主要展售類型的藝博會。這次銷售金額區間主要座落在300至3000美金,相較於一般藝術作品收藏來說,門檻相對較低,不過總購藏金額竟超過12萬美金,足以看到插畫藝術市場的潛力與能量。典藏ARTouch團隊特別邀請到這次藝博會推手,承億酒店總經理戴淑玲與策展人顏寧志和我們分享這次籌備過程以及他們對於插畫藝術市場的新觀察。

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於承億酒店25樓公共展區abei劉正堃作品《Maskboy》。©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

作伙來文化客廳作客

典藏ARTouch團隊(以下簡稱「ARTouch」):承億酒店以高雄的「文化客廳」為定位, 九月正式營運以來積極與高雄藝文活動進行跨界合作,今年底又特別攜手顏寧志的策展團隊,共同推出藝博會新品牌「STAART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 ,想請問承億集團對於發展文化藝術相關活動的策略與目標是什麼呢?如何定義與成為「文化客廳」?這次兩位又為什麼會以「插畫」作為博覽會的主軸?

戴淑玲(以下簡稱「戴」):藝術與美學一直是承億集團的核心價值。我們在不同地點的飯店都會有和在地元素結合的主題,把我們對於美學的概念放到飯店的建築、裝潢設計。高雄承億酒店櫃檯的設計採用了拆船的零件和元素,與高雄在地產業歷史結合,讓港灣文化從飯店裡表現出來。我們希望飯店可以變成在地文化的縮影,啟發旅客的興趣與樂趣,成為旅遊的目的。我認為文化是藏在細節裡的,這些細節的引動就是我們文化客廳的重點。

另外,我也希望我們的飯店不只是飯店,而是藝廊或劇場等,是人跟人之間可以互動交流的平台,也是年輕人實踐夢想的基地。這次會選擇「插畫」為主軸很重要的原因是,插畫類型的創作者和市場都偏年輕,在藝術市場中也不是主流,但卻是容易親近的,這也符合我們企業的使命和推廣藝術的核心價值,所以我們認為插畫可能是一個很好的介入點。再加上插畫的形式容易被閱讀,在旅行的時候我們時常需要抓到一些線頭,讓之後的故事有脈絡可以展開,成為對整個在地文化的認識。

顏寧志(以下簡稱「顏」):我自己也關注插畫藝術很多年了,創建一個以插畫藝術為主題、扶植更多卓越藝術家走向國際化收藏市場的藝博會,其實是我幾年前就開始的構想,幸而有商業夥伴的支持才能實踐。今年的藝博會我們有觀察到插畫藝術展現一種「縮短溝通距離」的奇妙特質,像是藝術家們會到彼此的客房觀展交流、來參觀的民眾年齡層分佈極廣,還有許多藝術收藏家和畫廊主理人也都來到展場交流觀展心得。

延伸閱讀|承億集團攜手專業策展團隊打造藝博會新品牌:「2022 STAART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於高雄盛大開幕

承億酒店總經理戴淑玲表示藝術與美學一直是承億集團的核心價值。圖為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開幕現場(左二起,高美館展覽部主任曾芳玲、承億酒店藝術長黃韋維、總經理戴淑玲、集團董事長戴俊郎、知名作詞家黃俊郎、展會顧問暨參展藝術家曲家瑞、策展人顏寧志。)©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

擾動藝術生態的新氣流

ARTouch:策展人顏寧志在此之前也策劃過台北插畫藝術節,對台灣的插畫藝術生態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與掌握,這次也是以插畫作為藝術博覽會的主軸,在創作者與作品挑選上,是怎麼思考「插畫」的定義呢?覺得台灣插畫藝術發展的優勢與困難是什麼?

顏:我認為插畫核心概念是「敘述性視覺」,插畫(Illustration)源自於拉丁文illustraio,有「照亮、點亮」的意思,現階段很容易被大家運用在書封、繪本,來幫助文字傳導。然而,台灣的學院體制沒有「插畫系」,於是插畫要進入當代藝術的討論脈絡中變得很困難。但對我來說,插畫就是一種藝術創作的媒材、一種表現形式,像是版畫、錄像藝術的出現,一開始是因為藝術家使用這類媒材創作,它們現在都被放在當代藝術的討論脈絡裡。這次插畫藝術博覽會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機會來跟台灣傳統藝術圈溝通。現在也已經有很多例子是把插畫納入當代藝術的脈絡中,像是奈良美智的作品被美術館認可,也被定義為是藝術家,但她創作的形式其實是插畫,我覺得不能因為沒有在傳統藝術學院的系統中,就不算是藝術作品。

策展人顏寧志表示自己關注插畫藝術很多年了,認為插畫核心概念是「敘述性視覺」。©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

另一個會關注插畫的原因是我想要更靠近大眾,我觀察到現在的藝術圈很像一座金字塔,美術館、藝廊、藝術學院等都在金字塔頂端耕耘,我想做的事情是把下面的梯形部分往拉上帶,讓上下能有產生對話的機會。這次我們也把產學合作帶進來,邀請臺北藝術大學、臺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等學校的學生來參展,這在傳統藝博會的既定規則中是很難突破的。

延伸閱讀|香港.新加坡.首爾.東京亞洲藝博戰國時代:Taipei Dangdai 與 ART TAIPEI 品牌差距持續縮小?

顏寧志表示另一個會關注插畫的原因是他想要更靠近大眾,他觀察到現在的藝術圈很像一座金字塔,美術館、藝廊、藝術學院等都在金字塔頂端耕耘,他想做的事情是把下面的梯形部分往拉上帶,讓上下能有產生對話的機會。圖為博覽會現場知名插畫藝術家消極男子與他的系列作品。©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

創建藝術市場新版圖

ARTouch:這次的插畫藝術博覽會確定要用三年的時間來進行,並將規模放眼整個亞洲,也想請問顏寧志接下來會如何經營亞洲的插畫藝術市場,覺得最大的挑戰與困難會是什麼?要怎麼樣面對並創造新的藝術市場版圖?

顏:我這幾年剛好也有和中國、曼谷的藝術家交流,現在疫情剛好漸漸趨於平緩,我們覺得這個時間點非常重要,應該要把國際合作的連結慢慢拉回來。

而我們現在要面對的最大挑戰其實是,要如何回到藝術主流圈,讓別人開始認同你。當時策劃台北插畫藝術節的時候,其實有很多畫廊來挑選插畫創作者,但進到藝術市場並不會改變這些創作者原本使用插畫形式來創作,現在甚至也有些藝術家想往插畫家靠近。我認為一個藝博會應該要有這樣的可能性,來鼓勵創作者嘗試各種不同的創作形式。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曾說過,人總是不斷建立一個個場域,當你要改變場域的遊戲規則時,你要先加入一起玩。最後才會知道哪個圈子可以越玩越大,我覺得插畫就是一個新的世代、新的市場、新的場域。現今台灣畫廊的生態趨保守,我其實想要鼓勵大家不要害怕、要更勇敢去玩新東西,尤其現在畫廊經營者也正面臨世代交替,可以很明顯感受到世代間經營的差異,大家也都在觀望誰做了什麼不ㄧ樣的事情。

顏寧志認為插畫是一個新的世代、新的市場、新的場域。現今台灣畫廊的生態趨保守,他其實想要鼓勵大家不要害怕、要更勇敢去玩新東西。圖為博覽會現場知名藝術家戴明德在藝術客房展示創作一隅。©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

這次插畫藝博會我們預計以三年的期程來評估是很剛好的,第一年是測試,我們嘗試、摸索著該怎麼進行,第二年是調整,針對第一年的狀況檢討並作出改變,第三年相信可以更完整、成熟的來操作。這次首屆開展即迎來5000名訪客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而參與展出的333畫廊董事長林美伸和總監曾國良,也對我們策展團隊表達高度興趣,正積極討論進一步商業合作的可能性。透過這次機會,我們更確信插畫藝術將是繼塗鴉和街頭潮流之後當代藝術的另一個新浪潮,也即將展開藝術收藏的新紀元,而這也會慢慢開始改變台灣的藝術生態。

這次參與展出的333畫廊也對顏寧志策展團隊表達高度興趣,正積極討論進一步商業合作的可能性。透過這次機會,他們更確信插畫藝術將是繼塗鴉和街頭潮流之後當代藝術的另一個新浪潮,也即將展開藝術收藏的新紀元。圖為博覽會現場,333畫廊特別帶來朱年輕藝術家朱晨維的作品。©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

後記

台灣近幾年其實並不乏藝博會舉辦,這次的藝博會除了是全新的品牌之外,另一個特色是鎖定插畫為主要展售類型,不僅品牌定位清晰,專攻特定藝術市場,也是對於傳統藝博會提出挑戰。究竟是否能為台灣藝博會注入新的活水,或開闢出另一新藝術市場的戰場,都值得我們持續關注與觀察。

*本篇文章與「STAART亞洲插畫藝術博覽會Illustration Art Fair」合作

延伸閱讀|誰把年輕世代當韭菜?為何藝博會留不住藏家?

陳思宇(Sih-Yu Chen)( 60篇 )

藝術報導、研究者。主要關注計畫型藝術創作、表演藝術、電影與當代影像,以及其他任何好玩的事。曾任《藝術觀點ACT》執行主編、《藝術很有事》專案企畫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編輯及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E-mail: sihyu0322@gmail.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