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保利香港秋拍,現當代藝術亮點搶先看

保利香港秋拍,現當代藝術亮點搶先看

2019年的保利香港秋拍將在10月初揭幕,而將在10月6日上午11時登場的保利香港現當代藝術專場將多元化呈現一系列作品。在內容紛呈的現代藝術之中,以杭州藝專師生為首的藝術成就始終立於不敗之姿,陣容囊括:林風眠、趙無極、朱德群以及吳冠中等各時期精品;而當代藝術部分,則呈現劉野、周春芽和劉煒的代表作品。
保利香港2019年秋季拍賣將在10月初揭幕,而在10月6日上午11時登場的保利香港現當代藝術專場將多元化呈現一系列指標作品。內容紛呈的現代藝術之中,以杭州藝專師生為首的藝術成就始終立於不敗之姿,陣容囊括:林風眠、趙無極、朱德群以及吳冠中等各時期精品;至於在中國當代方面,劉野巨幅雙聯作《國際藍》集其藝術生涯經典創作元素之大成,實為市場難得一見的珍惜力作;周春芽的一系列作品《紅色山石》、《桃花風景系列》以及兩件紙上素描作品為藏家呈現此位中國當代藝壇最炙手可熱的大師之豐富創作歷程;劉煒的「我是誰」系列及「禁止抽煙」系列是藝術家標誌創作手法的極致體現。
從杭州藝專走上國際藝壇——中國現代藝術最強大師生組合
1930年代,有一群「泡在水光山色和藝術氣氛中」作畫的學生,他們充滿活力並有強烈的創作慾望,在一所自由的藝術學校裡,與他們的老師構成了近半部中國現代藝術史,在藝專校長林風眠「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的教育理念引領下,他們皆創造出了以「以傳統藝術為根,以西方現代藝術為魂」的獨樹一幟且充滿個人風格的創作語彙。
保利香港在本季秋拍囊括林風眠以及其門下「留法三劍客」——趙無極、朱德群和吳冠中的重要時期之作,得以一窺上世紀學貫中西的藝壇巨匠對美學一生的追求與探索。

林風眠
林風眠《紅衣仕女》作於1955年,在方形垂直分割的構圖中,仕女坐於畫面中央,而背後是朱紅色和金色相間的屏風。林風眠將仕女置於華麗的金色塊面前方,一如野獸派藝術家馬蒂斯(Henri Matisse)重視畫面背景的安排,他創造出一個朦朧夢幻的詩意情調,將散發著寧靜含蓄東方之美的中國古典仕女置於其中,捕捉東方女性純潔、空靈、不染纖塵、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彰顯了濃烈的東方情懷,不僅充實中國繪畫的表現力也體現出藝術家在創作上調和中西的成功。
林風眠《紅衣仕女》,水墨、設色紙本,68.5×67.5 cm,1955。(保利香港提供)
趙無極
綺麗明亮的橙黃色在趙無極大面推展而開的豪邁手法下,將一抹溫柔帶入《28.04.75》的畫面上半部,構建了一方情緒基調寧靜祥和的蒼穹。這樣的「留白」空間,提供了一片充滿想像的空間;而畫面下半部的墨黑卻絲毫未被其原本緘默的顏色屬性所禁錮,彷彿飽含某種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趙無極《28.04.75》,油彩、畫布,115.5×89 cm,1975。(保利香港提供)
朱德群
創作於1957年的《花之系列之二》,堪為朱德群從具象邁入抽象風格的關鍵轉折之作,更也可以說是朱德群抽象藝術生涯起飛的開始。1957年發展的「花之系列」正值朱德群創作邁向抽象的轉型階段,以半抽象手法描繪具象花朵的表現。他繪製了三幅「花之系列」,本次首度於市場曝光的《花之系列之二》,堪為其中精品。
朱德群《花之系列之二》,油彩、畫布,65.4×62 cm,1957。(保利香港提供)
而1960年所作《第72號》以沉鬱的赭黑色調、粗獷筆觸深化了畫面的層次與內涵,在厚重大地中隱隱透出赭紅,而位於中心背景處的乳白光源則預示了貫穿藝術家窮其一生追尋的音樂性雛形。這一時期的朱德群正處於融會西方抽象藝術與其深厚書法功底的轉型時期,將中國書法的律動性融入線條表現,建立個人藝術語彙的開端。
朱德群《第72號》,油彩、畫布,81.3×65.5 cm,1960。(保利香港提供)
自從邁向抽象之路,朱德群1980年代晚期的作品在技法上更加圓融、構圖佈局更為恢弘。創作於1987年的《地心深處》,以大尺幅顯示了藝術家的決心與魄力,實現了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主觀意識與想像空間。藝術家對自然與萬物的親身體悟,轉化為色彩與筆觸的鋪陳,明暗相間、跌宕多姿的景致造就了多樣的空間變化。
朱德群《地心深處》,油彩、畫布,130×195 cm,1987。(保利香港提供)
1998年的《抽象水墨》是朱德群的水墨紙本創作,朱德群的書法、水墨實為另一絕。來到法國尋覓自我的抽象之路,依然展現了他紮實的水墨功底,在對畫筆舉重若輕的操縱下以及對墨色漸層的高度掌握,可觀可遊的想像世界油然而生。
朱德群《抽象水墨》,水墨、紙本,68×68.5 cm,1998。(保利香港提供)
吳冠中 
吳冠中歷經多年對水墨的探索,《滇池人家.雲水居》集中體現了這一時期對風景描繪的特點——即注重描繪對象的形象特徵並將其帶入到特定環境的意境當中。畫面以遠焦構圖,結構上非常飽滿,他並不拘泥於突出某一主體,而是描繪一方景色與其散發出的意境。依山傍水的民居已然與天地美景融為一體,本是一處寂靜所在,卻在吳冠中的筆下煥發出一種「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感。
吳冠中《滇池人家.雲水居》,水墨、設色紙本,95×67 cm,1986。(保利香港提供)
而吳冠中創作於1996年的《魯迅故里》不僅體現了自身對魯迅精神的仰慕,同時也是他在紹興遙想家鄉宜興,從而進入到空間、感情與思維上的再度創作。承襲自1970至80年代對水鄉景致嫻熟的描繪與其日益嫻熟的抽象性表達手法,畫面將黑、白、灰三色與幾何塊面的構圖運用到極致,藝術家利用黑白兩色來描繪江南獨有的建築,灰色則用來處理特屬於江南飽含水汽的自然光線,斑斕的彩色色塊跳躍著散佈在畫面上,也為黑、白、灰三色之中平添了一絲趣味。
吳冠中《魯迅故里》,油彩、亞麻布,60.5×73.3 cm,1996。(保利香港提供)
當代藝術精品,檢視自我的深沉之作
在本季秋拍呈現的當代藝術,從劉野、周春芽以及劉煒之作品都可看出藝術家回望過去、探看內心的深刻思考,反映在創作當中則靈活揉合符號援用、照見當下社會價值觀、再建構出自身繪畫語言的同時也傳達出向傳統致敬的濃厚意味。

劉野
劉野《國際藍》創作於2006年,在這靜謐穩定的世界中,直至畫布邊境的深藍色廣袤無垠,隱含的故事主軸僅透過事物之間的種種關係給予暗示。劉野以平塗的方式將空間劃分為多重的方體,將蒙德里安幾何抽象的精神內化,畫中米菲兔和小女孩呈現出的幾何美感同樣與其藝術形式相呼應,完美的將空間和物體緊密的連接在一起。貫穿劉野創作的另一個符號正是蒙德里安的繪畫,雖然畫面左右兩聯中央的繪畫方塊大小並不一致,但卻在視覺上產生了絕對的平衡感,就好像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繪畫由尺寸不一的方格組成一般,幾何的精神充斥在劉野異想世界中的每處細節。
劉野《國際藍》,油彩、壓克力、畫布(雙聯作),每件:210.5×210 cm,總和:210.5×420 cm,2006。(保利香港提供)
周春芽
1999年的《紅色山石》是周春芽首件最具系統的集大成之創作系列:「山石」。畫面中,紅色山石彷彿憑空而生,真實世界裡難以找到這種瑰麗血紅的大面積山石,山石的排列組合也並非依循現實空間的秩序,藝術家以厚重的墨黑與焦赭色表現石塊的體積與量感,鮮紅、紫紅、暗紅等瑰麗色彩,對比出強烈的明暗。畫中山石作為自然的象徵,可見周春芽雖然深受西方表現主義啟發,卻回歸於中國傳統山水的內在思考。
周春芽《紅色山石》,油彩、畫布,150×120 cm,1999。(保利香港提供)
畫面佈局豐盈的《桃花風景系列》創作於2016年,桃花的嬌豔直撲而來可說是藝術家「桃花」系列的成熟之作。周春芽以細碎筆觸勾勒出畫面遠景中的桃花叢,與前景桃花簇的飽滿塗色技法形成對比,構建出畫面深遠空間之格局。畫面近景聚焦於其中一簇盛開的桃花,豐韻妖嬈呼之欲出,線條扭曲的方向及那緋紅豔麗的色彩,讓畫作前的感者彷彿能感受到桃花盛開的鮮香撲面而來。恰如藝術家所描述:「在一種流動的色彩情緒中放縱著本能和個性。」不同於早期堆疊油彩呈現肌理的方式,《桃花風景系列》更強調寫意揮灑的筆觸意趣,傳達了中國文人畫的寫意率性。
周春芽《桃花風景系列》,油彩、畫布,119.7×149.5 cm,2016。(保利香港提供)
劉煒
劉煒創作於1999年的《我是誰系列》筆觸看似隨意塗抹,背景的深黑色顏料未將整張畫布覆蓋,畫中人物隱約身穿正裝,頭略向上似乎向前方觀望,凹凸而光暗交錯的面容上有著劉煒典型的「糜爛」之細碎筆觸。文字符號也成為劉煒作品中的重要一環,左上方的小人頭像旁隱約可見「 like smo (like smoking)」字樣,而主體人像的胸前也寫著「我是誰?Who am I」字樣,文字的出現加強了畫面的閱讀性,使觀者更能感知到藝術家迷惘而渴望尋覓答案之心境,與人物線條筆觸相互呼應,加強了作品整體感官效果。另一件同年創作的《禁止吸煙系列》採用與《我是誰系列》同樣的構圖及背景色調,但主角的臉部與身體線條則以粉紅色刻畫,細碎流動的筆觸與線條任意塗抹遊走,給人以潰爛「肉感」,通過似乎煙霧繚繞抑或糜爛氣息的畫面意境,表達著他對於浮躁喧嘩的外在世界的譏諷嘲笑,同時也表達了對自己內心狀態的批判及階段性重新思索定位。
左圖:劉煒《我是誰系列》,油彩、畫布,120×70 cm,1999;右圖:劉煒《禁止抽煙系列》,油彩、畫布,120×70 cm,1999。(保利香港提供)
ARTouch編輯部( 166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