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質勝於量,2023富藝斯香港秋拍市場策略

質勝於量,2023富藝斯香港秋拍市場策略

Quality Over Quantity, Phillips Hong Kong 2023 Autumn Auction Market Strategy

2023富藝斯香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秋拍將由首現拍場的奈良美智的《不就是不》與尼古拉斯.帕爾蒂的《靜物與橄欖》領軍。富藝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門資深國際專家李美玲分析,在當前市場隨著經濟循環而讓藏家形成「買精不買多」的心態,也正是思考藝術收藏回歸到個人與作品的共鳴時刻。而在本季,她也推薦藏家關注首度於亞洲市場上拍的米利亞姆.卡恩之作,以及年輕藝術家方媛、歐.德.拉瓦爾以及黛西.多德.諾布爾等新銳。

時節進入白露,標誌著秋天的正式到來,各家拍賣行的秋拍預展也如火如荼地展開。率先登場的,則是即將於9月16至17日BELLAVITA寶麗廣塲藝文空間展出的富藝斯(Phillips)香港秋拍預展,為10月6日至7日舉槌的拍賣會暖身。今秋富藝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會將由奈良美智的《不就是不》(2006)與尼古拉斯.帕爾蒂(Nicolas Party)的《靜物與橄欖》(2012-2013)領軍,兩件作品均為首度現身拍場。

觀察春拍以來整體藝術市場與各方數據報告,均顯示藝術市場進入更為謹慎、觀望的氣氛,各類型作品的上拍數量也創下近三年新低,曾經快速增長的年輕藝術家也產生劇烈變動。面對大環境的變化,拍賣公司的定價與徵件策略有什麼變化?作為年輕藝術家市場重要推手的富藝斯又將如何佈局與鋪排此季拍賣?現下的入市建議是什麼?有哪些藝術家特別值得我們關注?就此,我們採訪了富藝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門資深國際專家李美玲,請她與我們分享對今日市場的分析與今秋富藝斯拍賣的重要拍品。

奈良美智,《不就是不》,壓克力、畫布,162×131 cm,2006。(© Yoshitomo Nara,富藝斯提供)

買精不買多

面對大環境顯現的「收縮」,李美玲表示,其實會有這樣的感受很大一個因素是因為前兩年市場表現太好,無論是畫廊還是各家拍賣公司,都因為疫情產生的熱錢而大幅拉高成交總額,現在的「下跌」,應該將之視為回歸正常,尤其當我們觀看數據,就會發現現在的表現並沒有比疫情前差。當然隨著經濟循環,在過於熱絡與繁榮之後總會比較謹慎小心,可是對於有長期收藏與資產配置習慣的人來說,他們並不會因此而不購買藝術品。有的藏家可能因為資金需要調動而成為賣方,有的藏家則可能認為現在正是逢低買進的時節。每個人各自的情況甚至每個地理區域的經濟環境都會讓藝術品交易的循環產生變化,但它終究是在流動的。當然今日藏家是「買精不買多」,拍賣公司的徵件策略自然也會往這方向調整,將拍品數量減少,但務求是比較精緻的拍品,而估價則會設定一個相對吸引人進場的價格。這個現象其實從去年秋拍開始就可明顯看出。也因此,李美玲認為藝術市場終究有足夠多的人投入,尤其當我們看的是全球藝術市場的流動時,就更不容易因為一地的改變或起伏而停滯。即便是大家比較擔心的中國市場,他們高資產淨值的藏家依舊在國際購藏作品,在地藝術家的買賣也仍然熱絡。當然更年輕一些的藝術家就需要再多觀察後續的變化。

李美玲也認為,正因為這時期大家可以比較冷靜看待市場,正是藏家可以仔細思考自己到底應該要收藏哪些藝術家或作品的時候。每個人對市場的看法、品味都不一致,但若太追求投資,就會變成過度追捧某些類似的名字與作品類型,一旦失去關注度,價格就會跌落。市場固然重要,也是投資的一種,但藝術收藏終究需要回歸到藝術欣賞跟收藏的本質來思考,才不會被價格綑綁而患得患失,面對琳瑯滿目的選擇與四面八方的訊息,才能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資訊,想要追求的作品與藝術家。「其實這種時候也挺好的,因為市場在自我調節,就會把一些不穩固的作品跟藝術家調節掉。」

尼古拉斯.帕爾蒂,《靜物與橄欖》,油彩、畫布,143×186.5 cm,2012-2013。(© Nicolas Party,富藝斯提供) 

秋拍精品推薦

此次秋拍,富藝斯的領銜之作為奈良美智的《不就是不》以及尼古拉斯.帕爾蒂的《靜物與橄欖》,兩件作品均是首次上拍。觀看artprice.com記錄的奈良美智畫作前15高價,就有3張是由甫進軍亞洲七年的富藝斯締造,李美玲也認為這也是何以藏家願意把這麼重要的作品委託給富藝斯的原因。《不就是不》創作於2006年,是藝術家與graf合作最受矚目的《A-Z》計畫中的作品;該計畫以26次展覽展示26間回應展場空間或當地文化的木屋裝置,打造一個想像中的城鎮,是其藝術風格的一次轉變,也投射了藝術家最真誠但又內斂的一面。同年份、主題與風格類似的作品均被納入包含東京都現代美術館、聖地牙哥當代美術館等知名機構館藏。《不就是不》曾於2007年由德國畫廊Galerie Zink在柏林舉辦的《奈良美智+graf:柏林—巴拉克》展出,也曾參與2008年於波羅的海當代藝術中心(BALTIC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的《A-Z》計劃特展。《不就是不》採用了藝術家標誌性的漸層畫法,李美玲也認為很值得利用預展時,更細微地去觀看奈良美智筆觸的變化,以及作品表面那層朦朧的珠光,乃至於眼睛瞳孔的處理與表現。而2006年時奈良美智的小女孩也出現了些微轉變,不再那麼稚氣,但依舊將小女孩的神情、舉態掌握的很好。這也是李美玲認為奈良美智何以能這麼廣泛地被不同年齡層喜歡、打動,成為亞洲最高價在世藝術家的原因。《靜物與橄欖》則是帕爾蒂少數上拍的油畫作品,曾在2013年藝術家於英國格拉斯哥 The Modern Institute畫廊舉行的個展展出,該展覽是藝術家在英國的首場重要個展。《靜物與橄欖》是帕爾蒂為這場展覽創作的七件靜物畫作其中一幅。李美玲認為,帕爾蒂是年輕一代藝術家中發展平穩的藝術家,一直很穩定地有藏家在尋求作品。這件作品除了是少數的油畫作品,無論在色彩或整體結構佈局上,都很緊湊平穩,是帕爾蒂相當精緻的作品。

米利亞姆.卡恩,《o.t., 19.07.+31.09.2017》,油彩、畫布,185×180 cm,2017。(富藝斯提供)

除了奈良美智與帕爾蒂,此次拍賣也匯聚了李希特(Gerhard Richter)、朱德群,以及曾梵志、張曉剛、劉野等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而在國際藝術家部分,米利亞姆.卡恩(Miriam Cahn)則是李美玲特別希望推薦給藏家認識的藝術家。這也是卡恩的作品第一次在亞洲上拍。現年74歲,李美玲表示卡恩的作品其實已經非常成熟,他為弱勢發聲,關心難民、婦女權利問題等題材,也一直有一個很完整的風格脈絡,過去幾十年之間大家並沒有特別關注到這位藝術家,直到近幾年才因為威尼斯雙年展的參展、大型美術館的展覽,以及市場對女性藝術家的關注等原因,知名度才逐漸打開。李美玲認為,卡恩作品目前的價格其實還算起步,考慮到他的展歷、作品的成熟與穩定度,以及近期拍賣市場的穩定表現,是她非常推薦進場購藏的藝術家。

方媛,《戰鬥場 05》,TBC,101.6×76.2 cm,2022。(富藝斯提供)

在年輕藝術家部分,除了帕爾蒂之外,李美玲也認為中國當代一些年輕藝術家的創作也很有新意,值得進一步關注。尤其是這一代的中國當代與前一代相當不同,他們的文化養成沒有過往的包袱,國外的求學經歷也讓他們在融匯不同文化與創造自我語言的狀態時,能有別於過往的世界觀。此次日拍中的方媛便是一例。1990年出生,泰國與波蘭混血兒歐.德.拉瓦爾(Oh de Laval)則是另一位李美玲推薦關注的藝術家。Oh de Laval是Olga Pothipirom的綽號,拉瓦爾的創作受到黑色電影和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影響,旨在捕捉放蕩的心理暗流與觀察人的行為:我們做出的決定、為什麼做出這些決定,以及我們因此產生的感受,而這些決定往往是了解一個人個性的視窗。也因此,儘管乍看之下我們不難聯想到同樣在人物描繪上帶點扭曲性質的藝術家菲吉斯(Genieve Figgis),但李美玲表示,菲吉斯的筆觸要更流淌,態度上也更加戲謔,而拉瓦爾的畫作則一定帶有赤裸的暴力與性,本質上更為尖銳、批判,但兩人都有一種幽默感。此次上拍的作品中,拉瓦爾描繪了一個穿著古典服裝的女子將對方心臟給拔出來的畫面,但卻賦予了《這是惡魔唆使我的》(The devil made me do it)的題名。李美玲認為,拉瓦爾的作品雖然大部分是在談論人的陰暗面,但往往在敘事過程中賦予了某種無厘頭,於是讓作品雖然尖銳但又可愛,是其作品很有魅力的部分。而黛西.多德.諾布爾(Daisy Dodd-Noble)則是李美玲認為相當適合作為進入收藏的第一幅作品。對於收藏,李美玲始終認為收藏終究要回歸到一個人跟作品的共鳴時刻。能夠欣賞、同時願意在人生此一階段與其相伴。在今秋的拍賣,願每一個藏家都能找到與自己共鳴的作品。

歐.德.拉瓦爾,《這是惡魔唆使我的》,壓克力、畫布,76×60 cm,2019。(富藝斯提供) 
黛西.多德.諾布爾,《德亞的樹林》,油彩、亞麻,73×92 cm,2021。(© 2023 Daisy Dodd Noble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富藝斯提供)

2023富藝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香港秋季拍賣

香港拍賣資訊
預展時間: 
2023.09.28-10.07,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晚間拍賣2023.10.06,下午7時
日間拍賣2023.10.07,上午11時及下午3時
地點:香港九龍西九文化區柯士甸道西8號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大樓G/F

台北預展
時間:
2023.09.16-09.17,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地點:BELLAVITA 寶麗廣塲B1《藝文空間》,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28號

朱貽安(Yian Chu)( 133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