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3保利香港秋拍精品薈萃,中國青年藝術家專題領銜

2023保利香港秋拍精品薈萃,中國青年藝術家專題領銜

2023保利香港香港秋季拍賣與預展即將於10月3日至8日於香港君悅酒店登場,並在9月16至17日於台北微風南山藝文展演中心舉辦預展。本季「現當代藝術專場」推出最具代表的中國青年藝術家專題版塊,藝術家們立足中國社會的土壤,以其深刻敏銳的洞察力,不僅記錄這個年代也為中國當代在全球當代發展畫下濃厚的彩墨,將由張恩利的《屠夫(五)》領銜。此外,陳逸飛的「海上舊夢」系列《西廂待月》以及劉國松經典的《太陽圖》等,也為本季重點推薦之作。

保利香港2023秋季拍賣與預展將於10月3日至8日於香港君悅酒店登場,「現當代藝術專場」推出最具代表的中國青年藝術家專題版塊,作品具體而微呈現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面對各方面的挑戰與科技的進程、集體意識與個人意識的對話,深具反思與批判力道。藝術家們立足中國社會的土壤,以其深刻敏銳的洞察力,不僅記錄這個年代也為中國當代在全球當代發展畫下濃厚的彩墨。

在9月16至17日於微風南山藝文展演中心舉辦的台北預展,將以張恩利的《屠夫(五)》領銜中國當代藝術。他的作品深具開創性,熱衷於觀察周遭日常生活裡的平凡人物,並於畫布上記錄經濟改革時代動盪不安的社會圖景,在中國社會的前進時代裡彌足珍貴。「屠夫」系列昭示創作的第一個高峰,張恩利以陰鬱的色調和洶湧的筆觸,用菜市場口的屠夫、刀、肉與案板,描繪了日常生活中,日復一日、單調而平凡的市井小民與生活鬥爭、與麻木鬥爭,與任何可以指代的物件鬥爭之人物肖像,其創作於1990年至2005年的具像人物肖像更是收藏市場熱烈追捧的作品,藝術家作品拍賣紀錄的前八名皆出自這一時期。

此外,本季秋拍的亮點作品選薦如下:

陳逸飛《西廂待月》

陳逸飛,《西廂待月》,油彩、畫布,180×169.8 cm,1994。估價:HK$ 25,000,000–35,000,000。(保利香港提供)

濃厚的懷舊氣息、優雅古典的東方情調一直是陳逸飛仕女題材的重要特徵。 本季登場的《西廂待月》與《海上舊夢》、 《潯陽遺韻》等仕女題材的繪畫同樣流露出沉靜迷人的氣息。《西廂待月》為陳逸飛借唐代詩人元稹所寫《鶯鶯傳》當中的《明月三五夜》一詩:「待月西廂下,迎風 戶半開, 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作畫,不僅代表藝術家「海上舊夢」美學,更是其極為稀有的「海上風情」系列前期的典範之作。陳逸飛的藝術視野始終在於求學美國受西方古典寫實主義的薰陶以及自身文化基因即東方海派詩意的情愫—兩種不同的文化之間的沉思、交集與互動,且堅持使用寫實主義技法,強調人物的心理、情感和神韻,創造出了一種令人神往的獨特美學範式;以類似於西方古典主義中戲劇舞台的閃亮黑色背景為底,及林布蘭式的考究光線,從意境上再現中國傳統美學仕女圖式。二十世紀80年代末,陳逸飛將其肖像描繪的對象從西方樂手轉移到身著清末民初服飾的中國女性,開啟了「海上風情」系列,將當代觀眾帶回到二十世紀20-30年代的老上海,並重新審視其人物、文化景觀與時代精神,也為西方觀眾欣賞東方浪漫醉人的文化風情打開了一扇窗。

張恩利《屠夫(五)》

張恩利,《屠夫(五)》,油彩、畫布,189.5×109.7 cm,2000。估價:HK$ 2,800,000‐3,800,000。(保利香港提供)

張恩利90年代作品的風格,脫離了當時社會現實主義的主流藝術,在中國改革開放時期透過自身作品折射整個時代,與中國社會變化的互文關係也成為張恩利最炙手可熱的系列。「屠夫」系列受到培根、孟克和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對張恩利來說,剁肉的案板和屠夫是時代的肖像,他利用粗獷狂野的筆觸,簡單的背景和屠夫的黑白身影,與桌上的紅色肉塊形成鮮明對比,使市場平凡景象顯得更有衝擊力。張恩利曾表示:「我愛吃肉,所以那些屠夫就成了觀察的物件。我畫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以賣肉賣菜的人為原型。1997年,我畫了兩幅畫《肉類市場》(一)、(二),後來畫得越來越多,而後來就把90年代到2000年初的所有作品都命名為《屠夫》系列。圖像中的壓力感主要是由於不可改變的社會現狀所造成的,給我帶來了巨大的焦慮和絕望。90年代初,我寫過一句話:『我們都是案板上的肉,但時不時地扮演屠夫的角色。』」「屠夫」系列昭示著藝術家創作的第一個高峰,提醒我們觀察和審視生活的細節,這也體現在他後來的創作,從喧囂、嘈雜的「人」的表達轉向了緘默的「物」的時期,並以物拓展出「容器」、「繩子與皮管」、「樹」等系列作為發展脈絡,更以空間抽象繪畫為探索的線索。藝術家放大了我們在日常生活或空間的物體,讓我們重新審視習以為常而錯過的細節。張恩利擅於捕捉城市化與消費文化中現代人的精神狀態,其創作於1990年至2005年的具像人物肖像,拍賣紀錄的前六名均是此類作品,顯見深受市場熱烈追捧。

劉國松《太陽圖》

劉國松,《太陽圖》,水墨設色紙本,249×160 cm,2005。估價:HK$ 3,500,000–5,000,000。(保利香港提供)

劉國松受到1969年NASA阿波羅號拍攝的太空圖像啟發,創作榮獲美國「主流69」展覽繪畫大獎的《地球何許》奠定了沿用至今的「太空系列」,將在本季上拍的《太陽圖》作品便是該題材的延續。創作於2005年的《太陽圖》以橙紅色的圓日居於構圖上方正中,前景的黃綠色地球伸展出畫面邊框,讓觀者宛若置身太空俯瞰無垠地球、遙望太陽,幾何圖形與獨創技法的結合強調宇宙的無窮魅力。與1970年創作的《紅太陽》相比,雖然使用相同構圖描繪紅日,但本作運用多種色彩,突破了前者以粉紅色為主的基調。噴繪技法渲染太陽由橙色至紅色的精妙過渡,兩種暖色鋪展於深不可測的藍色背景中,冷暖色調的對比增強了視覺刺激呈現出變幻的磅礴宇宙,也反映了藝術家對未來的嚮往。而圓形令人聯想西方抽象藝術中運用幾何圖形追求自然本質的觀念,如康丁斯基與克利都有運用圓形達到表現主義脫離外在寫實的目的。而劉國松也在1960年代就提出「放棄毛筆作畫」的觀點顛覆了山水畫定義,並首創「紙筋法」、「噴霧法」、「水拓法」等技法,並運用「抽筋剝皮皴」將特製紙張的紙筋剝除以揭露留白的線條,所描繪的浩瀚太空即詮釋了他持續地鑽研東西方藝術融會的成熟體悟。

袁旃《博古四聯屏》

袁旃,《博古四聯屏》,水墨設色絹本,176×43 cm (2件);203×44 cm (2件),2011。估價:HK$ 1,800,000–2,800,000。(保利香港提供)

四聯屏是中國藝術特有的書畫形式,或稱四條屏,以往常見於帝王將相、達官顯貴之家,每幅能獨立欣賞亦可四幅並置,而袁旃創作於2011年的《博古四聯屏》則完全翻轉了既定認知的形式。她以三千年前的四川三星堆文物再到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為主題,採用鮮豔的當代色彩將莊嚴肅穆的文物大舉翻轉形象,並以「圖鑑」式排列畫面,使觀者可以從每件文物找到隱藏於表象下的符碼,既是說文解字,又能解碼對照自身,在萌度爆表的圖像之下看到所蘊含的文化底蘊。這得力於袁旃汲取中西方藝術教育與文物修復專業訓練,而後任職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經驗,得以浸淫千年文物的洗禮,一如她每日寫字練筆的積累,也造就即便在45歲才重拾畫筆,仍在「求異、求新、求變」的創作意念下突破傳統、博古而創新,可謂大器晚成。如同2020年袁旃於龐畢度藝術中心個展的策展人凱薩琳.大衛(Catherine David)所說,文物成為連結藝術家個人生命與文化歷史和大敘事之間的環節;袁旃透過在繪畫中的重新塑形,暗示著生命中的地理遷徙,歷經了戰亂、冷戰與文化認同的社會處境,乃至跨文化、跨形式的創作世界。袁旃的畫作多彩而豐富、細節深富寓意,體現在《博古四聯屏》呈現出與傳統文人山水畫迥然相異的世界,讓一部千年歷史躍然紙上。

林壽宇《六月 58》

林壽宇,《六月58》,油彩、畫布,101×26.5 cm,1958。估價:HK$ 900,000–1,500,000。(保利香港提供)

林壽宇以極簡風格的繪畫和裝置而聞名,透過純粹的色彩和幾何構圖,打造出富含深意的視覺畫面。《六月58》創作於1958年,林壽宇在此時受到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而逐漸改變創作風格,從情感豐富的表現轉向追求形式和色彩的極簡組合,探索繪畫中形式和色彩之間的關係。在此作中,林壽宇僅使用大色塊作為創作的基本元素,以紅與黑為基礎,透過不同次數層疊的繪畫手法展現出細膩的層次及透光性差異效果,上半部分的赭紅和下半部分的橘紅搭配黑色的長條色塊,展現出高低的結構的空間感,微妙的差異造成色面之間的變化,在簡單的畫面中傳達豐富的視覺感受。這種創作手法不僅帶來視覺上的平衡感,也在情感和精神層面上引導觀者進入一種寧靜的境界。而創作於1960年的《Composition 12-8-60》,以大面積的白色為背景,運用黑色線條勾勒筆直的直線、圓形及方形,這些符號的象徵意義係受到日本禪師鈴木大拙的啟發,並融入自己的藝術思維之中。而本季拍賣的林壽宇專題還有三件紙本作品,運用顏料以不同的深淺、濃淡呼應中國山水畫所追求的墨色變化與表現,在其中可以體驗到超越物質世界的深刻與平靜,使林壽宇的創作有別於西方的冷抽象,更具有一種獨特的東方智慧和美學價值。

朱銘《太極系列–單鞭下勢》

朱銘,《太極系列–單鞭下勢》,銅雕,71×46×44.5 cm。估價:HK$ 1,300,000–1,500,000。(保利香港提供)

王光樂《120403》

王光樂,《120403》,壓克力、畫布,280×180 cm,2012。估價:HK$ 2,200,000–3,200,000。(保利香港提供)

創作於2012年的《120403》,是王光樂「無題」系列中極具代表性作品。「無題」系列建立於「壽漆」系列之上,始於王光樂家鄉福建的傳統喪禮習俗,老人會在60歲時開始為自己準備棺材,並每年為棺木上一層漆以防止木材腐壞。棺木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產物,是中國人對生與死價值觀之體現,逐層塗抹的油漆有如生命質量的無限疊加,而藝術家以此為靈感,將生與死、時間有限的概念進一步融入自己的藝術中。在訊息萬變的都市化的今日,王光樂始終如一,如修行者般每日前行,在藝術的道路上探索著屬於他自己的「時間」議題,對於他而言,「慢」才是「快」,「始終重複」方能突破「速度」的極限,達到能量的裂變。

熊秉明《直立牛》

熊秉明,《直立牛》,銅雕,73×73 cm,1998。估價:HK$ 500,000–800,000。(保利香港提供)

保利香港在本季呈現旅法藝術家熊秉明家屬舊藏的木板油畫《無題》、《結婚》以及銅雕作品《直立牛》等作,細訴藝術家一生透過不同媒材與風格在創作生涯的求索。《直立牛》以銅為媒材,呈現牛身的樸拙形態,表面肌理粗糙卻稜角分明,四隻腿直立於地而切合名稱。熊秉明的「牛」系列銅雕各有不同姿態,而《直立牛》最明顯的特徵為四根筆直的大腿雖不粗壯卻筆直堅穩,牛角具鋒利之感。若說每隻牛都借指不同的中華傳統精神,《直立牛》代表的則是堅韌、仁厚與勤勞,即使從泥淖而出,仍剛毅地朝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行,默默承擔人生中各樣的責任,體現出中華文化中入世的儒家觀念。《無題》由三聯畫串接而成,左聯描繪巨大的蝴蝶形風箏在空中飛揚,孩童於土地上肆意奔跑;中聯描繪一隻水牛身影,被放大的犁暗示著水牛正在辛勤鋤地;右聯則是離人騎馬遠去的身影。三個場景均為藝術家對家鄉印象的提取,其中的牛和馬更是熊秉明雕塑作裡重要的創作主題。《結婚》則是熊秉明為數不多的平面作品中極為罕見的抽象創作,人物與場景的描繪被簡化為明亮跳躍的色彩與線條。

塩田千春《生存的狀態(日記)》

塩田千春,《生存的狀態(日記)》,金屬框、日記、線、雕塑,50.2×50.4×30.2 cm,2022。估價:HK$ 450,000–680,000。(保利香港提供)

楊識宏《秘景》

楊識宏,《秘景》,油彩、畫布,172×221 cm,2012。估價:HK$ 320,000–450,000。(保利香港提供)

趙剛《皇家收藏 第14號》

趙剛,《皇家收藏 第14號》,油彩、畫布,150×96 cm,2013。估價:HK$ 300,000–500,000。(保利香港提供)

2023保利香港秋季拍賣

香港預展與拍賣
時間:2023.10.03-10.08 (現當代藝術專場於10月7日下午2時30分舉槌)
地點:香港君悅酒店

台北預展
時間:2023.09.16-09.17,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地點:微風南山藝文展演中心3樓,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100號

ARTouch編輯部( 169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