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被藝術紋身的靈魂:第9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被藝術紋身的靈魂:第9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2018年台北新藝術博覽會藝術家成交率為92.56%,共有436位藝術家成交,多位藝術家作品更宣告售罄。2019年第9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4月26日-29日將在台北世貿三館盛大登場。今年共有來自全球74國共468位藝術家,展出作品近4千件,作品題材豐富多元,涵蓋當代藝術不同面向。本屆大會精神主題為「被藝術紋身的靈魂」,靈魂深處刻印著「藝術」印記的藝術家。
台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以下簡稱新藝博)舉辦8年以來,始終如首次舉辦般的虔誠與熱情,全力投入做好每一個細節,並已在藝壇建立「絕對品牌」,成為受矚目的藝術交流平台。
8年的堅持與用心,不僅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藝術家感動,也受到藏家的肯定,新藝博定位精準及市場區隔成功,使得歷屆的藝術家成交率,始終維持8成、甚至超越9成,2018年台北新藝術博覽會藝術家成交率為92.56%,共有436位藝術家成交,多位藝術家作品更宣告售罄。
「這是一場有『溫度』的藝博會,也是最大的競爭優勢!」新藝博藝術總監李善單表示。一年比一年更多的藝術家參與這場藝術博覽會,顯示主辦單位「以藝術家為核心」的策展理念與堅持,獲得藝術家們的高度肯定,許多來自國外的藝術家,參加全球各地藝術展會的經驗豐富,對於台北新藝術博覽會的作品水準、服務及環境,也給予高度肯定與驚嘆。
2019年第9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4月26日-29日將在台北世貿三館盛大登場。今年共有來自全球74國共468位藝術家,展出作品近4千件,作品題材豐富多元,涵蓋當代藝術不同面向。本屆大會精神主題為「被藝術紋身的靈魂」,靈魂深處刻印著「藝術」印記的藝術家,背著「藝術創作使命」,用生命揮灑出一幅幅感動人心的精彩創作,每件作品裡有著藝術家對藝術最誠摯的敬意與詮釋。
西班牙╱August Vilella
1986年生,作品先後展覽於如東京、上海、巴黎、杜拜、阿姆斯特丹、台北、牛津、舊金山、鹿特丹以及巴塞隆納。在2016年東京國際藝術博覽會(Tokyo International Art Fair)獲最佳藝術家獎項、2017年杜拜國際藝術大獎的先鋒藝術獎(the Best Innovative Art at The Global Art Awards of Dubai (UAE) ),2018年獲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國際藝術家大獎賽以及主席獎,並獲藝術雜誌報導。
August Vilella創作時不用素描,沒有預先設定的概念,繪畫過程是出於潛意識、以直觀的超現實主義來創作,為過去與未來賦形。作品如同一則哲學隱喻,創作重要的不是對藝術家本身的意義,重要的是對觀眾有的意義。因為是潛意識創作,畫作的意義是開放而自由的,帶有如夢似幻甚至哲學性的語彙,沒有預設,讓觀賞者在觀賞畫作的同時,得到自身靈感的啟發。
August Vilella《Alice》油畫,81×100cm,2017。(台北新藝術博覽會提供)
俄羅斯╱Marina Marina
1970年生,童年時被發掘為音樂天才兒童,長大後反而以平面設計師與藝術家嶄露頭角。2009年以浪漫唯美寫實的「裸女」系列被選拔為「俄羅斯最值得關注的藝術家」,從此確立個人創作風格。
2011年開始Marina Marina持續參加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以及獲得聖彼得堡畫廊青睞展售作品。藏家遍及俄羅斯、奧地利、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中國、日本、南非等國家。自2012年開始,作品在佳士得上拍。目前在英國與Art-7畫廊合作,在美國與加州聖塔芭芭拉的Waterhouse畫廊、芝加哥的Lotton畫廊合作。在秋季版的《美國藝術收藏家》雜誌也曾刊載專訪。目前作品持續在佳士得上拍,部分作品被中國藏家收藏。
Marina Marina《Light rest in the early evening》,油畫,75×40cm,2019。(台北新藝術博覽會提供)
俄羅斯╱Olga Belka
1983年生,具有藝術家與專業的潛水教練雙重職業身分,創作地點十分獨特,不像其他藝術家一樣,在畫室或是戶外大自然,而是在海底,是一位十分特殊的「水下藝術家」。創作時,他會戴著全副潛水裝備潛入海底繪畫,有時候甚至模特兒也會一同前往「海中畫室」。之所以走出不一樣的創作方式,因為不認為藝術家是職業,而是使命,希望能將眼中的海底世界、能將對水底王國的想像和見解分享給世上所有人,靈感和力量都來自於海洋。
創作內容主要為海底世界和海底生物,寫生之外,也會將故事性帶入作品裡。除了單幅作品創作,有時也會將一個畫面分成幾幅畫繪製,畫作間彼此可以組合,也可以各自獨立,而每一件作品往往要花費2到6次、每次約2小時的潛水時間才能完成。為了避免破壞水系生態,特別採用特製的油漆顏料、畫布和畫架,在環保前提下盡情揮灑創作。
在過去的幾年間Olga Belka已在不同國家舉辦了幾次水下繪畫個人展覽,也常將創作理念和藝術作品拍攝成影片放置在網路上和大眾交流,讓大家能了解創作過程。
Olga Belka《At Sunrise》,特殊水中顏料,40×30cm,2017。(台北新藝術博覽會提供)
義大利╱Carlo Alberto Palumbo
1976年生,古典寫實主義藝術家,以精湛寫實繪畫技巧,強調完美與嚴謹比例的古典式繪畫風格,在義大利得過拉古納大賽等獎項,2011年更入選義大利美術學院「十年來當代最好的義大利藝術家」之一,並得以參加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在義大利國家館中展出畫作。
Carlo Alberto Palumbo認為作畫即是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創作基礎建立在人體繪畫與經典作品的反覆練習,展現成熟作品的最基本元素。作品廣為歐洲、美國、亞洲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藏家所私人收藏。
Carlo Alberto Palumbo《Devour》木板油畫, 88.5×62cm,2014。(台北新藝術博覽會提供)
台灣/李善單 
百年來亞洲第一位以「油畫個人館」獲邀參加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國際媒體盛讚:「在威尼斯雙年展中開啟出一個史無前例『東方哲學』v.s.『西方藝術』的藝術新領域」。
其獨樹一格的圖騰畫風與禪意義涵,已超越當代藝術局限,被國際藝術界譽為全新領域「圖騰能量藝術」的開創者,心靈能量風格的先驅。藝術家獨創的「圖騰能量藝術」是以中國文化為根源,融合西方繪畫藝術,並將古文明智慧的「圖騰」線條融入其中,開創出獨具個人特色的美學新藝境。
曾經自學小提琴、大提琴的李善單,以其作曲的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樂譜與獨創的「圖騰」交織演奏出「太易初始」系列創作。
李善單《太易初始/大機初彈》複合媒材,80×40cm,2019。(台北新藝術博覽會提供)
義大利╱Fiorentina Giannotta
1964年生,曾多次參與義大利萊切當代神聖藝術三年展,作品曾在巴洛克式城市的當代神聖藝術畫廊展出。
此外,Fiorentina Giannotta曾打造了義大利Giorgilorio聖馬麗亞教堂(Church Santa Maria della Fiducia)的祭壇,也被邀請參加南義大利的「Sulmona Awards」、維博瓦倫蒂亞(Vibo Valentia)的「Limen Awards」,以及出席在義大利館舉行的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藝術展。
他以工業塗料及陶瓷刷創作,畫作裡的人物有著名歷史人物、及週遭日常生活中的市井小民,以原始的筆觸來創作,人物都有鮮明的特性、用色也特別繽紛大膽。
Fiorentina Giannotta《Elinor T. of Chestnut Halley》,布面工業搪瓷,120×100cm,2018。(台北新藝術博覽會提供)
義大利╱Artur Sulce
1971年生,善於利用陶土與鑄銅材料的質感、觸感、顏色,並結合造型巧思,來展現女性形象之美,人物優雅婉約,表情細膩動人,寧靜安詳,微笑宛然,神與情皆呼之欲出。
Artur Sulce在藝術上的追尋與女性緊密結合,並在造型上以象徵寓意的方式來呈現。創作出的人物雕塑散發出一股純淨的力量,展現最真切的自然之美,藝術家更嘗試在雕塑作品中抓住臉部凝神動容的表情,呈現出人物最真誠、深摯的模樣,讓一切沉浸在宛如上古太初的寧靜祥和之中。
近來在雕塑創作上仍然以柔性的形象呈現,但更具合成性和強制性,不那麼具有抽象性與寓意性,但作品裡所具有與眾不同的優雅,仍然保留著。
Artur Sulce《Flower girl》,銅雕,25×30×54cm,2016。(台北新藝術博覽會提供)
ARTouch編輯部( 163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