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徜徉大數據的時代浪潮,2022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登入公海》

徜徉大數據的時代浪潮,2022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登入公海》

Riding the Waves of the Big Data Era: 2022 Greater Taipei Arts Festival “Log Into Our Sea”

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發起的「大臺北藝術節」在10月28日開幕,今(2022)年的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主題為《登入公海》,聚焦以數據整合、數位科技、網路世代的生活情境。近30位藝術家藉由現階段資料的掌握與整理,以詩意與積極的態度羅織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之於藝術創作的廣袤應用,引領大眾一同徜徉於開放、自由、共享的藝術境界。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發起的「大臺北藝術節」,採當代藝術與表演藝術並行的策展思維,打造內容豐碩的藝術盛宴。在雙數年以「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為主軸,於10月28日開幕的第三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主題為《登入公海》。「公海」一詞有多重解讀,若視為廣義的High Seas或International Waters,即指在國家領海以外的海域,不隸屬任何主權管轄的場域。如果譯為Open Sea,則會聯想到目前最大的NFT交易平台之一,鑄造的作品透過區塊鏈技術賦予其獨一無二的代碼,並具有去中心化的概念;無論何種解讀,皆反映《登入公海》一展所欲打造開放、自由、共享的藝術境界。因此,總策展人陳志誠校長在開幕致詞時也特別以「引水人」比喻本次展覽的定位,無論是物理的海域或是虛擬的元宇宙都是亟待探索的廣泛場域,尤其當前的我們身處在疫情變化和區域衝突的時代,透過藝術的交流讓大眾拉近距離,懷抱人文、航向理想,一起登入到無垠的異托邦。

2022年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登入公海》主視覺於有章藝術博物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提供,攝影:劉薳粲)

在浩瀚的命題之下,今年匯集近30位國內外藝術家,包含:臺灣、英國、德國、南韓、美國、愛沙尼亞藝術家與俄羅斯的流亡藝術家,以及一組由藝術家丶工程師以及研究者共同組成的NFT團體—Volume DAO。聚焦於新科技與新媒體技術的展品形式涵蓋:紀錄片、錄像、裝置、互動裝置、虛擬實境以及生成藝術等,分布於有章藝術博物館、藝術聚落以及九單藝術實踐空間。

以數據為根柢,拓展藝術表述深度

《登入公海》的展覽核心以數據為根柢,折映出藝術家如何看待與當前生活的關連。這些數據的取得與呈現仰賴於網路、科技、程式語言,甚至跨專業學科的連動整合,也促使當代藝術的表述與深度更為豐富。當藝術家可運用的資源變多,固然能讓藝術的創作思維與選擇途徑變得更加廣泛,但同時也提高了創作過程的複雜度,如何妥善運用龐碩的資料與數據,亦成為藝術家的新挑戰,並觸及既有的藝術創作形式以及新興數位科技的互文關係。

菲托.薩格雷拉,《一把與N把椅子》,LCD螢幕、電腦、網際網路連線,數位相機、椅子、人工智慧與定製軟體,尺寸因空間而定, 2017。(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提供,攝影:劉薳粲)

德國藝術家菲托.薩格雷拉(Fito Segrera)的《一把與N把椅子》以觀念藝術家約瑟夫.科蘇斯(Joseph Kosuth)在1965年發表的經典之作《一把與三把椅子》為發想;並透過圖像辨識軟體,將實體椅子的形象、概念再度進行當代語彙的拆解與詮釋,改以演算法取代哲學思考,透過網路無限循環地進行資料蒐整與產出與椅子相關的文本跟圖像。而德國藝術家亞歷山德拉.多瑪諾維奇(Aleksandra Domanović)的《世界即時統計數據》以雕塑結合LED全息投影風扇,自「Wolrddometer」網站抓取各國於每日的COVID-19確診、死亡以及康復人數等數據,在高速轉動的扇葉上閃逝而過。儘管現在已進入後疫情時代,然而似乎還看不到終結狀態的疫情變化仍在每日牽動著世人的情緒波動與生活狀態,大幅改變人類看待歷史與前景的態度。

亞歷山德拉.多瑪諾維奇,《世界即時統計數據》,椴木、樹莓派電腦、LED風扇,94.5×52 cm、74×52 cm、 43.5×52 cm, 2021。(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提供,攝影:劉薳粲)

至於愛沙尼亞藝術家卡佳.諾維茨科娃(Katja Novitskova)的《微生綠洲》則以蛋白質資料庫的上萬筆資料作為採樣,將這些結構圖形透過AI生成器合成出全新的狀態,再從中選出近似臉譜的圖樣製作成大型的懸吊裝置,搭配展場中猶如顯微鏡的螢幕所投映的蛋白質圖像正在不斷遞變異與流動,讓觀者得以比對實際資料與藝術家再創圖譜之間的異同。

卡佳.諾維茨科娃,《微生綠洲》,數位印刷、聚胺酯樹脂,投影,尺寸依空間而定,2021。(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提供,攝影:劉薳粲)

數位藝術團體「張海英重工業」的《藝術史之終結》以三段影片「藝術史之終結、錯了、實際行動」所組成,透過不斷更迭的提問字幕與背景畫面,持續拋出對於藝術本質、現實生活等的質疑、觀察以及回應,如同自我剖析般的直白告解,卻也像是對觀者拋出同樣的探詢提問,進而誘發思考。而兩位俄羅斯籍藝術家迪娜.卡拉曼(Dina Karaman)和弗拉基米爾.納登(Vladimir Nadein)因為政治因素出走而成為流亡電影工作者,透過《角色扮演檔案》計畫將經典遊戲「俠盜獵車手」(GTA)的非官方修改版「罪惡俄羅斯」(GTA:Criminal Russia)做為素材,大量蒐集實際玩家的遊戲影像予以剪輯,將俄羅斯境內的動盪現實帶入虛擬的遊戲情境,以諷刺掌權者將暴力合法化的蠻橫現況,以及衍生出對於各國政經環境所造成的衝擊。

張英海重工業,《藝術史之終結》,文本與配樂、原創與擷取的影像片段,尺寸因空間而定,4 ’38”,2022。(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提供,攝影:劉薳粲)
迪娜.卡拉曼、弗拉基米爾.納登,《角色扮演檔案》,文字印刷於紙張、三頻道錄像、有聲,28’,2022。(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提供,攝影:劉薳粲)

尋找各種創作脈絡的重疊

而NFT團體「Volume DAO」的6位藝術家在九單藝術實踐空間以「夢的支撐,物的表面」為主題,讓大眾所熟知的當代藝術形式,以及生成藝術這兩大類作品得以交會,意在讓觀者於展場行走時有所感知,在看似迥異的雙軸線創作脈絡中找出其重疊、對話的同質性。王新仁(阿亂)的《Turner Light》運用生成藝術致敬英國水彩畫家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以演算法呈現水彩質感的層疊暈染效果,表述自己對於透納、光與影、顏色的想像。而透納的創作觀念影響往後的藝術發展如:印象派畫家之深遠,就如同當前的NFT藝術也同樣處於未被全然理解的前沿位置,然而必將大幅改變藝術的走向。

NFT團體Volume DAO所呈現的「夢的支撐,物的表面」展場,右為王新仁《Turner Light》NFT作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提供,攝影:劉薳粲)

而陳乂的《率》也同樣以加密貨幣的市場狀況為創作基礎,投映於螢幕上的100枝光柱分別代表不同的加密貨幣,並根據漲跌數據帶動光線明滅程度,而這些光柱皆懸浮在暗潮洶湧的數位海浪之中,其水面的波動起伏也是即時市場價值的連動效應。而當觀者置身於煙霧瀰漫、光束掃射的沈浸式展場裡,更能深刻體會到虛擬世界的交易消長狀態,從中感受價值與欲望的複雜與不確定性。

陳乂,《率》,多媒體裝置,尺寸依空間而定,2022。(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提供,攝影:劉薳粲)

黃嘉俊的《上船.上傳》為錄像結合三張床的裝置,床為人們入睡作夢的場域,而嬰兒床、木床、病床分別象徵生、老、病的人生階段,是抽象感知與生理狀態交會、承接虛實的載體。同時,床在此也借指船隻的意象,投映在其上的海洋錄像有航向未知的意喻,如飄遊在夢境當中。而吳其育的《高速落海》奠基於1996年的台海導彈危機,他將攝影機裝設在不同載具之上,達成另一種穿越島嶼的方式與想像,並透過雙螢幕投影的設置讓閱聽內容產生疊合,呈現多重敘事的切入角度。

黃嘉俊,《上船.上傳》,影像、嬰兒床、單人木床、病床、泳圈、船槳、螺旋槳、無線傳輸天線,尺寸依空間而定,2022。(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提供,攝影:劉薳粲)
吳其育,《高速落海》,錄像裝置、Full HD、雙聲道,15’,2017。(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提供,攝影:劉薳粲)

揉合真實與虛擬的界線

無論是藝術家所創作的原件,或是經由網路搜尋以及程式生成的數位藝術,都是虛實交疊的相輔相成,也正是當前藝術創作的進程與過渡,而不再能斷然劃分為二元對立。如同生成藝術起始自程式碼的運作,亦是根植於創作者本身的創作脈絡、藝術史觀等人本思維,而在演算機制下持續建構永不重複的版本,其影像唯有被鑄造在區塊鏈上才得以留存,否則作品將不斷演變出創作者未能預想的樣貌。然而,也因為這種無限延伸的概念,才得以讓人審視與思考哪些是有限的、其意義何在?我們能確切掌控的又是什麼?

陳彥成、陳琮皓,「教育推廣計畫—狗知道自己正在上鏡頭嗎?」,錄像與複合媒材裝置,尺寸依空間而定,2022。(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提供,攝影:劉薳粲)

而除了具體作品的展呈之外,今年也特別著眼於「開放對話」的大眾參與,更建置:「徜徉於海—AR擴增實境APP」透過手機探索有章藝術博物館所屬的五個研究(或實驗)中心之執行成果與展場空間、「自由之海—虛擬藝術博物館」以沈浸式的虛擬藝博館瀏覽雙年展以外的想像,以及今年首度推出的「推廣教育實驗計畫—當代藝術×肢體表演×兒童藝術」來觸及更多兒少或親子民眾的參與和互動,大幅擴張展演形式的維度。

大抵而言,《登入公海》當代藝術雙年展,聚焦以數據整合、數位科技、網路世代的生活情境,藝術家藉由現階段資料的掌握與整理,呈現他們對於過去的梳理、當前的理解以及未來的想像。隨著科技的急速發展,人們對網路世界的高度依賴或投入成為必然的時代趨勢,而這次的展品以詩意與積極的態度羅織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之於藝術創作的廣袤應用;觀者也得以從觀展過程中對於未來、未知投射某種可能與期待,徜徉在去中心化的當代語境中,如大海般廣納匯聚來自各方的見解與詮釋。

NFT團體Volume DAO所呈現的「夢的支撐,物的表面」展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提供,攝影:劉薳粲)

2022年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登入公海》展覽資訊

展期|2022.10.28 – 2022.12.30
時間|週二至週日,11: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藝術聚落、九單藝術實踐空間(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楊椀茹 (Yang, Wan-Ju)( 154篇 )

典藏ARTouch資深採訪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