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國藝會ARTWAVE海洋交流的陣陣長浪:高美館「泛.南.島藝術祭」前進2021日惹雙年展,「第三屆亞洲策展論壇」啟動

國藝會ARTWAVE海洋交流的陣陣長浪:高美館「泛.南.島藝術祭」前進2021日惹雙年展,「第三屆亞洲策展論壇」啟動

在「廣設台灣館」的策略項目上,2021年國藝會偕高美館與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共同策辦「第三屆亞洲策展論壇」,並邀及高美館共同規劃「第16屆日惹雙年展」的台灣國家館。高美館自「2021泛.南.島藝術祭」的參展藝術家中選出拉黑子.達立夫、張致中,以及邱杰森與莫珊嵐雙人組合代表參展。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簡稱「國藝會」)於2018年創設「ARTWAVE——台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ARTWAVE —Taiwan International Arts Network),積極推動台灣藝術與國際鏈結,在「廣設台灣館」的策略項目上,2019年首度與日惹雙年展基金會合作,於第15屆日惹雙年展(Biennale Jogja)中創設「台灣國家館」(Bilik Nasional Taiwan),除順利促成多位台灣藝術家參與該屆雙年展之外,也與日惹雙年展基金會達成持續合作之默契。

在向外開拓各項國際合作的同時,國藝會亦尋求與國內各大場館的結盟,期待在整合各方的專業與資源下,持續擴充相關計畫所能發揮的最大效益。在此概念下,2021年國藝會除邀及高雄市立美術館(簡稱「高美館」)共同規劃「第16屆日惹雙年展」的台灣國家館外,也將偕高美館與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簡稱「臺亞基金會」)共同策辦「第三屆亞洲策展論壇」。

邱杰森&莫珊嵐,《雅加達事件簿》,「2021泛・南・島藝術祭」展覽現場,高雄市立美術館,2021。(攝影/王世邦,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邱杰森&莫珊嵐,《雅加達事件簿》影像畫面,2021。(藝術家提供)

日惹雙年展以赤道國家作為主題今年邁入第六屆,此次以大洋洲(Oceania)為主題,目光聚焦於探索南島民族寄居的千島之國(又譯「努山達拉」,Nusantara)與太平洋域(Pacificscape),本屆日惹雙年展策展人艾麗亞.内薇斯塔 (Elia Nurvista)與阿佑斯·波宛吉(Ayos Purwoaji)期望藉由「誰擁有海洋?」(Who owns the ocean?)的提問,呼籲人們應放下傳統的國家疆界,以重新探索與認識這片廣大的海域所孕育的多元文化及族群。由於日惹雙年展延續多屆之核心關懷與本屆的策展主題,與高美館在其主辦之「2021泛.南.島藝術祭」中所強調「以島嶼/海洋而非陸塊作為關注基準點」與「擁抱海洋流動與去疆界的特質」,可說是完全呼應,因此高美館自「2021泛.南.島藝術祭」的參展藝術家中選出拉黑子.達立夫張致中,以及邱杰森與莫珊嵐(Margot Guillemot)雙人組合代表參展本屆日惹雙年展台灣館。

張致中,《海不平面》,「2021泛・南・島藝術祭」展覽現場,高雄市立美術館,2021。(攝影/王世邦,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2021日惹雙年展台灣館將從歷史、地緣、文化、情感等面向反思我們與海洋的依存關係,重新思考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開採、占奪與取用,以及海洋在工業技術、殖民拓展、現代化的過程中,被劃入人類/人為領域的影響,重新以海洋生態系統來認識這個領域,並重建我們對海洋的記憶與情感。拉黑子.達立夫「旅行在五十步的空間」「颱風行動計畫」是從撿拾海洋漂流廢棄物出發延展出系列作品,從身份認同、神話傳說、生命經驗與海洋環境的角度,將這些人類生活中被遺棄的殘片重新縫合、拼貼及裝置,指引出精神與環境連結的共存世界觀。張致中的《海不平面》主要從科學與社會等角度討論海並非平面的事實,包含暖化海面上升、太平洋十年濤動的大氣觀察、島嶼∕濱海陸地消失等社會議題。邱杰森與莫珊嵐的《雅加達事件簿》則是以海洋史、殖民路徑史的虛構再書寫,重構一個從外部權力觀看的歷史。

拉黑子.達立夫「旅行在50步的空間」作品系列2015年展出舊照,圖為藝術家每日外出繪畫的袋子、工具、跟畫布。(藝術家提供)
在「颱風行動計畫」系列作品中,拉黑子.達立夫將他長期自海灘撿拾的拖鞋集中起來,轉化成有力的藝術形式,以台灣阿美族人的觀點回應全球氣候變遷的生態議題。(篤固工作室提供)

除了本屆日惹雙年展台灣館的策劃參展,國藝會亦將與新南向民間智庫台亞基金會、印尼日惹雙年展基金會及越南國家文化藝術研究院(VICAS)等ARTWAVE國際網絡夥伴,在日惹雙年展展出期間,於10月23至24日在高美館舉辦「第三屆亞洲策展論壇」,論壇將以「環.球」、「越.南」、「洋.面」等三大主題,取其「環顧全球,跨越南方,面對海洋」的精神,來搭建台灣、印尼、東南亞與大洋洲區域之間的對話。論壇預計邀請包括阿莉亞.斯瓦斯帝嘉(Alia Swastika,日惹雙年展基金會總監)、埃德.達瑪萬(Ade Darmawan,第15屆卡塞爾文件展藝術總監)、 阮氏秋芳(Nguyen Thi Thu Phoung,越南VICAS副院長)等策展人及藝術家與會,以台灣高雄為實體據點,國外講者連線出席,這場虛實整合的策展論壇,將聚焦台灣與全球南方的文化交流。 

ARTWAVE線上跨國記者會合照:上排由左起依序為國藝會林曼麗董事長、台亞基金會蕭新煌董事長、高美館李玉玲館長;下排左起依序為日惹雙年展基金會Alia Swastika總監、越南VICAS副院長阮氏秋芳。

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表示,ARTWAVE「廣設台灣館」的項目,以「BOT」(建立Built、操作Operate、移轉Transfer)為推動策略,而與日惹雙年展的合作,即是這個策略的具體實踐。藉由「建立」與日惹雙年展的合作關係,以及實際「操作」首屆台灣館的展覽呈現,並在擴大視野與連結的目標下,進一步進行「移轉」媒合,期使ARTWAVE所開發的路徑資源,能持續為國內外當代藝術界所運用,如同無垠洋面上的長浪(wave),推波助瀾,透過藝術參與,營造台灣獨立自主(independence),整合多贏的國際局面。

臺亞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認為,以人為本的文化交流是台灣新南向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海洋文化與南島民族遷徙是台灣與東南亞之間最長遠的歷史淵源。新南向政策未來應透過南島藝文合作,展開更多民間交流。蕭董事長進一步表示,「本次日惹雙年展與亞洲策展論壇的跨國合作,不僅是推進新南向文化交流的重要合作,也讓人充分感受南島藝文創作的活潑能量。」

高美館館長李玉玲表示從「大南方South Plus」新座標重新定位高美館,以「泛」跨越邊界的視野、「南」多元與非中心收束的觀點、「島」海洋性多邊連結等概念精神,將高美館對南島當代藝術多年關注打開,涵納更寬廣的文化思維,帶向更廣闊的跨區域對話,在首次推出「泛.南.島藝術祭」即透過日惹雙年展與亞洲策展論壇之合作達進行國際對話連結,同時將台灣藝術家推向世界的藝術舞台。

 拉黑子・達立夫,《旅行》作品局部,糖廠古布疋、簽字筆、海廢拖鞋、壓克力原料,「旅行在五十步的空間」,2013。(藝術家提供)

延伸閱讀|

高美館「2021泛.南.島藝術祭」
聚焦全球南方,高美館「泛.南.島藝術祭」開展

國藝會「ARTWAVE——台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
V-Touch談話|林曼麗 X 簡秀枝:國藝會如何領軍臺灣藝術國家隊
林曼麗 X 簡秀枝談「藝術國家隊」出擊策略: 如何讓台灣的文化實力被世界看見

ARTouch編輯部( 169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