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帝王開筆到民間年畫, 和氣正行運

帝王開筆到民間年畫, 和氣正行運

From Imperial First Writing Ceremony to Folk New Year Pictures, Harmonious Qi and Mindfulness Activities

說到農曆新年,家家戶戶都「紅了」,除了貼滿長長短短的春聯。相距不遠的清朝雖然沒有這類發光的高科技,以木版彩色套印出的年畫,雕刻細膩、分色細緻,它的風采可絲毫不遜於今!

「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讀到這兒,您是否已不自覺哼起賀年曲呢?恭喜恭喜,新年到!

說到農曆新年,家家戶戶都「紅了」,除了貼滿長長短短的春聯,各式討喜的年畫更是引人注目,紮著兩條小辮子的小童憨憨笑、威武的門神眼睛瞪得老大、財神捧著超大的金元寶、鯉魚奮起來個龍門躍,甚至美國的米老鼠、日本的凱蒂貓也來參一腳,齊來過個農曆年,紅色的底紙上印著色彩鮮麗的圖案,押金邊、雷射光,折射出耀眼光芒,喜氣洋洋。

相距不遠的清朝雖然沒有這類發光的高科技,以木版彩色套印出的年畫,雕刻細膩、分色細緻,它的風采可絲毫不遜於今!放眼望去有位人兒不容忽略,他臉也圓圓人也圓,笑呵呵!〈一團和氣〉!也作「和氣致祥」,「和氣吉祥」。圓圓討喜的可愛人物,穿著大紅大綠的華服,手拿寫著「一團和氣」四個大字的卷軸,便是清代年畫裡的大明星:一團和氣圖。縱貫清乾隆至嘉慶年間(1736-1820)迄今,橫跨中國東南方,無論是蘇州、南京、揚州、濰坊、灘頭,都有他的芳蹤,而蘇州桃花塢可是箇中代表,豔冠群芳自是不在話下,現存最早的一團和氣年畫也是桃花塢的,學者們紛紛推測,「一團和氣年畫」可能就是從桃花塢開始的。而這「古椎」的胖子來頭可不小,源頭還要從明憲宗說起。

蝦密!胖子原來是三個人:從明憲宗〈一團和氣〉說起

明憲宗即位時,明朝幾經跌宕,內憂外患層出不窮,先是明正統十四年(1449)憲宗的父親英宗御駕親征蒙古瓦剌失敗受俘,北京也遭圍困,叔父郕王在大臣的擁簇下即位為景帝,並在于謙等人的努力下成功保衛北京。英宗被釋回後,景帝不願交還皇位將其軟禁在南宮,景泰八年(1457)元月趁著景帝重病英宗復辟成功,是為奪門之變,景帝被廢,並於是年三月逝世,于謙也遭誣衊被殺,相關人士一併受誅連,冤案一時。

天順八年(1464),17歲的少年皇帝憲宗即位,恢復景帝帝號,為于謙等人平反。憲宗成化元年(1465)所作的〈一團和氣〉便成於這樣的脈絡下。該圖乍看是個笑容可掬的胖子,仔細一看竟然是三個團抱在一起的人!兩位側臉的人物額貼額、鼻對鼻,一起拿著經卷,合觀便成了正面人物,伸出雙手環抱著兩人,饒有奇趣。他們身上的小道具暗示著各自的身分,儒士方巾、佛珠、道冠,儒釋道在憲宗的巧思下三教合一。上方詩塘裡憲宗寫得明白,畫的是「一團和氣」,說的是虎溪三笑的故事。淨土宗祖師東晉高僧慧遠居於廬山,每每送別訪客必不過虎溪。一日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與天師道道士陸修靜來訪,送別時三人聊天太過契合歡暢,一不小心便越過了虎溪,於是相視大笑。分屬儒釋道的三人都能夠能契闊道合,共侍大明的朝野各派卻擾攘紛雜,憲宗有感而發:「嗟世人之有生,並戴天而履地。既均以同賦,何彼殊而此異?唯鑿智以自私,外形骸而相忌。雖近在於一門,乃遠同於四裔。偉哉達人,遐觀高視;談笑有儀,俯仰不愧。合三人以為一,達一心之無二。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噫!和以召和,明良其類。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備。豈無斯人,輔予盛治。披圖以觀,有概予志。聊援筆以寫懷,庶以警俗而勵世。」憲宗〈一團和氣〉具有期勉朝野齊心一意輔佐朝廷的政治意義。

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元年(1465)作〈一團和氣〉,48.7×36cm,北京故宮藏。(本刊資料室)

三人團抱在一起的「一團和氣圖」是憲宗的創發?還是當時的流行圖繪?如今已無從得知。然而身為一國之君的憲宗繪此以召天下,對一團和氣圖的傳播或許有相當的助益。有趣的是,相同的圖案在別處卻有不同的名字,正德年間(1506-1521)有〈太和圖〉版畫。在這兒,團抱的三人位於一個大圓裡,合觀而成的正面人物,耳垂飽滿、額心一點朱砂、袒胸露腹,與其說是慧遠,更是笑呵呵的彌勒佛,祥雲現瑞、仙山呈祥,一派好兆頭。拿卷軸的人換成了彌勒佛,他特地把卷軸翻過來讓我們看個清楚,上頭寫著:「一團和氣現三身,本性原來共一真,眾生休別分三教,一體同看即一人。」一團和氣不消說,還特別提醒讀者,這圖可得合觀啊!雖然與憲宗〈一團和氣〉同樣強調和諧一致,圖文相和,帶有一股濃郁的民間氣息,更可能是「一團和氣圖」在坊間流傳的模樣吧。

明正德年間(1506-1521)〈太和圖〉。(本刊資料室)

而這類圖像在憲宗成化十九年(1483)所編纂的精美寫繪本《全真群仙集》中作〈三教混一圖〉,憲宗曾孫朱載堉嘉靖四十四年(1565)在少林寺所立的碑則稱為〈混元三教九流圖〉。以後者為例,團抱的三人和〈太和圖〉一樣位在大圓裡,不同的是正面人物往前環抱的雙手不見了,構圖簡單了、線條簡潔了,團抱的三人顯得超級圓,不僅如此,手持卷軸上更有九道流水匯聚成小圓,由外而裡堆疊出三個同心圓,正分別代表著「混元」、「三教」和「九流」。「佛教見性,道教保命,儒教明倫,綱常是正。農流務本,墨流備世,名流責實,法流輔制,縱橫應對,小說咨詢,陰陽順天,醫流原人,雜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難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金玉五穀,心身皮膚,鼻口耳目。為善殊塗,咸歸于治,曲士偏執,黨同排異。毋患多岐,各有所施,要在圓融,一以貫之。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上方的贊文從三教到九流,至人體而法門,與憲宗〈一團和氣〉、〈太和圖〉版畫講的、畫的雖然是同件事,側重的則是三教合一,宇宙生生不息。
圖像有一種,用法是兩樣,這三人團抱的圖像既有別分彼此、一團和氣的好寓意,又可以用來說明三教合一的道理。

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十九年(1483)編纂《全真群仙集》〈三教混一圖〉,半葉框19×14 cm,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刊資料室)
明朱載堉嘉靖四十四年(1565)立〈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拓本。(本刊資料室)

花特!這也太吉祥:桃花塢〈一團和氣〉,和氣啦!

清代三大年畫製作中心之一的桃花塢,這兒一團和氣的大腕,鏘鏘!那絕對是現存最早,成於清乾隆嘉慶年間的〈和合致祥.一團和氣〉。胖嘟嘟的人物笑嘻嘻,手拿著一團和氣卷軸,頭上還有塊和合致祥的匾額。正面人物綁雙髻,臉兒圓圓、身子圓圓,手裡還拿了個卷軸,果然在圖像淵源上和明代三人團抱的圖像關係匪淺,卷軸、匾額上的一團和氣、和合致祥也承襲了明憲宗〈一團和氣〉、〈太和圖〉以來的好寓意。

清乾隆嘉慶年間(1736-1820)蘇州桃花塢〈和合致祥.一團和氣〉,68.8×51cm,日本私人藏。(本刊資料室)

然而說是姥姥,偏生綁著娃兒的雙髻、胸前還掛個「長命富貴」長命鎖;說是娃兒,那魚尾、眼袋、法令紋卻深深,頭頂還露出了青青頭皮,謎樣啊!原來一團和氣,典出宋代理學家程顥,說的是他待人接物一團和氣。還有一則傳說是關於程顥的,鎦績作於明弘治年間(1488-1504)的《霏雪錄》裡記載,程顥曾夜宿於佛寺,半夜突然聽到喀擦喀擦的聲響,點起燭火一看,有一隻老鼠銜著書正要從佛像的肚子裡跑出來,他取過來發現是本丹書,謄了一份後再把原書放回佛像裡面,翌日又請工匠把佛像封了起來。程顥照著丹書修煉月餘,身體不但發出光芒,用煉好的丹藥塗在銀器上,還能點銀成金。這個傳說在晚明以來似乎特別流行,晚明謝肇淛《文海披沙》、錢棻《蕭林初集》、清初王棠《燕在閣知新錄》……數不清的文獻訴說著同一的故事,不難想像時人耳熟能詳;據聞在不同的版本中,程顥修煉後甚至返老還童了。一團和氣的老娃兒,或許就是融入了程顥返老還童傳說的成果。傻傻分不清的年齡問題解決了,繼續看下去,哇!一身華服,真是吉祥圖繪大集錦。蝴蝶呈福,牡丹富貴,山茶梅花齊報春,雛菊靈芝拱仙壽,更別說那如意紋、祥雲紋、回紋,個個是好紋。也別忘了上方的匾額、手裡的卷軸,樣樣都精緻。

〈和合致祥.一團和氣〉為木版彩色套印再局部敷彩而成,顏色明麗又輕快。彩色的版畫,最早是在一塊木版上塗上許不同的顏色,再覆紙印刷,後來發展出木版彩色套印,不同的顏色分版套印,要完成一幅精緻的彩色版畫可要用到數十塊木版,這項技術在晚明蓬勃發展,《蘿軒變古箋》、《十竹齋書畫譜》、《十竹齋箋譜》便是箇中佼佼者,桃花塢的彩色套印技術也奠基於此。〈和合致祥.一團和氣〉色彩多樣,不但包辦了紅、黃、藍、綠,同樣的顏色又還有深淺之別,更遑論細膩的紋樣也是一大挑戰,然而細細觀察,每個顏色不偏不倚地落在了正確的位置,技藝超群。為了保存文化遺產,桃花塢王榮興畫店當今的傳人房至達曾與其他三位刻工共同複製此版一團和氣圖,四個人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大功告成,木版數量高達32塊,真是耗工費時、分色精細。咦!以同一套木版印出來的〈和合致祥.一團和氣〉,怎麼穿不一樣顏色的褲子呢?原來就像蓋印章一樣,同一個印章可以鈐紅色,也可以印藍色,木版每回覆紙印刷時也可以刷上不同的顏色,製作出一個個不同顏色的老娃娃。而人物豐肥的臉蛋,就要靠人工敷彩了,眼窩、法令、臉頰與下巴等處暈染細膩,更添靈活生動。色彩明麗、工藝精湛,正是清乾隆嘉慶時期桃花塢年畫的特徵,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清乾隆嘉慶年間(1736-1820)蘇州桃花塢〈和合致祥.一團和氣〉套色對照圖。(本刊資料室)

美好的代價是高昂的,如此精美的年畫要價不會便宜。這是太平盛世,蘇州是大清王朝下繁榮沸騰的商業之都,時人李斗在《揚州畫坊錄》裡如此形容江南城市:「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乾隆時候的地方志《吳縣志》更載:「四方萬里、海外異域、真奇怪哉、稀世難得之寶,往不畢集,誠宇宙間一大都會也。」大都會蘇州,以商業聞名。蓬勃發展的經濟,提供買賣的沃土。稍早在清雍正乾隆(1731-1795)時候,桃花塢裡另一種「仿泰西筆意」的年畫,驚人地以木版畫創造出了西洋銅版畫的效果,在高達1公尺、寬半公尺左右的巨幅裡,以鮮明的透視、銅版鏤刻般的線影法畫下蘇州勝景、戲曲故事還有仕女佳人,精美的品質、巨大的尺幅,十之八九比前面說的一團和氣更貴。馬雅貞研究此種蘇州勝景圖指出,蘇州城裡來自各地的商人、部分有相當經濟力量的城民都是可能的買主。一團和氣年畫與之大小不同、內容不同,目標的買主也可能不一樣,無論如何,蘇州城裡總有買得起的人。

及言至此,說書人也會為接下來的好景不常嘆息。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堆疊的不是名詞,是大清帝國由盛轉衰歷史。《庚申噩夢記》、《庚申避亂日記》、《蘇台麋鹿記》,光看書名就知道清咸豐庚申(1860)蘇州遭難了。是年二至五月,太平軍二破清兵江南大營,清兵節節敗退至蘇州,所到處卻是到處搶劫,在太平軍到達以前,他們以守城為名點燃蘇州閶門大火,一燒三晝夜。桃花塢倖存了下來,卻也變了。

變怎樣?就看清代晚期桃花塢的主要畫店王榮興畫店作的〈如意.一團和氣〉。老娃娃綁雙髻,簪上兩朵紅花真喜氣,華服照樣大紅綠,加入鮮黃很吸睛,手持卷軸「一團和氣」;頭上蝙蝠超級忙,口咬佛手和蟠桃,「如」、「意」分別寫其上,翅膀還掛兩宮燈。蝠諧音福,佛手諧音福壽,蟠桃象徵長壽,宮燈團圓喜慶又光明,真可謂多福多壽如意放光明。線條流暢粗放,鮮紅配鮮黃色,套色鮮豔對比強烈,再加上寓意吉祥的蝙蝠等主題,全圖喜氣熱烈,洋溢著濃厚的民俗氣息。風格的轉變顯示出桃花塢的轉向──成本降低、大量印刷,更接近我們今日認知的年畫。此時桃花塢年畫向農村地區大量兜售,歲末至三、四月農閒時更有賣畫掮販,擔著年畫在鄉村間唱賣,廣泛的行銷也使其對其他地區的年畫產生了影響。

清末蘇州桃花塢王榮興畫店作〈如意.一團和氣〉,中國藏。(本刊資料室)

老娃娃終於成為真娃娃。民初桃花塢朱榮記畫店作〈如意.和氣致祥〉,魚尾紋、法令紋通通不見了,「膨皮」的可愛娃娃與如意蝙蝠配成對。娃娃圓中帶方,腦袋抬得高,因此肩膀也更容易被照見,身體結構分明。雙髻上,滾黃邊的菱形髮簪垂吊著黃流蘇,紅色的繩頭從髮髻後方探出,髮飾複雜講究;衣服上,紅底黃花滾藍邊,對比鮮明;卷軸上「和氣致祥」四字也色彩斑斕,分別用紅、藍、黃、藍綠色寫成。桃花塢裡還有個不明畫店作的雙胞胎〈如意.和氣致祥〉,除了套色有些不同,乍看簡直一模一樣,仔細觀察卻可以發現線條、色塊形狀在細節上有若干差異,原來出自不同的兩套版子,這可能反映著此圖廣受喜愛,一時流傳頗多。無獨有偶,遠在湖南的邵陽灘頭,也有〈如意.和氣致祥〉,不只同是真娃娃與如意蝙蝠的組合,從娃娃的身體結構、造型穿搭,到色彩配置,都可以看出與桃花塢版關係密切。然而灘頭版的物像結構卻顯得含糊不清,最明顯的是蝙蝠頭身分家,翅膀不像翅膀倒像兩塊板子,這其實是模仿常見的通病。難道灘頭〈如意.和氣致祥〉模仿自桃花塢嗎?圖像的流傳與演變是個複雜的大問題,年畫往往沒有紀年也增加了判斷的難度,以單一個案下定奪更難免失之武斷,然而考慮一團和氣圖在桃花塢的源流與發展,確實不無可能呢。一團和氣有著跨區域的魅力。

民初蘇州桃花塢朱榮記畫店作〈如意.和氣致祥〉,48.7×36cm,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藏。(本刊資料室)
清末民初蘇州桃花塢〈如意.和氣致祥〉,藏地不詳。(本刊資料室)
清末民初湖南灘頭〈如意.和氣致祥〉,藏地不詳。(本刊資料室)

哪尼!到處都有:點燈桌遊唄!

一如卡通米老鼠、凱蒂貓到年畫串場,大受時人喜愛的一團和氣老娃娃也在不同媒介現芳蹤。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透過明蘇州的風流才子唐寅的眼睛,五百多年的蘇州燈火星星月如銀。蘇州花燈聞名早,南宋周密《乾淳歲時記》有云:「禁中元夕張燈,以蘇燈為最。」明清時候更是盛極,即至1925年時,蘇州製燈店鋪有117家之多。燈畫手繪、印刷皆有,桃花塢便印了不少。桃花塢〈燈畫八幅〉,圓圈圈裡是滿載而歸、聚寶盆、加官晉爵、張仙送子……和氣致祥!蝙蝠、佛手、壽桃環繞著老娃娃,福壽雙全真是好彩頭。依著圓圈把圖案剪下黏上走馬燈,點燃燭火冷熱空氣對流,圖像轉動不停,升官、發財、子孫滿堂、一家和樂,喜慶非常。除此之外〈燈畫12幅〉中也有老娃娃的可愛身影。

清末蘇州桃花塢〈燈畫八幅〉,26×51.5cm,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藏。(本刊資料室)
清末蘇州桃花塢〈燈畫12幅〉,24×56cm,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藏。(本刊資料室)

來,擲個骰子,誰先到終點誰就贏了,今天我們玩大富翁,過去古人們玩選彩格。遊戲紙上繪著一螺旋,螺選裡由外而內是一個個格子,骰子點數決定前進後退,誰先到達正中央就是第一名。這類遊戲紙名目可多了,升官、花神骰牌、蘇州名橋、生肖、玩具、象棋……清嘉慶五年(1800)蘇州桃花塢中桂正興作〈象棋圖〉便是遊戲紙,螺旋由外而內是車、卒、馬、兵、炮等象棋棋子,圓滾滾的老娃娃正中央端端坐。遊戲紙,不簡單,操弄圖像可有一套。先看老娃娃,圓臉、圓身體拿卷軸,說他是一團和氣,偏生拿著象棋圖軸。其他就更好玩了,《中國木版年畫集成》圖說寫得明白,「士」下面是葫蘆紋,「象」下面有芭蕉扇,「卒」則為玉板,大「炮」魚鼓,小「炮」蓮蓬,正是李鐵拐、漢鍾離、曹國舅、張果老與何仙姑等仙人著名的象徵物。群仙、八仙也是桃花塢年畫的常客,是時人熟到不能再熟的題材,他們看了〈象棋圖〉也會會心一笑。

清嘉慶五年(1800)蘇州桃花塢中桂正興作〈象棋圖〉,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本刊資料室)

黃協塤《鋤經書舍零墨》、徐珂《清稗類鈔》等晚清筆記小說記載了一則有趣的〈一團和氣〉故事。南匯(江蘇南匯,今上海南匯區)吳省欽,乾隆年間進士,累遷左都御史,是文官中僅次於正一品的從一品大官。清著名的大貪官和珅尚未取得功名前曾是他的學生,等到和珅發達了,吳省欽趨附,反而拜於和珅的門下,士林引以為恥。和珅垮台後吳氏也削職返鄉,其門生故意贈送一幅「一團和氣圖」,譏刺他「一團和珅之氣」,吳氏遂羞憤至死。一團和氣在清朝,明以來的三人團抱持續延燒,桃花塢裡來的老娃娃也來勢洶洶,故事未必是真的,一團和氣圖在清時普遍流行,假不了!

桃花塢裡老娃娃,至各地,到花燈,達桌遊,到處和氣到處都吉祥!

本文原載於《典藏古美術》第257期(2014年2月號)。更多古美術精彩圖文請關注 典藏古美術Facebook 。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王育成《明代全真宗祖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王樹村《中國年畫發展史》,天津:天津人民美術,2005。周新月《蘇州桃花塢年畫》,南京:江蘇人民,2009。馬雅貞〈商人社群與地方社會的交融─從清代蘇州版畫看地方商業文化〉,《漢學研究》2010年6月,頁87-126。單國強主編《院體浙派繪畫》,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馮驥才主編《中國木版年畫集成》,北京:中華書局,2005。薄松年《中國年畫藝術史》,長沙:湖南美術,2008。邊鵬、陳見東〈年畫《一團和氣》圖像初考〉,《藝術理論》2009年第4期,頁28-29。

作者 / 鄭婷婷 ( 9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