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預展首日現場的臺灣藝術市場脈動:2025 ART TAIPEI精選展位(上)

預展首日現場的臺灣藝術市場脈動:2025 ART TAIPEI精選展位(上)

第32屆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今(10/23)日以VIP預展啟動。本屆ART TAIPEI具明確的國際布局與在地連結,參與展商包括68家臺灣畫廊與52家國際畫廊,無論來自臺灣本土還是國際,經典老牌畫廊與各具風格和專注點的年輕畫廊皆具亮點。本文精選21間ART TAIPEI的必看展位,推薦給讀者。

在全球藝術市場區域格局變動劇烈的這一年,秋季的臺灣藝術生態呈現何種氛圍,尤其令人關注。第32屆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ART TAIPEI)今(10月23)日以VIP預展啟動。近年來在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的積極推動下,台北藝博攜其連動的台北藝術週,正努力從區域型藝博會,轉型為亞洲收藏網絡的重要節點。

2025 第32屆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VIP預展日。(本刊資料室)

本屆ART TAIPEI具明確的國際布局與在地連結,參與展商包括68家臺灣畫廊與52家國際畫廊,無論來自臺灣本土還是國際,經典老牌畫廊與各具風格和專注點的年輕畫廊皆具亮點。我們將分兩篇報導為讀者介紹今年度ART TAIPEI的必看展位。

2025台北藝博會展場平面圖與21間精選畫廊展位。

季豐軒│A05

睽違十多年,香港頂尖畫廊季豐軒再次回到ART TAIPEI,這次不僅帶來常玉、謝景蘭、彭貢潘(Pierre Boncompain)、郭成東、義大利的瑪蒂奧・培利思(Matteo Pugliese)與盧卡・德・安傑利斯(Luca De Angelis)、南美藝術家奧斯瓦爾多・維加斯(Oswaldo Vigas)、敘利亞裔的齊亞德・達盧勒(Ziad Dalloul)、方少華、薛松等多元的藝術家陣容,驚喜呈現東西方藝術家之間與多元媒材間的靈感撞擊與對話。

展場外面即以一幅常玉的靜物畫《果盤、花籃與杯具》展開序幕,該作是常玉「粉紅時期」的經典作品之一,這時期的作品多營造出浪漫、溫柔、夢幻的色彩氛圍,是藝術家生涯的第一個高峰。《果盤、花籃與杯具》更是透過平凡的場景,創造非凡的特質,也與謝景蘭的作品遙相呼應,謝景蘭《皚白之上》以東方哲思的留白作為畫面的主要構成,其中的線條更展現藝術家對於電子音樂與身體舞蹈律動的著迷。齊亞德《春之祭》則是以濃烈獨特的色彩,成為展位中不可忽視的作品,畫面呈現在自然景緻中的餐桌,卻不見人的身影,除了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外,更象徵著兩者雖然有著時間尺度的差異,但卻能在某種精神連結中共存。

2025 Art Taipei 季豐軒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貝浩登│A06

重返ART TAIPEI,貝浩登以聯展形式帶來橫跨20世紀大師傑作、知名藝術家,以及中生代與新生代藝術家的新視角 。

展位亮點聚焦於戰後大師:歐洲抽象藝術關鍵人物漢斯.哈同(Hans Hartung),並可於VIP展間看到安娜—伊娃.伯格曼(Anna-Eva Bergman)的作品。哈同作為抒情抽象主義的重要代表,本次作品呈現其運用石版印刷墨轆施作壓克力顏料的獨特技法。伯格曼則運用金屬箔、蛋彩等標誌性媒材,捕捉北歐景觀精髓,喚起如浪漫主義風景畫般的崇高意境。

展位同時帶來林恩.查德威克(Lynn Chadwick)以「伴侶關係」為主題的青銅雕塑 ,以及李培(Lee Bae)、尚-米歇爾.歐托尼耶(Jean-Michel Othoniel)兩位中堅力量。當代之聲則有Mr.與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最新連袂創作,並展出旅居倫敦的臺灣藝術家黃麗音(Steph Huang)的觀念雕塑等作品。

延伸閱讀|【ART TAIPEI 2025】歐洲根基,亞洲回響:貝浩登亞洲合夥人龍玉談畫廊在全球藝術版圖中的亞洲實踐

2025 Art Taipei 貝浩登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也趣藝廊│A07

也趣藝廊於此次ART TAIPEI推出「Open Territory 開放式疆界」主題展,呈現多位國內外藝術家作品,共同探討在游離的條件下尋找屬於自身的心靈座標。展覽將藝術視為重啟社會與個體連結的介面,透過視覺對話反省內在與世界的關係,呈現多維度的當代感知。
 
此次展覽涵蓋多元創作。臺灣藝術家華建強以膠彩描繪《在山泉水》,展現東方美學與自然意境。吳逸寒則運用水彩技法,模糊抽象與具象界線,勾勒女性與兒童輪廓。日本藝術家小泉悟(Satoru Koizumi)帶來擬態般的雕塑作品,他作品中披覆生物外衣的童稚面容,暗示現代人在多重角色間轉換的生存處境。也趣藝廊藉此展覽,體現藝術家從在地經驗出發,將個人視角轉化為全球議題的對話場域。

延伸閱讀|【ART TAIPEI 2025】也趣藝廊「開放式疆界」呈現多維度的當代感知

2025 Art Taipei 也趣藝廊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丁丁藝術空間│A18

集結來自 西班牙、義大利、英國、法國、白俄羅斯、澳洲、日本、中國等地共16位藝術家,以繪畫、雕刻、陶瓷等多樣創作形式,展現豐富的當代表現語彙與思想維度:大家耳熟能詳的西班牙藝術家莫伊,這回以鮮紅主色調翻玩生存空間與困境,2025年新作《活在夾縫間》令人莞爾;長居波蘭的白俄羅斯藝術家迪馬,以繁複細膩的筆觸點描、勾勒出謎樣的異獸與奇幻場景,壓克力新作以馬賽克般的點描筆觸形塑如幻覺般的異次元空間,令人驚艷;義大利藝術家愛德華多以迷霧和風暴作為繪畫主要概念,取材生活風景,以迷霧營造孤立不安,以風暴代表自然超越人類的制衡力量,大尺幅新作彷若落地窗景;英國藝術家Rhys Brown以鮮豔的寶藍絨毛熊,聚焦反戰,並反映英國社會議題。

2025 Art Taipei 丁丁藝術空間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丹之寶│B02

以專注喜馬拉雅藝術為獨特之處的丹之寶畫廊,為本屆ART TAIPEI帶來以「離散」為主題線索的聯展,透過八位具東西方文化生命經驗的亞洲藝術家,展現兼具文化哲思與日常體驗、各不相同的複合美學,其中多位藝術家都具全球性美術館和大型展覽的經驗。
 
展位亮點之一,是被譽為「尼泊爾現代藝術之父」的萊因.辛格.班德爾(Singh Bangdel),出生印度的尼泊爾家庭,他早年留法,曾獲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後受尼泊爾國王邀請擔任國家藝術學院院長,而立之年定居尼泊爾,成為尼泊爾藝術現代化之路的重要奠基者。現場展出多件他的具象與抽象畫作,其中作於1970年的抽象繪畫《自然的憤怒》深具力量,這也是他的作品首度在亞洲的藝博會亮相。丹之寶畫廊將在明年的香港Art Basel推出其個展。

另一位亮點藝術家,是正在臺南市美術館舉辦個展的美籍尼泊爾裔藝術家才仁.夏爾帕(TsherinSherpa),其深入唐卡傳統、又闢出一條當代創新的路徑,在國際間深具知名度。此外還同場展出訶莎.卡瑪(Asha Kama)、金寶.旺楚克(GympoWangchuk)、丹增.葛美(Tenzin Gyurmey)、金柏麗(Zimbiri)等幾位來自喜馬拉雅地區的藝術家。
 
同時,丹之寶畫廊也帶來旅居德國的中國抽象藝術家沈翰、以及近期開始合作的旅居巴黎的華裔藝術家齊倬的作品,同樣的跨文化經驗熏陶之下,不同的藝術表現力,並陳之下饒富韻味。

延伸閱讀|「宇宙迷宮」:喜馬拉雅當代藝術的兩種凝視

2025 Art Taipei 丹之寶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赤粒藝術│B07

赤粒藝術於2025 Art Taipei推出主題展「春光之外」,其圖透過藝術體現「望向春光之外」的視野,看見可見與不可見的風景。赤粒藝術的策展方向延續其深耕水墨的專業視角,同時納入國際創作,試圖追求當代精神與傳統靈魂的並陳與對話。本次展位匯集洪美玲、鄭君殿、劉家瑋、水上嘉久等七位藝術家之作,並著重於探討水墨語彙的當代轉化。

進入展區,最引人矚目的是資深水墨大家李茂成的巨幅系列作品《觸》,其以極其細緻的筆墨,精微捕捉自然情態與光影迭變。展位特別帶來梁兆熙2025年新作《林》與《樹》,此為本次由法國帶回臺灣展出的力作,其以炭筆與壓克力顏料重新詮釋山林意境。李茂成與梁兆熙對傳統語彙的當代叩問,在展位上與呂浩元色彩鮮豔的《黑珍珠》構成鮮明差異,呈現了赤粒藝術對跨越傳統與當代邊界的無限探索與能量。

延伸閱讀|【ART TAIPEI 2025】望向春光以外,赤粒藝術於台北藝博開啟當代與傳統的雙重凝視

2025 Art Taipei 赤粒藝術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異雲書屋│B09

以深厚東方美學底蘊獨樹一幟的異雲書屋,今年精選20世紀水墨藝術重革新者余承堯之黑白書畫作品,主展牆特別以朱砂色映襯其質地綿密之筆墨,一旁的梁兆熙炭筆與偶有的幾抹色彩,古雅雋永蒼茫鮮活 ;長期主打的于彭也未缺席,山林人物畫作兼有;吳士偉惹人憐羡的細筆精卉可以與周川智兀自脫俗的秀雅瓶花相對而觀,一中一西,一約一盛,趣味十足;此外山本尚志簡扼大墨的奇物怪人、劉欣以古書為靈感,自由還魂假想造型的文本再現、常陵的大筆刷芭蕉綠與關渡紅也都不容錯過。新生代藝術家中,來自馬來西亞,定居臺灣的陳睿淵以旅行期間的記憶與窗景,薄暮雲霞映照鄉愁與歸屬感的濃淡苦甜;顏妤庭以書法筆劃構成的變形人物等,反思社群與資訊爆炸對現代人的影響,10位藝術家精妙奇異各有可觀。

延伸閱讀|與誰同坐:卜茲書寫中的傳統溯源與當代開拓。在異雲書屋看見卜茲與其古人好友

2025 Art Taipei 異雲書屋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安卓藝術│B10

安卓藝術於B10展位呈現五位跨世代藝術家:黨若洪、林煒翔、馬堤耶‧馬哈切克(Matěj Macháček)、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與周楷倫之作,觀看個體如何在記憶、感知與自然之間重構精神風景。

以「心靈風景」為題,本次亮點包括黨若洪的新作《颱風》,延續他自「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後對災厄與存在的思索。冷暖交融的色調與拖曳、盤旋、刮擦的筆勢,描繪自然被狂風撕裂的瞬間,在抒情與速度感之間,展現破壞與重生的矛盾之美;林煒翔的《遊蹤(四十九)》則以層層薄染捕捉霧氣與光影的流動,在山嵐與孤樹的靜謐構圖中寄託心靈的安頓。

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的「椿花」系列,以黑底疊覆朱紅,經反覆打磨而顯現深紅光澤,使色彩成爲存在的語言;捷克藝術家馬哈切克則在《明亮的山丘》中融合東西方繪畫傳統,以強烈互補色營造超現實內在景觀,並展出兩件小尺幅新作;而在《地與海》中,周楷倫以俯瞰視角重構影像碎片,透過自由筆觸模糊兩者邊界,映照新世代的情感節奏與不安能量。五位藝術家以筆觸、光線與記憶各自描摹心靈風景,同時延續安卓藝術推動亞洲與國際對話的策展方向,展現當代藝術於精神性與市場性之間的平衡與活力。

2025 Art Taipei 安卓藝術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琢璞藝術中心│B12

琢璞藝術中心在本次Art Taipei推出藝術家張騰遠個展,再次以他標誌性的「鸚鵡人」敘事與幽默語彙,構築出一場跨越人類與他者、現實與想像的異境旅程。張騰遠將「度假」視為人類文明當中的暫停機制,進而將新作設定為:來自太空的「鸚鵡人」作為勘查地球的觀察者,也是人類文明的鏡像,他們以外來者的身分學習人類的休閒行為與社交儀式,如:在景點前拍攝合照、游泳池畔放空、參加美食派對等,成為藝術家筆下對於當代生活的戲謔描繪。張騰遠透過角色轉換與擬人化敘事探討「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並以一貫的高飽和色彩、蒙太奇般的轉場節奏,將度假解構為一連串超現實的片段。而作品的內核在於「放鬆」與「自我對話」之心境探索,也像是為觀者在繁忙高壓的現實生活開拓一方得以歇息的樂土。

2025 Art Taipei 琢璞藝術中心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敦煌藝術中心│B26

今年敦煌藝術中心呈現林麗玲、洪江波、李默父、林季鋒、董小蕙、洪平濤等六位藝術家。已包含膠彩、油彩、水墨與白描,勾勒出內在心境,以呼應外在世界:林麗玲古典細緻的油彩,花卉與人物姿態婉轉堅韌,含蓄表述生命態度;洪江波的花果枝葉與田園山景,緊扣鄉土情懷,澄澈靈動鋪展,尤其在稻田意象的描繪上,生機豐盈、樸實高潔;李默父以筆墨引領觀者踏入佛教經典與漢字美學的華麗雋永,橋接古今;林季峰以白描工筆水墨佛像穩健堅定,崇高莊嚴;董小蕙的清寂與逍遙化為鳶尾與海棠的幽雅身影,靜謐自在;洪平濤的水墨恬淡靈動,山川鍛造為風骨象徵。從傳統臨摹到抽象思維,跨越時代,沉靜深邃。

2025 Art Taipei 敦煌藝術中心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B39

首次參展Art Taipei的暮拉多元藝術空間以「如時」為題,呈現藝術家探尋時間的方式:蘇旺伸除了一貫打破空間構建邏輯的超現實油彩平面繪畫外,還帶來專場製作、罕見的彩繪氣球立體新嘗試,貫穿展間,使作品彼此對話;埃里克.普瓦特凡(Éric Poitevin)的植物與亡鹿攝影,乾淨寧謐的畫面捕捉生死樣態,探討法國生態及育殖平衡 ;另外由雕塑轉向攝影與數位影像的黃建樺,乍看彷彿浮雕的極繁物象,砌成視覺驚艷的有機結構;侯連秦《腦內意識》既日常又奇幻的佈設,獲選公共藝術展區外,新作《靈動》玻璃清透捕捉雲雨瞬間詩意,在白大理石、不銹鋼、玻璃等材質間自如穿梭變換輕重,挑戰剛柔。

2025 Art Taipei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Dopeness Art Lab│C08

鮮艷的風格,在展會中獨樹一格,這次帶來Jon Burgerman、Felix Treadwell、Dirty Black Ghost、Tony Yeh、Nio Ni、No2Good(不二良)、Kinjo等藝術家。其中Jon Burgerman為現居紐約的英國當代藝術家,以其充滿童趣、色彩鮮明、極具辨識度的塗鴉風格和可愛角色著稱,同期他也在Dopeness Art Lab帶來個展「FAMILY」。他的作品透過簡單的顏色、形狀和線條塑造角色來探索現代城市生活中的孤獨和群體互動,雖然外型簡單可愛,卻隱約可見複雜的情感,時而孤立、時而繁忙地置身於群體之中,反映了人類共通的情感和真理。

另外值得注意的還有,英國藝術家Felix Treadwell這次展出的作品,探索恐龍如何活在我們的集體印象之中,他將總是殘暴、兇猛的恐龍形象,以可愛、果凍般的色彩重新呈現,企圖創造我們對恐龍形象的新想像。美國洛杉磯藝術家Cleon Peterson以黑白鮮明對比描繪人物間的衝突、壓迫與暴力,藉此批判權力的扭曲與社會不公。作品中的黑白人形象徵強權者與受壓迫者,引導觀者審視當下社會現象與集體現實,其簡約深刻的風格,發觀眾對當代社會權力結構與人權議題的深刻反思。日本藝術家Kinjo的創作,則深受街頭塗鴉和滑板運動的影響,以街頭元素為基礎,融合了抽象主義與些許印象派的光影,並透過兒時記憶中的「麥片包裝」與漫畫書籍的元素進行創作,探討印刷品、設計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2025 Art Taipei Dopeness Art Lab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采泥藝術│C09

采泥藝術在本次展位上規劃了題為「承流‧回響」的聯展,依不同世代與主題風格,將七位藝術家的作品分為三個子題。
 
「起流|形的誕生(霍剛、李光裕)」關注兩位畫廊長期代理的資深藝術家,在色彩與幾何之間長期實驗、以獨特手法融入存在式哲學的霍剛近作展現新的造形格局,在雕塑中打造虛實相生之境的李光裕幾件大型作品尤其醒目,兩位資深藝術家不斷回歸初心,再一次次踏上新的造形實驗之路。

「潛流|物的感知(陸先銘、王淑鈴、陳承衛)中,王淑鈴獨特的抽象「山水」之最新作品展現出全新風格,在揮灑的抽象與結構性的完整之間塑造新的平衡,同場展出年輕藝術家陳承衛拙樸而具獨特象徵性的「生命之花」系列,以及陸先銘以寫實筆觸與抽象韻味召喚出神凝視的「老樹」系列,與此同時,陸先銘個展也仍在采泥藝術畫廊解空間內持續。

「新流|詩的延展(張嘉穎、盧宇)」則展現兩位年輕藝術家自成一格的獨創世界,張嘉穎宛若平行時空的異色童話,盧宇有機、多變而如精靈般的獸類雕塑,多展露受文學、電影、漫畫等多元文化影響的一代人兼具古典和混搭的美學風格。

2025 Art Taipei 采泥藝術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雷相畫廊│C10

雷相畫廊於 C10 展位以「漫潮」(Manga Wave)為題,回望圖像敘事的歷史,展現漫畫於今日文化體系中的藝術性與市場潛能。由日本漫畫巨匠手塚治虫與宮崎駿為起點,回望亞洲漫畫發展的核心精神,從戰爭、科技到人性省思,延伸自日本、臺灣與英國等地11 位藝術家之作,回應當代文化的現實與想像。

英國藝術家蓋瑞.亞默(Gary Armer)四幅新作首次亮相,延續其以塑料與鐵皮玩具為主題的創作脈絡。在寫實筆觸下,捕捉童年記憶與物質文化。兩件以「梅花鹿」與「龍蝦」為題的新作,靈感源於臺灣,同時結合港片符號,幽默中亦呈現懷舊與現代並存的張力。

臺灣藝術家林俊良之作則以《紐約時代》雜誌封面為靈感,藉美漫角色「小丑」的面具意象揭示自我內在光與暗的拉鋸,與其新作系列共同觀看,可見藝術家風格的延展;日本藝術家尾花賢一(Obana Kenichi)作品亦為本次亮點,其公共藝術作品遍布日本各地。在本次展出的小件雕塑中,藝術家以戴著頭套的人物模糊個體身分,象徵社會中默默支撐世界的平凡者,透過「遮蔽臉孔」,引導觀者思考匿名中的尊嚴與共感。

延伸閱讀|【ART TAIPEI 2025】漫畫的跨時代藝術對話,雷相畫廊帶你穿梭漫畫的圖像史

2025 Art Taipei 雷相畫廊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印象畫廊│C12

印象畫廊此次參與ART TAIPEI,以13位藝術家的精選陣容呈現跨越時代的藝術對話。畫廊延續其「經典與當代並陳」的展覽思維,將重要代表作與現代及當代繪畫、雕塑共同展出。
 
參展名單涵蓋臺灣美術史上多位奠基者,包括楊三郎、李石樵、陳德旺和張義雄等前輩藝術家。此外,國際華人抽象大師朱德群,以及雕塑家朱銘的代表作品也在此呈現。在當代部分,畫廊帶來國際藝術家傑夫.昆斯(Jeff Koons)、胡本.切克勒夫(Houben Tcherkelov)等人的作品。同時,常陵、許唐瑋、洪易等中生代與當代藝術家也為展覽注入了多元的繪畫及雕塑語言。印象畫廊透過此精選,展現對藝術史傳承與市場趨勢的廣泛關照。

2025 Art Taipei 印象畫廊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亞洲藝術中心│D01

亞洲藝術中心在本次展位上帶來九位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畫廊獨家代理多年的臺灣藝術家李真曾於巴黎凡登廣場展出的大型雕塑《清風雲露》,陳列於此次展位為其闢出的小型個展區入口,為其代表系列「大氣神遊」的重要作品,簡約而飽滿的曲線表現氣定神閒的自得姿態。同場展出的還有其韻味十足的紙上作品、以及雕塑新作。李真個展「迷思與不解:人性逆襲另類詭辯」也剛於畫廊開幕。展位另一亮點為亞洲藝術中心今年起代理的英國藝術家Charlotte Keates,此次展出一系列未曝光新作,將斑斕而有機的自然與多視角的建築空間結合,引發想像。
 
同場也展出多位亞洲藝術中心近年來主力推廣的藝術家經典之作,包括朱銘靈動而具力量的「人間系列」以及木雕「拱門」系列、莊喆富含東方底蘊的抽象繪畫、許東榮在材料與形式結合的實驗中創作出的簡潔雕塑、葉子奇描繪靜謐地景的卵彩寫實繪畫、董小蕙映照心境的桌面靜物油畫與紙本水彩作品,以及臺灣年輕藝術家蕭其珩和美國藝術家Howard Fonda結合現實與想像的近作。

2025 Art Taipei 亞洲藝術中心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尊彩藝術中心│D02

尊彩藝術中心於2025 Art Taipei以「臺灣藝術中的記憶與再現」為題,集結 12位跨世代藝術家,探討臺灣藝術如何在歷史與文化交匯處,發展出國際對話能力與本土情感並具的獨特語言。尊彩藝術中心致力於陳澄波作品梳理與研究。甫入場,便可以在尊彩展位入口處,看見三件陳澄波的經典作品,包括《夏日湖畔》、《拱橋邊的鳥居》以及《臺灣農家》,奠定這次展位中「記憶」與「再現」概念的起點。

展出內容跨越油畫、水墨至錄像等多元媒材,涵蓋了李重重的抽象水墨、劉得浪對山脈土地的深刻描繪,以及跨領域創作如許家維的錄像作品《土的工藝》、陳依純回應社會議題的創作等。這場對話不僅回望歷史,更展現了臺灣藝術在傳承與創新中的持續動態發展與豐富的文化認同。

延伸閱讀|【ART TAIPEI 2025】「臺灣藝術中的記憶與再現」,尊彩藝術中心呈現12位藝術家聯展

2025 Art Taipei 尊彩藝術中心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伊日藝術計劃│D03

伊日藝術計劃以「彩虹」作為這次的展場主題,在希臘神話中,彩虹被視為連結奧林帕斯山與人間的橋樑,其化身伊里斯(Iris)是天空與海的女神,也是一位傳訊的使者。她從人世汲水灑向雲端,彩虹便由此產生。這樣的形象強化了彩虹作為「中介」的角色,是通往神聖、未知與內在力量的通道。伊日也期待透過這樣的寓意,以藝術牽引我們穿越當下,通往更深層的觀看與理解。

展場最吸睛的莫過於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Yuichi Hirako)的雕塑群,他的作品色彩明豔、充滿奇幻感,常常融入日本文化中萬物有靈的信仰,細膩刻畫自然在歷史和宗教上的意義,也探討人類與自然的共存、共生的狀態,尤其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災難頻傳的當代,平子雄一的作品也深具有普世的療癒感。同個空間側邊展牆上,展出新藤杏子 (Kyoko Shindo)的作品,她的作品也取材自日本的神話元素,描畫人在大自然中的狀態。雖是以油彩繪製卻擺脫了傳統油畫的厚重感,呈現出類似水彩畫的清透與流動感,給人一種時光拂拭而過的靈動之感。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臺灣藝術家時永駿,他的創作橫跨繪畫、雕塑、裝置、攝影與文字,圍繞日常生活的私人經驗,並結合大眾流行文化,操作具有集體記憶的風格與畫面。這也讓他的作品並非總是再現真實,而是拼貼充滿荒謬、怪誕且具戲劇性的場景。與此同時,他也於首爾的阿拉里奧畫廊(ARARIO GALLERY)帶來在韓國的首次大型個展,顯示他在國際藝術舞台上的活躍與受到重視的程度。

2025 Art Taipei 伊日藝術計劃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阿波羅畫廊│D04

阿波羅畫廊於2025 Art Taipei推出主題展「時・光」,集結九位橫跨不同世代與文化背景的藝術家,探討時間流轉、記憶累積與生命光芒的多重意境。本次展覽將「時」與「光」視為通往記憶與想像的縫隙,參展者包括陳昭宏、林嶺森、沈佳玲、黃法誠、黃至正、王雯,以及來自韓國的裵秀英、德國的 Uwe Mertsch 與 Matti Isan Blind。

展位呈現多元的創作語彙。旅美畫家陳昭宏帶來超寫實的「Beach」系列,以點狀筆觸細膩捕捉光影流轉;林嶺森的《浪・花》、《花瀑之二》等作則以照片寫實風格凝結自然光影。其中,新生代藝術家王雯的漆畫作品極為難得,她擅長以大漆結合雲母、螺鈿等天然素材,呈現《花花世界》等作品的華麗層次,賦予傳統工藝新的生命力。此外,裵秀英以電路板、水晶創作《幻想之夢 2》,表達對科技文明與人性溫度的省思;黃至正則在《東風》中結合水墨與金銀箔材,展現九位藝術家對時間與生命的獨特凝視。

2025 Art Taipei 阿波羅畫廊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德薩畫廊│D05

德薩畫廊以「永恆的顛覆」(Timeless Disruptions)為命題,並置「經典藝術」與「當代藝術」兩大板塊、逾十位藝術家的陣容參與本次藝博會。在經典藝術展區,法國藝術家貝納.維內(BernarVenet)的「Convergence」系列展現鋼材弧線充滿動態能量卻也達到平衡的優雅形態,他在去年製作的同系列大型裝置,一件已獲法國政府購藏,另一件正在北京大型回顧展呈現。英國藝術家組合吉爾伯特與喬治(Gilbert & George)的《Chained Up》為美術館級別的大型網格式攝影作品,由地圖、群體人物、身體分泌物圖像以及藝術家肖像拼組,藉以評議社會約束與存在苦難等主題。
 
當代藝術展區則聚焦於藝術家在動盪的數位時代對於個人與群體界線之探討,如:陳嘉翹的錄像《宇宙塵埃拉扯碰撞》將星雲假說的科學理論對映到社會規範之下的人際互動;鍾慰的雕塑新作則發想出新型態的人型軀殼,藉以因應當代生活而誕生。

延伸閱讀|【ART TAIPEI 2025】德薩畫廊的跨代傳承——在歷史座標與AI浪潮間,重塑藝術的真實價值與批判性對話

2025 Art Taipei 德薩畫廊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漢雅軒│D07

香港資深畫廊漢雅軒以探看藝術與歷史的縱深作為切入點,呈現中國現代藝術先鋒:葉世強、陳福善與周綠雲的作品互為參照;三位皆潛心歷經漫長的試驗與探索,確立鮮明的創作語彙。生平饒富傳奇色彩的葉世強,以超然的處世態度在現代化社會實踐隱逸美學的可能,亦以此探索中國藝術於現代的「出路」,參展作品含括:油畫、水墨與書法等不同形式,流露出對自然的深刻洞察。自學成材的陳福善早年即博得「水彩王」美譽,並在「寫生」與「寫實」的基礎上持續嘗試各種技法與觀念,線條靈動、用色明快而帶有奇幻異想風格。他在創作之餘也積極撰文引介同時期的西方藝術思潮,對香港藝文圈的影響力深遠。而師承香港新水墨名家呂壽琨的周綠雲以獨到的筆墨技法,將中國哲思、氣功概念揉合人生經歷,揭示運行不息的宇宙規律與生命韌性,也得以從其作品對映香港水墨創作的發展進程。

延伸閱讀|【ART TAIPEI 2025】聆聽歷史的低吟,共振當代的迴響—張頌仁以漢雅軒作為觀照文化脈絡的節點

2025 Art Taipei 漢雅軒展位風景。(本刊資料室)

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期| 2025.10.23-10.27 (10/23 貴賓預展12:00-21:00;10/24 公眾展覽14:00-19:00)
地點|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展演一館(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五號)

ARTouch編輯部( 1848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