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張徐展《紙人展-房間》獲法國龐畢度典藏,民間支持促國際藝術佳話

張徐展《紙人展-房間》獲法國龐畢度典藏,民間支持促國際藝術佳話

本件作品為張徐展個人創作歷程的重要轉捩點,亦是其首次由手繪動畫轉為紙偶動畫的代表作。作品延續他一貫從臺灣民間視覺文化出發的路徑,揉合戲偶、紙紮、廟宇圖像等傳統形式,在影像中發展出介於敘事與圖象之間的共述結構。張徐展表示「這件作品不僅是我開始將我的聲音放入創作,也受到在北藝大就學時『擴延電影』概念的影響,將影像內容與展示裝置聯動,是當時創作形式上面的新突破,也影響我後來如何思考聲音與影像敘事的關係。」

法國龐畢度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Centre Pompidou)近日正式將臺灣藝術家張徐展2014年的動畫裝置作品〈《紙人展-房間》紙人展與新興糊紙店-靈靈壹〉納入典藏。該作品原由RC文化藝術基金會收藏,今以捐贈形式轉交,完成這次國際美術館典藏的美事。

〈《紙人展-房間》紙人展與新興糊紙店-靈靈壹〉裝置現場。

本件作品為張徐展個人創作歷程的重要轉捩點,亦是其首次由手繪動畫轉為紙偶動畫的第一件代表作。作品延續他一貫從臺灣民間視覺文化出發的路徑,揉合戲偶、紙紮、廟宇圖像等傳統形式,在影像中發展出介於敘事與圖象之間的共述結構。張徐展表示「這件作品不僅是我開始將我的聲音放入創作,也受到在北藝大求學時,視覺藝術的觀念與擴延電影的概念所影響,將影像內容與展示裝置聯動,是當時創作形式上面的新突破,也影響我後來如何思考聲音與影像敘事的關係。」

張徐展創作該件作品的工作現場。張徐展提供
張徐展創作該件作品的工作現場。張徐展提供

龐畢度對張徐展的關注可溯及數年前。就在藝術空間負責人Peggy回憶,早在約兩、三年前,龐畢度新媒體藝術部門首席策展人瑪切拉.利斯塔(Marcella Lista)便曾主動來信,表示對張徐展這件作品感興趣,無奈當時畫廊已無可提供之版次,未能成案。

去年(2024)國立臺灣美術館與龐畢度藝術中心合作展覽「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策展人Marcella再次抵臺,就在藝術空間恰好有機會介紹自己的藝術家給策展團隊。Peggy表示,因為張徐展的創作對聲音的運用也極具特色,因此她也再次向策展人介紹張徐展的相關作品。「當時我們還並未意識到她就是幾年前曾來信詢問的龐畢度策展人,是直到她看到徐展作品時,她們才將這些線索串聯起來。」讓Peggy很意外的是,她竟然持續關注張徐展這麼多年,於是她也試著再聯絡藏家,看是否有人願意釋出。最終,RC文化藝術基金會大方慨允,促成本次捐贈。

延伸閱讀|聲音的複數行動:國美館「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

張徐展也親自赴RC文化藝術基金會倉儲空間確認作品狀態。他表示「RC將作品保存得很好,他們的空間是恆溫恆溼,拿出來幾乎就跟新的一樣。」也因為作品除了影像之外還有裝置的部分,他也同步確認裝置的狀態良好,才交接給龐畢度。

張徐展工作團隊親自赴RC倉儲空間確認作品狀態。張徐展提供
張徐展表示RC將作品保存得很好,他們的空間是恆溫恆溼,拿出來幾乎就跟新的一樣。張徐展提供

張徐展不諱言地分享,近年在參與國際展覽過程中,愈發認識到許多海外藝術家背後都有各國基金會、私人機構的長期支持,不僅協助創作、收藏,亦有助於後續的展演與推廣。「我覺得這次被龐畢度看到,也是臺灣藝文圈累積多年的幫忙結果。很多人以為只要作品好就會被看見,但其實若沒有回饋機制、展演機會的支持,藝術家時常會感到很氣餒。而這次正是因為有民間機構的支持與對藏品的長期照護,使得藝術品能有機會在適當時機進入國際體系。」

對Peggy來說,這次典藏的成案也再次強化了「平時準備」的重要性。她表示「我們不會優先去談作品的銷售,而是要先把作品介紹好、把藝術家資料準備好,當美術館有興趣的時候,就可以順順地提供。這次就是藝術家、畫廊都準備好了、藏家也願意釋出,我們剛好在正確的時機相遇。」

此次龐畢度收藏案,不僅是對張徐展個人創作的重要肯定,也再次印證臺灣民間支持機制於國際藝壇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陳思宇(Sih-Yu Chen)( 124篇 )

典藏雜誌社企劃編輯及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關注音像藝術、跨域製作與文化環境,近期正嘗試藝文內容的另類編輯。文章散見於日本媒體《artscape》、《典藏ARTouch》、《藝術觀點ACT》、《歷史文物》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碩士。曾任公視《藝術很有事》節目「周書毅與鄭志忠,擁抱差異的劇場實驗」企劃編輯、《藝術觀點ACT》執行主編。E-mail: sihyu0322@gmail.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