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十月重點書畫特展「千年神遇—北宋西園雅集傳奇」,近日公布展品清單。10月10日至明年(2026)1月7日,以54件作品講述千古典範,其中涵蓋有故宮典藏的14件國寶與10件重要古物,並有多件跨國借展作品,包括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首次出國來臺展出的藝術史傳奇名作〈五馬圖〉、日本國寶〈瀟湘臥遊圖〉,以及法國賽努奇博物館藏的〈山莊圖〉前段,與故宮典藏的後段罕見合璧,是為一場超高水準的雅集。
展覽以歷史上最富盛名的雅集傳說「西園雅集」核心開展,透過書畫與文獻並陳的方式,重新構築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想像。蘇軾、黃庭堅、李公麟、米芾、王詵等北宋文藝名士曾齊聚汴京西園,共襄一場風雅聚會,會後由李公麟繪圖、米芾書寫記文來紀念這個難得的盛事。據學界研究此雅集應非實際發生,歷代對此集會真假時有討論,但並未阻礙時人對西園雅集的嚮往之情,明代中期更出現大量的追摹、託名之作,對後世文化與藝術的影響深遠,不斷受到傳頌,成為歷代雅集仿效的原型,形成特有的文化現象。

展覽分為三大單元,首單元「西園雅集」圖像揭開序幕,展出多幅描繪此傳奇聚會的繪畫作品,包括蘇軾揮毫、李公麟作畫、米芾題石、圓通大師談無生論等場景。此外,也有著國寶宋徽宗〈文會圖〉再現文會場景,格外珍貴。展區同時展出牽動時局的司馬光、歐陽修等名臣書跡及〈元祐黨籍碑〉,讓觀眾感受北宋士林與政局交織的時代氛圍。第二單元「舒心暢意」聚焦蘇軾、黃庭堅、米芾、李公麟等人的書畫藝術成就。書法方面,國寶蘇軾〈前赤壁賦〉、國寶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國寶米芾〈蜀素帖〉等名作,呈現北宋末多元且富個人情性的尚意書風;繪畫方面,李公麟稀世真蹟〈五馬圖〉、〈山莊圖〉的忠實摹本、〈九歌圖〉,以及米芾〈雲山並自書跋〉等畫作,則可一窺北宋文人畫的各種觀點與實踐。第三單元「百代典範」,挑選後人對蘇軾、黃庭堅、米芾、李公麟的臨仿之作,展現他們對書畫發展的深遠影響。

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首度出國來臺首展的〈五馬圖〉。該畫曾於1928年現身東京「唐宋元明名畫展覽會」(東京帝室博物館、東京府美術館展出)1933年被指定為重要美術品,其後消聲匿跡,甚至一度被誤認為已被燒毀。2019年重現於東京國立博物館「顔真卿:王羲之を越えた名筆」展,震驚藝術圈,視其為美術史不可多得的奇蹟。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板倉聖哲回憶初見畫作時,雖已接觸過不計其數的作品,但緊張的體驗卻是頭一遭,「竟不由得雙手顫抖,渾身滲出汗來。」只因「當今的美術史研究者中無人識其真面目、那幅只存在於傳說中的〈五馬圖卷〉,此刻就在眼前。」

此外,日本國寶〈瀟湘臥遊圖〉同樣為來臺展出之重量級宋畫巨作,是現存中國宋代水墨山水畫中最為優秀的作品之一。乾隆御筆引首「氣吞雲夢」,與顧愷之〈女史箴圖〉(大英博物館藏)、李公麟〈蜀川勝概圖〉(弗利爾美術館藏)、李公麟〈九歌圖〉(臺北故宮藏)並稱為「乾隆四美」名卷,該畫過去曾被認為為李公麟作品,而後研究實為與李公麟同鄉之李氏畫家所作,被譽為南宋山水畫卷第一神作。



本展共分為兩個檔期,部分展品為期間限定:
第一期(10月10日至11月23日):國寶宋徽宗〈文會圖〉、國寶宋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國寶宋米芾〈蜀素帖〉、宋李公麟〈五馬圖〉、宋李公麟〈百佛來朝〉前段。
第二期(11月25日至1月7日):唐人〈文會圖〉、國寶宋黃庭堅〈書寒山子龐居士詩〉、國寶宋米芾〈尺牘〉、日本國寶宋李氏〈瀟湘臥遊圖〉、宋李公麟〈百佛來朝〉後段。
此外,全期展出的國寶有:宋無款〈人物〉、清乾隆年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汴京遺跡志》、宋蘇軾〈書次韻三舍人省上詩〉、宋蘇轍〈致定國尺牘〉、宋黃庭堅〈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牘並和王仲至少監詠姚花詩四首〉、宋蘇軾〈書前赤壁賦〉、宋蘇軾〈江上帖〉、宋李公麟〈畫麗人行〉、宋蘇軾〈書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

故宮書畫文獻處處長何炎泉指出,此次展覽除呈現一場藝術盛事,並可透過重新審視「西園雅集」所構築的文化符碼,去思考書畫史上的諸多議題,「蘇軾為什麼在寫字?李公麟為什麼在畫畫?蘇軾作為第一段落的重要角色,又代表了什麼?」他進一步表示,「透過這場雅集的設計與安排,以蘇軾為中心的嶄新書畫文藝觀正式登場,書法以蘇、黃、米為代表人物,繪畫則以李公麟為主,正式宣告進入東坡的時代。」展覽期間並將舉辦國際研討會,邀集各界學者共同探討諸多相關重要課題,並將出版圖錄與專文,揭示隱藏於這場傳奇雅集中諸多時代文化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