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萌氣十足! 鞏義黃冶窯出土的素燒玩具

萌氣十足! 鞏義黃冶窯出土的素燒玩具

鞏義黃冶窯的出土器物主要包括瓷器、三彩器皿、大型三彩俑、三彩玩具四種。這次介紹的是黃冶窯素燒玩具,因未施釉,更容易看出玩具的細部特徵,領略唐代的雕刻技藝。
鞏義黃冶窯的出土器物主要包括瓷器、三彩器皿、大型三彩俑、三彩玩具四種。瓷器、三彩器皿已經撰文說明,大型三彩俑因沒有找到相應窯址或殘片堆積而無法介紹,但地層中發現的零星的大型馬俑、駝俑殘肢說明黃冶窯曾生產過大型三彩俑。不僅如此,黃冶窯上游的白河窯大型俑殘件也極少發現,這是一個難解的歷史之謎。我個人認為,大型俑殘件與窯址的缺失可能和某個時期黃冶河的洪水氾濫有關,早期遺跡或靠近河床底部,有被洪水完全沖走的可能,即便有殘留,也沉匿河底,而我們的考古發掘一般都在河岸的二、三級臺地上進行。就目前發現遺物來講,鞏洛地區唐墓中的大型三彩俑應為白河窯、黃冶窯共同生產是不爭的事實。
在大型三彩俑衰落之後,白河窯和黃冶窯共同生產一種小型器物——三彩玩具,它和方興未艾的三彩器皿是當時的主打產品。這兩樣產品都是先燒好素胎,再施釉入窯二次燒成。如果燒成的素胎殘裂,就不必再施釉入窯,可以節省釉料。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鞏洛地區的三彩玩具,這次介紹的是黃冶窯素燒殘器,因未施釉,更容易看出玩具的細部特徵,領略唐代的雕刻技藝。我們的介紹以素燒玩具為主,兼及一些小件器物及素燒模具。
人俑玩具
人俑玩具包括人俑、抱物俑、騎俑等。
◎人俑主要有倭墮髻俑、牽馬俑、武士俑
倭墮髻俑一件。標本IIT57G2:97,頭梳倭墮髻,髻殘,髮攏於腦後,高額深目,寬頰與髮型相呼應,有古美意,身穿中袖袍,腰束帶,雙手相握,端坐於橢圓臺座上。此俑衣紋皆省去,容貌、舉止、服飾看上去渾然一體,是十分奇特的作法。高7.3公分。
武官俑一件。標本IIIT8H78:5,頭戴襆頭,寬面大耳,身穿團領中袖袍,腰束帶,右手捂胸,左手置於腰側,做牽馬狀,右腳前伸,重心支於左腿,縮脖仰臉,一副傻樣。高12.1公分。
武士俑一件。標本IIIT6H76:3,頭、右臂、右腿已失,肩披龍首披膊,著雲口套袖、開口式臂,甲身胸、腰繫索帶,胸有圓護,腹護半圓,下有桃形蔽膝,甲身下擺飾流蘇,襯裙及膝,腿著膝褲,足著靴,左手扠腰,右手上舉。殘高13.4公分。根據俑的姿勢,應為踩牛武士俑,加上頭、臺座,高度約為18公分,比一般踩牛武士俑低一半多,仍屬玩具類。
(左)倭墮髻俑(IIT57G2:97)。(中)武官俑(IIIT8H78:5)。(右)武士俑(IIIT6H76:3)。(郝紅星、陳萍提供)
◎抱物俑主要有吹觱篥俑、抱樂器俑、抱瓶俑等
吹觱篥俑一件。標本IIIT8H89:73,頭梳高髻,長臉如童子,身穿交領窄袖長裙,腰束帶,肩披帛,雙手持觱篥,跪於橢圓底板上吹奏。高6.7公分。
抱腰鼓俑二件。標本IIIT5⑥:21,頭戴英王踣式襆頭,濃眉,大眼,高鼻,圓耳,豐唇,身穿交領窄袖襦,外罩右衽翻領無袖袍,下著褲,右腿盤於橢圓形中空臺座上,左腿曲折,滿臉歡喜地拍打胸前腰鼓。高7.6公分。標本IIIT2⑥:40,服飾、坐姿同前,但俑前後合模時有錯縫,垂首,低眉,怪眼圓翻,張大嘴,不停地拍打腹前腰鼓。高7.1公分。標本IIIT6H81:42為同模施釉俑,人施綠釉,點綴黃釉,底板施綠釉,腰鼓施黃釉。高7公分。
左起:吹觱篥俑(IIIT8H89:73)、抱腰鼓俑(IIIT5⑥:21、IIIT2⑥:40、IIIT6H81:42)。(郝紅星、陳萍提供)
抱琵琶俑一件。標本IIIT1H41:4,髮中分,挽於腦後成辮,濃眉緊鎖,愁容滿面,身穿交領窄袖襦,外罩交領無袍袖,腰束帶,下著裙,右腿跪於底板上,左腿曲折,懷抱琵琶而奏。高6.5公分。
抱節拍俑一件。標本III8H78:12,髮中分,挽辮於腦後,低眉垂目,表情寧靜,上穿交領窄袖襦,外罩交領無袍袖,下著褲、靴,盤坐於橢圓形底板上,雙手於胸前拍打節板。前身已施棕紅釉料,未燒。高5.6公分。
抱瓶俑一件。標本IIIT8H89:77,頭戴圓帽,圓胖臉,凸眼,塌鼻,抿嘴,上穿半袖襦,下著褲,右腿跪地,左腿曲折,右手抄底,左手扶肩,合力抱起一碩大膽瓶。由於人小瓶大,下巴被瓶支起,圓臉更顯可愛。高6.4公分。
左起:抱琵琶俑(IIIT1H41:4)、抱節拍俑(IIIT8H78:12)、抱瓶俑(IIIT8H89:77)。(郝紅星、陳萍提供)
◎騎俑主要有騎牛俑、騎駝俑、騎獅俑等
騎牛俑一件。標本IIIT9H79:24,牛伸首,與背、臀大致成一條斜線,抿嘴,大眼,小耳,頭頂彎角較長,尾甩於左臀,四肢粗壯,立於長方形中空底板上。牛背上牧童僅餘下肢與臂,從殘餘看,牧童昂首爬於牛背上。長7.3公分,高5.2公分。
騎牛俑(IIIT9H79:24)。(郝紅星、陳萍提供)
騎駝俑一件。標本IIIT8H89:62,駝揚首張嘴,跪臥於圓角臺座上。駝背置花邊毯,峰間側身坐一人,頭失,著交領窄袖襦,懷中抱扭頭後視的猴。長4.8公分,殘高5.3公分。
騎駝俑(IIIT8H89:62)。(郝紅星、陳萍提供)
騎獅俑一件。標本IIT57G2:52,獅,方首,立耳,小圓眼,寬鼻,半張嘴,頸有繩索,懸掛鈴鐺,回首卷尾,立於中空方座上。獅背長毯上騎跨一人,攏髮,眉目不清,懷中所抱似為樂器。長5公分,高6.4公分。IIT57G2:86,為施釉的同類俑,右手所抱似手鼓,通身施綠、黃、白三釉。長5.8公分,殘高6.3公分。。
騎獅俑(IIT57G2:52、86)。(郝紅星、陳萍提供)
動物俑玩具
◎動物俑主要有馬、牛、象、狗、獅等。
馬俑一件。標本IIT57G2:89,低首,揚脖,揚纓,披鬣,平背,尾殘,背置鞍韉,韉後一跋塵,攀胸、鞦均飾杏葉,四肢短粗,直立於長方形中空底板上。殘長6.8公分,高5.4公分。
馬俑(IIT57G2:89)。(郝紅星、陳萍提供)
駝俑二件。標本IT1⑤:49,昂首,縮脖,垂鬍較寬,圓眼,小耳,長鬣,抿嘴,峰間置圓毯,上有橐囊,腿上部有長毛,四肢短粗,立於橢圓形底板上。長6.1公分,高7公分。標本IT1⑤:35,與前駝同模,嘴略殘,身上塗有棕紅色與土黃色釉料。殘長6公分,高7.2公分。
駝俑(IT1⑤:49、35)。(郝紅星、陳萍提供)
象俑二件。標本IT1⑤:46,仔象。首略抬,脖極短,大耳,長鼻殘,弓背,無尾,背置長毯,四肢立於長方形中空底座上。長5公分,高5公分。標本IIT57G2:103,仔象,形象大致同前,無尾,長鼻內卷,立於長方形中空底座上。長5.1公分,高4.7公分。
象俑(IT1⑤:46、IIT57G2:103)。(郝紅星、陳萍提供)
獅俑二件。標本IIT57G2:22,方首,立耳,眉簷較高,簷上刻一「王」字,小眼,高鼻,張嘴露齒,頸下懸鈴鐺,脖周圍長鬣秀成卷,粗尾上卷臀部,側首前視,威風凜凜。長5.3公分,殘高6.2公分。標本IIT57G2:136,蹲姿。立耳,大眼,高鼻,張嘴,左前肢直立,右前肢上舉頭側,後肢蹲於方形中空臺座上,粗尾貼於背部。頭、嘴、胸、背上塗有棕紅色斑塊釉料。高7.2公分。
(左)獅俑(IIT57G2:22)、(右)獅俑(IIT57G2:136)。(郝紅星、陳萍提供)
狗俑一件。標本IIT35⑨:20,側仰首,小眼圓睜,兩耳於頭頂相連,尖嘴略張,頸下懸掛串珠項鍊,粗尾翻卷於背,軀體碩大,四肢短小,極具藝術魅力。長5.5公分,高5.2公分。
狗俑(IIT35⑨:20)。(郝紅星、陳萍提供)
猴俑二件。標本IIIT8H89:75,大頭,小耳,環眼,高鼻,闊嘴,左手抱瓶頸,右手抱瓶腹,擁瓶入懷,蹲坐於圓形蓮瓣臺座上,向前注視。高4.5公分。標本IT1⑤:128,側身猴。頭型瘦長,大耳,環眼,尖嘴緊抿,懷抱一瓶,蹲於橢圓形中空臺座上。高7.8公分。
(左)猴俑(IIIT8H89:75)、(右)猴俑(IT1⑤:128)。(郝紅星、陳萍提供)
鴿俑一件。標本IT1⑤:129,捏製。圓首,大眼,嘴略殘,長頸,展翅與寬尾連為一連,成滑翔狀,似為覓食歸來。殘長4.8公分,高2.3公分。
麻雀俑一件。標本IIT57G2:4,昂首,張嘴,展翅,胖腹,翹尾,作鳴飛狀。背部有蝶狀飾,翅羽刻劃較淺。長3.7公分,高3.1公分。
(左)鴿俑(IT1⑤:129)、(右)麻雀俑(IIT57G2:4)。(郝紅星、陳萍提供)
鴛鴦俑一件。標本IIT57G2:50,圓頭,小眼,抿嘴,軀體胖碩,翹尾,嗉囊凸出,圓柱狀足。長5.4公分,高5.3公分。
鴛鴦俑(IIT57G2:50)。(郝紅星、陳萍提供)
小器物玩具
小器物玩具,限於篇幅,我們僅介紹數件。
扁壺一件。標本IIIT5H19:13,直口,圓唇,束頸,寬弧肩,扁鼓腹,內底平,矮圈足。肩部一對鳥首狀繫,扁腹兩面開光。正面模印兩人,皆雙垂髻,圓臉,小眼,長臂窄袖,雙膝側向跪地,面向前,一抱琵琶而彈,一抱觱篥而吹。背面模印鴛鴦對吻,下有水波蕩漾,上有祥雲環繞。頸部以上塗有褐色釉料。口徑0.8公分,底徑2.6至3.5公分,高7.6公分。
扁壺(IIIT5H19:13)。(郝紅星、陳萍提供)
鹺簋一件。標本IIIT6⑧:6,盤口內斂,圓唇,束頸,弧肩,鼓腹,假圈足略內凹。口徑0.9公分,足徑1.7公分,高4.6公分。標本IIIT2:H42:1為器形類似的單彩鹺簋,口至下腹施藍釉。口徑0.8公分,足徑1.6公分,高3.7公分。
鹺簋(IIIT6⑧:6、IIIT2:H42:1)。(郝紅星、陳萍提供)
塤二件。標本IIIT2⑥:39,人面塤。縱髮,頭頂一圓吹孔,雙環眼位於髮際下,蒜頭鼻占據臉的大部,其旁為兩音孔,抿嘴呲牙,嘴角向下。寬3.8公分,高4公分。標本IIIT6⑧:13,人面塤。頭頂雕刻蝙蝠,小耳,大嘴,長腿。人面為一年輕後生,因有耳,更充滿人情味,眼雖小,滿含柔情,鼻、嘴間也透露出人性的善良,是陶塤中最好的一件。頭頂蝙蝠,寓意頂福。寬4.6公分,高5.2公分。
(左)人面塤(IIIT2⑥:39)、(右)人面塤(IIIT6⑧:13)。(郝紅星、陳萍提供)
結語
◆玩具年代
以上介紹的器物主要出自以下幾個單位:IIT35⑨、IIT12Y6、IIT57G2、IIIT6H81、IT1⑤、IIIT8H78、IIIT2⑥、IIIT5⑥、IIIT6⑧、IIIT8H89,這些單位除了出土素燒玩具,還伴出有黑白瓷器、三彩器,瓷器、三彩器年代比較容易確定。參考這些器物的年代,也能幫助我們判斷這些素燒玩具的年代。
IIT35⑨出土的三彩茶注、黃釉燈同三門峽廟底溝唐宋墓地(註1)M223、M229同類器相同,它們年代大致相同,為五代地層。因此,萌氣十足的卷尾狗是素燒玩具中年代最晚的器物。
IIT12Y6出土黑釉茶注、茶末釉盤口壺、茶末釉小罐,其中黑釉茶注和公元847年穆悰墓(註2)的醬釉茶注非常相像,故IIT12Y6的年代大抵在840年左右。
IIT57G2出土器物較多,有雙繫白瓷罐、乳足白瓷盤、斜直腹黑瓷碗等,其中乳足的白瓷盤在洛陽關林大道徐屯東段約740年的M29(註3)有見到,斜直腹黑瓷碗與偃師杏園754年鄭夫人墓(註4)白瓷碗完全相同。故IIT57G2年代約在740年左右。
IIIT6H81出土有綠釉鍑,鍑這種少見的器形在約740年焦作博愛聶村唐墓M6(註5)發現過,故IIIT6H81可能是黃冶窯較早的遺跡單位。
IT1⑤出土有各類猴俑、三彩爐、單彩鍑、單彩小罐、乳足白盤,從眾多器物來看,和740年左右的唐墓器物相合,故年代也應如此。
IIIT8H78出土有牽馬俑、拍節板俑,因728年的鞏義王溝村唐墓(註6)出有同類小型俑,它的年代大約在730年左右。IIIT2、IIIT5探方相距5公尺,地層應該相通,故IIIT2⑥、IIIT5⑥出土的抱腰鼓俑、抱琵琶俑、馬俑、騎牛俑的年代應該和王溝村唐墓相同。IIIT6⑧也出土有頭戴英王踣襆頭的腰鼓俑,IIIT6H76出土的武士俑,與上述遺跡單位年代相差無幾。
IIT8H89出土有黃釉假圈足深腹碗,年代較早,可能在700年左右。
由此可知,黃冶窯的玩具生產大概始自公元700年,740至760年達到生產高峰,此後一直維持生產,直至五代時期。
◆器物特徵
黃冶窯玩具的器物特徵很明顯。IIT8H89、IIIT8H78、 IIIT6H81 、IIT57G2、IIIT2、IIIT5幾個單位出土的玩具有共同特徵,即動物、人物身上飾件較多,雕劃細緻入微,儼然有盛唐遺風。IIT17ZF3、IIT12Y6兩個單位出土三彩玩具已顯簡體趨勢,此時期的素燒玩具發現較少。IIT35⑨層出土的騎馬俑、抱鼓俑、抱枕俑等造型誇張,身上溝槽深,看起來比較呆萌,是一個時代的特徵,但我們素燒器僅選取一件。
◆玩具用途
黃冶窯的玩具在760年以後成為黃冶窯的主打產品,但它們顯然不是作為墓葬隨葬品生產的。自730年後,鄭洛地區唐墓幾乎不再使用俑類,這一時期具有玩具性質的小俑一般不會放入墓葬(極個別的例外)。那麼,從玩具體量較小又易於把握這點來看,它們有可能作為室內擺件而存在,也可能被人玩於股掌之間,更有可能被兒童舉於手中(如麻雀腹部有孔可以插棒),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在洛陽履道坊發掘的白居易故居(註7)證實了這種想法。白居易故居的使用年代為824至846年,此遺跡出土有大量的茶具、三彩器皿、玩具,其中玩具主要有人物俑及禽獸俑。看來,唐代的玩具也非一般老百姓能用,必是富貴人家的孩子或大人把玩。
雖然如此,黃冶窯的玩具產品,仍然是唐人生活中的重要面向。它在早期繼承了唐代寫實的雕塑傳統,後期則發揚光大,走了寫意之路,對中國雕塑藝術的發展做出貢獻。

註釋:
註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廟底溝唐宋墓葬》,大象出版社,2006年9月。
註2、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偃師杏園唐墓》,科學出版社,2001年。
註3: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洛陽關林大道徐屯東段唐墓發掘簡報》,文物,2006(11)。
註5:韓長松等《河南焦作地區出土的唐三彩缽》,文博,2008(1)。
註6: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鞏義博物館《河南鞏義站街鎮王溝村唐墓》,東方博物,第61輯。
註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洛陽唐東都履道坊白居易故居發掘簡報》,考古,1994(8)。
陳萍( 3篇 )

鄭州市文物考古學院

郝紅星( 5篇 )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