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陳松志 是與非的模樣

陳松志 是與非的模樣

1999年,數以千萬計觀眾跟著《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的鏡頭,凝視那只隨風揚起、如…
1999年,數以千萬計觀眾跟著《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的鏡頭,凝視那只隨風揚起、如自有生命的塑膠袋、情緒漲滿內心,這個人們原本不會停留觀看的時刻,成為過目難忘的影像詩,此刻已非日常。我們的生活中充斥了這般難言清楚或一體兩面的邊界,以及由人定義出來的是非,陳松志的創作一直以來也建構在這樣的基礎上。
此次於伊通公園「是與非的模樣」自展題開始便進入陳松志所討論的「定義」,他認為藝術本身也是一種定義,「定義」會在時空背景的差異中產生變化,以及「藝術價值」與「意義價值」的衡量。陳松志的作品在選擇的媒材跟方法上,往往希望讓此過程得以愈簡單、愈簡易,使觀眾可以辨識出創作者的動作或生活中的素材,而他則透過簡易的組合,拉伸出無法明確定義、介於模糊與是非的中間過程。他說:「我希望自作品中呈現意義的價值,而它是不是藝術這一點倒不用這麼嚴肅看待」。
陳松志│無題(2016) 複合媒材 尺寸依場地而定 2016 伊通公園提供
二樓的作品則結合了伊通公園本身的空間特色:觀眾上樓時的身體位置。藉由這個瞬間讓觀眾得以自水平高度看到物質細節,陳松志表示,這也回應著社會中的位階,他選擇讓觀眾先以低角度觀看微弱的物質。在《無題(房間)》中的線團形象,最早來自在路上看到的鳥類屍體、家中的灰塵毛屑,即某些原本該被去除或即將不在的物件。位於三樓的作品《無題(2016)》以液態水、回收雜誌紙為素材,被視為生命隱喻的「水」,如今被包覆在有限度的薄膜中,被封存與形塑,而包裹其外的雜誌則帶有某種昨是今非的隱喻,陳松志談到:「我在裡面只做一個動作去延續意義的價值,形成一個被組合而來、在這個空間中可被關注的媒介」。
陳松志│無題(素描) 胚布、線 25x35cm 2016 伊通公園提供
白色牆面上可看到雜誌留下帶有速度感的痕跡,成為某種「動作」遺存在此的證明。陳松志的空間作品,一直刻意呈現「無法聚焦」的狀態,他慣以極為平均的方式將物件、顏料散布於整個房間,展場也不採用會引導焦點的投射燈,他談到:「因為一有焦點就會碰觸到中心問題,它們沒有一個是絕對重要,我希望空間裡每個單一元素都是可成為觀看的部分,去中心一直是我作品中重要的部分」。這樣的去中心狀態,也包括使用粗廉素材或生活場景,他將常民生活做為藝術事件,希望透過創作延續對生活的觀察,如同展名中的「模樣」也是透過創作所建構。
陳松志│無題(房間) 線、地毯 尺寸依場地而定 2016 伊通公園提供
上述兩組作品都以某種不穩定的結構完成,物質皆可輕易回到獨立、分離的狀態,但又都有無可取代的過程一次性,以陳松志的話來說,「它們只是在我的作品和藝術時間中參與了某個階段」。
林怡秀( 13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