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
電影在美術館如何現身:「一一重構:楊德昌」解密楊德昌導演最完整檔案與影像世界
終其一生,楊德昌透過電影,輔以劇場、動畫,跨媒介地進行開創,帶著明晰的創作意圖,以其敘事回應科技與人文、傳統與現代等論題...
【「狂八〇」的延長賽】從「表演」到「表演檔案」,再到跨領域藝術史文件展——關於「狂八〇」的一些思考
「狂八〇」關注的年代正是跨領域藝術家利用「表演」的具身、流動、變易之潛勢動能,以及總在「情境之中」的內外張力,試圖突破戒...
北美館公佈2024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由袁廣鳴代表參展,陳暢擔任策展人
臺北市立美術館於今(27)日公佈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將由創作資歷近40年、以影像為主要媒介的藝術家袁廣鳴為參展...
2023年台北雙年展公佈參展藝術家, 探索後疫情時代的新生活想像
本屆雙年展主題「小世界」(Small World)代表著希望,也透露著不安:全球疫情撞擊出個人對自我生活更大的掌控權,同...
2023 X-site:途中,從單點觸覺走向五感體驗
團隊對計劃的假設便是希望以一個帶有建築尺度方塊造型的極簡裝置,藉由在方塊間開啟一條平行於進入美術館的走道,創造另一條「歧...
派對之必要:如今的台北藝術環境到底多蓬勃?
在今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前三天裡,台北連番舉辦了將近20場的派對與開幕活動,是台灣在過往不曾體驗過的。這並非是藝博會主辦...
【metameta專欄】明日和合《等待果陀》中的「世界」問題
貝克特的《等待果陀》與明日和合的《等待果陀》兩者間主要的差異,就在於這兩個作品把等待與期待的差異放在不同的基礎上:貝克特...
英國設計師瑪莉官逝世,享壽93歲
知名英國時尚設計師瑪莉官(Mary Quant)日前逝世,享壽93歲。瑪莉官身處一個爭取兩性平權之風勢不可擋的年代,她以...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從雕塑開始的探問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由33件雕塑和錄像構成,但雷澤自述幾乎每部錄像皆隱含雕塑的形貌。這樣從「雕塑」開始的敘事策略,其...
Taipei Biennial 2023 台北雙年展「小世界」:策展團隊談「小」作為找尋集體智慧的方法
不讓雙年展成為國際當紅思潮的打擊練習場,而是透過藝術家與環境的緊密相處,進而決定雙年展的樣貌。「小」作為方法,常常會被人...
文章導覽
1
...
4
5
6
7
8
...
19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