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廖家明:姿態與崇拜
透過挖掘宗教和大眾媒體,藝術家指向了人的慾望。他將自己的肉身和大眾媒體上的肉身變成神並置在展覽中,藝術家將社會規範中對男...
【張寶成專欄】「薄而利」與「厚而鈍」:對AI與區塊鏈的機制論反思
AI「薄而利」,只要產業還有孔隙能被資本滲透、發展效率還有提升空間,人們就會受吸引;區塊鏈「厚而鈍」,僅當遭逢危機,人們...
2023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 創新!跨域!探索當代聲響的新實驗
黃意芝舉例今年「當代音樂/聲響」單元的最大亮點作品、也是與IRCAM合作的史詩級科幻默片《大都會》(Metropolis...
【演算藝術史——「機械創造」中的創新】人工智能與藝術:邁向計算創造力
新科技,特別是人工智慧,正徹底改變創意過程的本質。電腦在音樂、建築、美術和科學等創意活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事實上,...
【專欄│芬紛聊天】「Me, Myself & AI」芬蘭Heureka科教館最新人工智能展
芬蘭知名的Heureka科教館在2022下半年開始的「Me, Myself & AI 」人工智能展覽,正以有趣和互動的方...
【地景說話專題】噪點:關於社群媒體的數位風景碎片
風景一路從真實擴展到虛擬,而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風景被廣泛傳播,有著各式不同的支線發展。這些碎片不光是真實景觀的再現,...
【再.創世專題】機器人的生命權力
人有人權,機器人是否應該也有某種類似於人權的權力(姑且稱之為「機器人權」)?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被大眾認可的標準答案,因為...
Beeple,從加密成功到真正的勝利
佳士得於2月25日開始拍賣《每一天:前5000日》(Everydays : The First 5000 Days),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