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
「狂八〇」關注的年代正是跨領域藝術家利用「表演」的具身、流動、變易之潛勢動能,以及總在「情境之中」的內外張力,試圖突破戒...
臺北市立美術館於今(27)日公佈2024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將由創作資歷近40年、以影像為主要媒介的藝術家袁廣鳴為參展...
本屆雙年展主題「小世界」(Small World)代表著希望,也透露著不安:全球疫情撞擊出個人對自我生活更大的掌控權,同...
團隊對計劃的假設便是希望以一個帶有建築尺度方塊造型的極簡裝置,藉由在方塊間開啟一條平行於進入美術館的走道,創造另一條「歧...
在今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前三天裡,台北連番舉辦了將近20場的派對與開幕活動,是台灣在過往不曾體驗過的。這並非是藝博會主辦...
貝克特的《等待果陀》與明日和合的《等待果陀》兩者間主要的差異,就在於這兩個作品把等待與期待的差異放在不同的基礎上:貝克特...
知名英國時尚設計師瑪莉官(Mary Quant)日前逝世,享壽93歲。瑪莉官身處一個爭取兩性平權之風勢不可擋的年代,她以...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由33件雕塑和錄像構成,但雷澤自述幾乎每部錄像皆隱含雕塑的形貌。這樣從「雕塑」開始的敘事策略,其...
不讓雙年展成為國際當紅思潮的打擊練習場,而是透過藝術家與環境的緊密相處,進而決定雙年展的樣貌。「小」作為方法,常常會被人...
當代視覺藝術創作在複媒與多媒體裝置作品格式衍生的困局,在於它重蹈了某種「作者電影」或「作者劇場」甚至是「名家建築師」的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