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藝術

環境美學:當代藝術與永續,環境美學對傳統審美領域的挑戰
環境參與的一個核心方面是多項感官品質察覺(the presence of sensory qualities)。傳統的藝...
擬仿、共製與記憶詮釋:談新美館「XOXO我們與自然的距離」還能怎麼樣測量?
「XOXO我們與自然的距離」將看似遙遠的環境議題逐步推向我們生活周遭,本文分析展覽中的藝術家們是如何重新測量我們與自然的...
藝術作為一種交換:蔡咅璟個展「三羽」
為什麼是鳥呢?蔡咅璟笑說,鳥類無法控制自己大小便的這件事非常吸引他。因為鳥類腸胃構造非常單純簡單,牠們會四處吃植物的果實...
投入自然,為了去藝術還沒有到達的地方——關於「生態藝術」
自從有「形式」來演示、來完善或來顛覆一個論述,就有藝術存在。那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生態藝術存在?自從有「形式」來演示、完善或...
生態,日益引起關注的命題:當文化輿論演變
災難性場景的大量出現確認了生態放鬆管制日益增長的觀察,這是一個跡象:「綠色」蠕蟲已在技術工業社會的果實中佔有一席之地。但...
生態行動中, 藝術與藝術家的幾則片斷
今年五月,我在雲林口湖鄉成龍濕地第9屆國際環境藝術節的國際論壇上,分享了一些有關環境與生態觀察的個人經驗。那是來自於今年...
「引入門」:藝術機構 進入社區後的角色
每兩年定期舉辦的TransCultural Exchange藝術村年會,今年初在魁北克舉行,過去竹圍工作室會定期參與,分...
人類的審美偏好和動物保育,兼談許家維「黑與白」系列
無論是大貓熊還是台灣黑熊,物種在現今的保育中總是受到注目,本文透過人類「自我保存」的天性、動物的文化詮釋和社會建構、動物...
生態,或:我們如何學著,停止恐懼並愛上藝術
本專題試圖拋棄「藝術有/無用」的二元糾纏,從哲學思考、行業實踐的不同面向切入進行觀察與探討。專題以獨立策展人徐文瑞與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