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藝術
失落母土與酷兒烏托邦:林安琪的「__社」與迭馬哈霍伊
在《她可能來至__社》之後,林安琪透過接續的一系列作品,著手尋覓其他的原民酷兒女性。藉由她們的現身,林安琪開始創造她想像...
【地景說話專題2】酷異巫言:原住民酷兒、巫師與風景政治
我們或無以在既有文獻中找到如北美印第安或部分南島語族的極度「外顯」的多元性別表象,然而若以smapuh的巫覡傳統為例,它...
【地景說話專題】專輯二:酷兒・原民・身體―原酷風景的四重速寫
本專題透過層疊交織彼此相容或互斥的複視觀點,一方面延續此性別觀點在原住民藝術認識論層面的批判張力,同時也嘗試回應台灣當代...
【呂佩怡專欄】以「進住/駐」為方法:張恩滿與司降的合作實驗
「呂佩怡專欄」以「南方潛能」為專欄命題試圖在變動之潮中定錨,視「南方」為翻轉既定現實的潛能之地,將「南方」作為當下全球困...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如何展?如何看? 如何去談論? 當前原住民藝術展演的突破之道
拓展真實有效的對話空間,這樣的意圖便可在許許多多原民藝術家走出傳統領域、尤其是在主流場域中展示自己創作的過程中看到。然而...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花東地區在地藝術節中的策展類型移轉 與文化轉譯意圖
在花東地區的大型在地藝術節的核心元素,雖不以在地的原住民部落為限,但部落的確是其中最重要的價值所在。藝術節能帶來的觀光效...
【專題】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跨越地方性的原住民當代藝術
自我們於2019年推出專題「邁向復返之路—當代原住民藝術在台灣」以來的這兩年,不難發現當代的原住民藝術家們無論是在台灣還...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原力很時尚,感動很立體: 一起創造太平洋藝術的網絡節點
許多原住民當代藝術家傾向先驗主義或是泛靈論,看待一塊木頭、一塊石頭都有獨特生命與靈魂。特別是,原住民族與祖先祖靈的聯繫,...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