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甲美術館

是新議題,還是舊政治:「台北生成現場-列島雜湊2023」加密藝術策展如何評論?
審視目前加密藝術的線上/下策展邏輯,經常更強化傳統藝術世界以殿堂級的藝術巨星(知名背後通常等於作品價格的高昂),來號召展...
海與巴別塔—「海洋與詮釋者」
由高森信男策展的「海洋與詮釋者」第三季,作為主視覺的薩拉赫.艾爾穆爾(Salah Elmur)《綠天空》(Green S...
鳳甲美術館與北師美術館啟動人才垂直移動,葉佳蓉、王若璇執掌機構新氣象
近期包括鳳甲美術館與北師美術館先後宣布新任的管理階層人事,新任人事除了都屬青年世代外,也都是從機構現有的藝術行政人才擢拔...
人類世在台發展的三個區段
我們可將人類世理論於台灣當代藝術界這近十五年的發展以展覽暨總體計畫史的角度分為三區段。第一個區段是2008-2009年於...
從雙策展人到雙機構:「ANIMA阿尼瑪」以「體驗」看非視覺的影像
今年「2020第七屆臺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邀請獨立策展人林怡華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策展人游崴...
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阿尼瑪」首波藝術家名單公布
第七屆臺灣國際錄像藝術展主題為「ANIMA阿尼瑪」,今年首度跨機構合作,由鳳甲美術館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以下簡稱C...
【策展專題.培力專案】不只是協辦,更是與「策展培力」同步學習的過程
鳳甲美術館是最早與國藝會開啟合作「策展人培力專案」的機構,將近十年的合作過程中,美術館也見證了策展人與專案本身的成長與轉...
【策展專題.培力專案】面對空間挑戰最高的場館:添入導師制,年輕策展人的起步會比較穩?
北師美術館從開始加入國藝會「策展人培力專案」首屆,即獲策展人表達合作意願。有越來越多館所選擇參與這個專案,而這些館所也成...
讓觀眾的腳主動踏入美術館:從「隱藏的時間」窺探社區教育推廣轉向
鳳甲美術館持續耕耘的「社區藝術培力計畫」已邁入第四年,其前身為「北投藝群人」,過去習慣的模式主要是透過館校合作,推薦駐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