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藝術

超越寫實的精神刻劃者,傾力追尋藝術高度與深度的陳夏雨
踽踽獨行的陳夏雨(1917-2000)被視為臺灣美術史上承繼黃土水(1895-1930)地位的雕塑家,然因低調謹慎的個性...
林恩.查德威克:戰後英國雕塑巨匠的動感與結構探索
查德威克常以感覺主導創作,他拒絕過度解讀作品,認為自己的創作「幾乎是某種『生命力』的導管」。他曾說:「當我開始創作時,我...
國寶《甘露水》首航東京,回溯名家輩出的「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以下簡稱國美館)與東京藝術大學共同主辦的「黃土水與他的時代—臺灣首位西洋雕塑家與 20 世紀初期的東京...
以雕塑在空間與材質之間尋求的共榮——胡棟民的雕塑美學
「我對於作品在空間的感受性有著自我的主張,作品所處的空間調性、戶外空間與植栽的關係、作品與人在空間的關係,都是我所關注的...
緬懷朱銘:寄神於形的雕塑大師,提前陪天上媽媽過母親節
朱銘出身寒門、侍母至孝、為人磊落,一向靠著自學、苦思、冥想,觀察大自然,體悟天地萬物,化作他的藝術養分,數十年如一日,精...
【以雕塑之名】產業困境中,當代雕塑的整合經營與創作出路二三種── 專訪胡氏藝術、双方藝廊負責人胡朝聖
胡氏藝術的一個重要業務是參與公部門的公共藝術標案,加上相關的地景藝術節、城市藝術節,為創作包括傳統雕塑、複合媒材裝置在內...
【以雕塑之名】尋找跳脫框架的公共藝術思維──專訪橘園國際藝術策展公司副總經理徐孝貴
談如何追求活絡的雕塑藝術市場,徐孝貴直言其根本的關鍵仍在於良好的創作觀念,作品本身是否吸引人是最重要的基礎。現今,藝術市...
【以雕塑之名】在傳統與當代的交界,與大自然的韻律共在 ──專訪薩璨如與尼古拉.貝杜
長年居住在義大利的雕塑藝術家薩璨如與夫婿、同時也是建築師及藝術家尼古拉.貝杜(Nicolas Bertoux),在義大利...
【以雕塑之名】雕塑的可能性──對談台灣雕塑
是什麼原因,造成台灣未能形成一個明確的雕塑藝術市場?而當材料與創作方式不斷變化,我們不難看到將所有複合媒材、裝置等立體創...
【專題】以雕塑之名:台灣雕塑藝術的現況與未來
若觀察台灣美術館展覽、藝術評論,「雕塑」一詞,彷彿成為了一個古老、衰頹、避免被使用的字詞。這樣的現象不禁引發我的好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