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從數位圖像到繪畫,黏稠物的生成:評李秉璈個展「A面、年糕:空船」
手工感和影像感並存在李秉璈的畫作中,前者屬於與材質互動的層面,後者屬於視覺、虛擬世界的層面,兩者看似矛盾。李秉璈如何將它...
【高森信男專欄】2010年代國際藝壇交流筆記:世界的其他角落
本月份專欄作為「2010年代國際藝壇交流筆記」系列最終章,則將會針對上述之外的區域進行介紹,藉此呈現出較為完整的全球藝術...
【23/24】回首,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個藝術社會結界的年度現形記
在台灣藝術社會,如果將一甲子的年度事件串連起來,將是一個濃縮的藝術社會成形記;2023年五月至2023年九月的藝文界「M...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8:悶.燒.噪.裂─社會潛規則下的流年悲喜劇
大流年,來自隔離與參與所摩擦出的噪音,在視覺文化領域以靜電式的發聲,幽微地比較了菌毒與人間之毒的爆裂威力。當「現實中的虛...
藝術史學的世界觀:閱讀阿爾弗雷德・巴爾《馬諦斯的藝術作品與觀眾》
巴爾這本關於馬諦斯的著作與以往的出版品截然不同,它透過北美學術研究機構本身與藝術家、檔案、藝廊、收藏家,以及研究者團隊的...
【蘭天律師專欄】何種「設計」可以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設計創作之素材與侵權界限
何種設計可以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創作者可否自由採用各類素材?如何避免引用素材失當而造成侵權?設計著作完成後,在作品授權使...
敘事變體:當代藝術複詞及其複象——回看《超級市場Supermarket》與《不知邊際、不知所謂事件》
無論是李奧森之於Live art傳統類屬在視覺藝術,但更多時候是在表演藝術的設定場域進行作品發表,或是反過來看李銘宸是基...
【陳泰松評論】聆聽我們在此遭遇的異托邦——談侯淑姿的《我們在此相遇》
眷村,台灣人民的家園組成之一,是對家園歸屬感的棲身之所,無論是往它內看,向內走,還是由它往外看,走出來,甚至是內外換位來...
【趣味橫生的台美史】靠北藝術:日治時期匿名藝術評論的公眾性
日治時期,評論文字圍繞著官展(臺展、府展)進行生產,歷經百年,如今藉由當代藝術界與紙本、網路等不同平臺共構而成的場域,伴...
論壇側記:鄉關何處——快門下的眷村人生命歷程
本文為《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個展》創作論壇側記。展覽現場由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主持開幕式,並舉行「論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