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咅璟
【專題】藝術防災包:災害風險下,臺灣藝術產業的防災調查
面對天災頻繁、國際局勢的不穩定,「強化防災意識與行動」成為當前政府與民間部門積極推動的重要方向,臺灣各界也紛紛呼籲民眾備...
影像作為非典型敘事的共犯——蔡咅璟「帝國的標本」無法展示之必要
我們可以說蔡咅璟保留了一段觀眾無法直視主體的距離,而這個距離正是藝術家得以施力之處,包含透過靈通、動態捕捉技術、影像模型...
慶典喧鬧之後,臺南何以400 ? 沃克、海怪、炮火與他們:熱蘭遮堡400年
熱鬧如慶典的「臺南400」在兩個月過去後,應是重新思考為什麼要將焦點置於曾經「被殖民」的年份?這個時間的轉折點對於臺南應...
掌握故事的耳朵:「赤崁當代記.續章—南方影像中的多重宇宙」中的臺南城市想像
在「南方影像中的多重宇宙」展覽中,移動和對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呈現出深刻的意義。展覽將四個展場分散於適合徒步的範圍,我們...
在地性、多面向的採集與想像:第21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上)
即將於2023年5月27日揭曉最終決選名單的第21屆台新藝術獎,在頒獎典禮之前舉辦「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自5月9...
美術館自媒體之力:移動的廣波如何透過聲音「二創」嘉美館?
作為國內最早啟動podcast計畫的美術館,嘉美館自2020年開館以來,便持續以「藝術廣播計畫」Podcast作為機構自...
藝術作為一種交換:蔡咅璟個展「三羽」
為什麼是鳥呢?蔡咅璟笑說,鳥類無法控制自己大小便的這件事非常吸引他。因為鳥類腸胃構造非常單純簡單,牠們會四處吃植物的果實...
高美館公佈「2022高雄獎」得獎名單,李屏宜、李承亮、蔡咅璟榮獲首獎
「2022高雄獎」遞件總數達422件,經過初、複審兩階段評比,最終由李屏宜、李承亮、蔡咅璟榮獲本屆首獎,而由何創時書藝基...
以展覽史面對機構史:台北當代藝術館「歷史.當代」的結構與策略
受邀成為當代館20週年展策展人的陳貺怡,儘管具備藝術史研究者的身分,但從一開始就很明確這個展覽將不會成為文獻式的回顧展,...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