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藝術史
歷史編撰方法的拓荒之旅:側記2022重建臺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
今年9/3、9/4於國美館舉辦的2022重建台灣藝術史學術研討會「水平的藝術史:藝術史編撰法在臺灣」由北藝大郭昭蘭教授策...
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現代藝術的重探與再譯
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試圖從私人收藏、國外美術館或典藏在非藝術機構等,較少出現在臺灣公眾眼前的日治時...
愛臺灣,從愛臺灣藝術家開始!
臺灣意識抬頭,臺灣價值浮現,是到了該回頭檢視「臺灣藝術價值」的時候!臺灣美術,就是這一代人的悠悠真心。愛臺灣,就從愛臺灣...
從手稿、寫生冊看國寶級畫家林玉山的一路走來──臺中國美館「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
本次捐贈展從大量典藏品中精選不同時期的佳作,並特別挑選過去鮮少露面的早期作品、可與作品相互映證的稿件、數量可觀的寫生手稿...
【臺灣女性藝術家系列】穿過必朽的帷幕張望永恆——賴美華的繪畫
戰後出生的第一代畫家賴美華,1948年。在1970年代,不到而立之年,擁有妻子、母親與媳婦等多重責任。直到1980年代,...
【一位編輯的臺灣藝術小史】戴黃色安全帽的外科醫生畫家黃慧明
第一次見到73歲的黃慧明外科醫師,是在他府前路的診所,知曉他不僅醫術高明,行醫之外,全心專注畫畫。同時,與許武勇醫師、陳...
旅日藝術家何德來的人生軌跡:「何德來與日本美術團體—新構造社」展
正如他說過的話,何德來似乎未曾放棄藝術生命、未曾因時局紛亂而動搖。這位來自臺灣的藝術家留在日本,為了重振藝術而努力的同時...
【一位編輯的臺灣藝術小史】嚎啕大哭的李石樵
曾在台灣多本雜誌擔任編輯的黃茜芳,以其過去記者見證的現場經歷,寫下其所親歷的台灣藝術小史。本篇以李石樵的哭泣談起,時間是...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