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佩怡
「藝術即抗爭」作為特定價值的載體,可引起社會及政治改革的實踐,也可彰顯個人的生活權利及其社會正義。不僅為公共討論創造空
...
318學運二十四天的佔領期間,抗爭現場的創意生產與藝術實踐,我們該如何透過當代藝術的視角,看待過程中生產的「物」?這些藝...
我們可否視「藝術/運動」為擴張的藝術範疇?當代藝術的機制,包括美術館、雙年展、藝術獎項、藝文政策等,在社會運動當中可扮演...
2024年的現在,若我們再回頭去看這10年之間的藝術和社會運動消長的變化,是不是有被我們輕忽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在當代的意...
這兩年也是各美術館大舉開館與行政體系改制的時期,包含2015年空總創新基地成立,開始推動青年創業與社會創新計畫、林平接任...
自2月2日至2月29日,典藏ARTouch將於每週一至週四,以8篇的篇幅帶來「回望當代:‘2011-2020 藝術大事記...
桃園市立美術館辦理的「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即日公布徵件簡章,將於2024年4月1日起至4月26日開放全球徵件,為鼓勵...
台新藝術獎20年之際,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於北師美術館舉辦「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與系列論壇。首日開場安排...
今年11月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新北市美術館籌備處出版的《流變的展覽:北縣美展與前衛實驗1992-1997》於11月8日舉...
「二十年」正是一個很有趣的時代與歷史分界點,由現在往回尋溯,那便是發生於九○年代初期解嚴後不久的台灣。那幾年間台灣引進「...